信号输出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02187 阅读:1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停止内部电路操作的停止功能和将信号进行屏蔽的屏蔽功能的信号输出电路,其目的是提供了一种能够利用外部控制信号来控制停止功能和屏蔽功能的信号输出电路。本发明专利技术是控制输入信号输出的信号输出电路(1),其特征在于,具有:通过数字处理使得控制内部电路操作的控制信号延迟的数字延迟电路(42),和对应于所述的数字延迟电路的延迟输出将前述的输入信号进行屏蔽的开关(22,3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信号输出电路,特别涉及一种具有停止内部电路操作的停止功能和将信号进行屏蔽的屏蔽功能的信号输出电路。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已知有放大音频信号、从话筒或扬声器中输出的音频放大电路。在这样的音频放大电路中,内置有为了切除电源使用或切断时噪音的停止功能和屏蔽功能。图4表示了音频放大电路的模块结构图。在音频放大电路101的输入端子Tin上,通过截直流电容C41从信号源102供给输入信号。提供给输入端子Tin的输入信号被提供给放大电路111。放大电路111由差动放大电路121、输入电阻31、反馈电阻32、以及开关122构成,施加来自基准电压生成电路112的基准电压,构成反转放大电路。放大电路111输出对应于基准电压生成电路112的基准电压以及提供给输入端子Tin的输入信号的差的信号。通过放大电路111被放大的信号从输出端子Tout输出,驱动扬声器103。开关122设置在输入电阻R31与反馈电阻R32的连接点和差动放大电路121的反转输入端子之间,对应于从控制器104向控制端子Tcnt1提供的屏蔽信号来进行开关。开关122在屏蔽信号为高电平时,将输入电阻R31与反馈电阻R32的连接点与差动放大电路121的反转输入端子设置为短路状态,该输入信号被反转放大,从输出端子Tout输出。并且,开关122在屏蔽信号为低电平时,将差动放大电路121的输出与该反转输入端子设置为短路状态,输入信号不从输出端子Tout输出,成为屏蔽状态。这样,对应于从控制器104向控制端子Tcht1提供的屏蔽信号对开关122进行开关操作,对输入信号的差动放大电路121的供给进行控制,屏蔽功能被控制。并且,基准电压生成电路112由开关131、电阻R41、R42、电容C51构成。在基准电压生成电路112上施加固定电压Vdd。固定电压Vdd通过开关131施加在由电阻R41、R42所构成的串联电路上。当从控制器104向控制端子Tcnt2提供的停止信号为高电平时,开关131闭合,施加固定电压Vdd到由电阻R41、R42所构成的串联电路上,当停止信号为低电平时,开关131断开,停止向电阻R41、R42构成的串联电路的固定电压Vdd的施加。电阻R41、R42在开关131闭合时对固定电压Vdd进行分压,生成基准电压,提供给差动放大电路121的非反转输入端子。由此放大电路111成为操作状态。此时,在电阻R41和电阻R42的连接点端子Tc是被连接的。而且,在该端子Tc上安放电容C51。被连接到端子Tc的电容C51吸收基准电压的脉动,使基准电压稳定。下面,说明音频放大电路101的操作。图5示意的是音频放大电路101的操作说明图。图5(A)示意控制器104输出的停止信号,图5(B)示意开关131的开关状态,图5(C)示意向差动放大电路121提供的基准电压,图5(D)示意控制器104输出的屏蔽信号,图5(E)示意开关122的开关状态。如图5(A)所示在t10时刻,停止信号从低电平变化为高电平,图5(B)所示开关131从断开状态变为闭合状态。通过开关131的闭合,由电阻R41、R42生成基准电压。此时,如图5(C)所示的通过安放的电容C51,缓慢的升高基准电压,在时刻t11达到规定的程度。在时刻t11基准电压达到规定的程度后,解除差动放大电路的停止状态,进入操作状态。控制器104从停止信号为高电平的时刻t10开始计算规定的时间,经过预先设定的一定时间达到t12时刻后,如图5(D)所示,输出屏蔽信号。如图5(E)所示的通过屏蔽信号闭合放大电路111的开关122,解除输入信号的屏蔽状态,将输入信号在放大电路111上进行放大,提供给扬声器103。像这样的现有技术,基于从控制器104输出的停止信号,控制基准电压生成电路112上的基准电压的生成,控制放大电路111的操作,控制停止功能,并且,基于从控制器104输出的屏蔽信号来控制放大电路111的屏蔽功能。现有技术的音频放大电路中,因为停止信号和屏蔽信号必须分别输入到集成电路中,因而增加了集成电路外部的引脚数,使小型化变得困难。因此,为了减少外部的引脚数,提出了一种对应于停止信号的电平,对停止功能和屏蔽功能两方面进行控制的音频放大电路(参考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为USP5,642,074(图2)。然而,现有技术的音频放大电路,为了控制停止功能的停止信号和为了控制屏蔽功能的屏蔽信号是分别由外部控制器提供的,以对停止功能以及屏蔽功能进行控制。从而,就必需要在外部控制器生成停止信号以及屏蔽信号,而且在生成时必须控制时钟。由此就产生了控制器的处理负担过重的问题。而且,对应于停止信号的电平,在对停止功能和屏蔽功能两方面的功能进行操作控制时,不能够对停止功能的控制定时和屏蔽功能的控制定时进行正确的规定。具有根据情况的不同在放大器工作时就会产生噪音输出的问题。本专利技术鉴于以上问题,目的是提供一种通过一个外部控制信号,能够使用不同的定时正确地控制解除停止功能和屏蔽功能的定时的信号输出电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控制输入信号输出的信号输出电路(1),其特征在于具有通过数字处理延迟控制内部电路操作的控制信号的数字延迟电路(42);对应于前述的数字延迟电路的延迟输出将所述的输入信号进行屏蔽的开关(22,32)。并且,所述的控制信号是使得前述的内部电路(21,31)停止的停止信号。另外,所述的数字延迟电路(42)对应于所述的控制信号在所述的内部电路(21,31)启动后,设定解除所述输入信号的屏蔽的延迟时间。并且,所述的数字延迟电路(42)是由逻辑定时器所构成的。按照本专利技术,控制内部电路(21,31)的操作,通过数字处理,来延迟停止信号等的控制信号,通过进行屏蔽,另一方面就不必要提供屏蔽信号,因而能够降低外部的端子数目。从而在集成电路化时,能够小型化芯片。并且,按照本专利技术,通过控制信号启动内部电路(21,31)后,通过设定解除输入信号屏蔽的延迟时间,由此能够在内部电路(21,31)确实地启动后解除屏蔽,并且,由数字延迟电路(43)通过数字处理设定延迟时间,能够正确地设置延迟时间,因而,就能够防止在电源开启时的噪音的输出。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例的模块结构图;图2为延迟电路42的模块结构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的操作说明图;图4为音频放大电路的模块结构图;图5为音频放大电路的操作说明图;其中1音频放大电路;2信号源;3扬声器;4控制器;11、12放大电路;13功能控制电路;21、31差动放大电路;22、32开关;41功能控制电路;42延迟电路;51开关;52分流电路;61反向器;71振荡电路;72反向器;73-1~73-n触发器。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的模块结构图。本实施例的音频放大电路1由一个芯片的半导体集成电路构成,其上搭载了放大电路11、12、功能控制电路13,作为外部端子,具有输入端子Tin、输出端子Tout-、Tout+、停止控制端子Tsd、端子Tc。从信号源2向输入端子Tin上通过电容C1供给输入信号,从控制器4向停止控制端子Tsd上供给停止信号。并且,在输出端子Tout-和Tout+之间连接扬声器3。另外,在端子Tc上连接电容C2。向输入端子Tin供给的信号,被提供给放大电路11。放大电路11由电阻R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控制输入信号的输出的信号输出电路,其特征在于:具有通过数字处理将控制内部电路操作的控制信号进行延迟的数字延迟电路,以及对应于前述的数字延迟电路的延迟输出将所述的输入信号进行屏蔽的开关。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稻垣靖彦
申请(专利权)人:三美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