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浮式无缆湍流混合微结构测量剖面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01773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02 16: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上浮式无缆湍流混合微结构测量剖面仪,该剖面仪包括仪器仓,仪器仓的上下两端分别安装有传感器组和释放机构,传感器组的外围设置有保护罩,仪器仓的周侧安装有环形的阻尼刷,仪器仓通过释放机构与沉耦架固定连接,仪器仓的下部设置有支架,支架可分离地固定在沉耦架的上端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释放机构以及可抛弃的沉耦架,能够在无缆绳干扰的前提下进行可追踪的上浮式全水深湍流剖面观测。浮式全水深湍流剖面观测。浮式全水深湍流剖面观测。

Floating wireless turbulent mixed microstructure measuring profil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上浮式无缆湍流混合微结构测量剖面仪


[0001]本技术涉及海洋观测
,尤其涉及一种上浮式无缆湍流混合微结构测量剖面仪。

技术介绍

[0002]海洋湍流混合是维持海洋环流,调控海洋中物质与能量输运的基本物理过程,同时影响营养盐、溶解氧和泥沙等要素分布,改变渔业、生态和沉积物环境。海洋湍流混合的特征量,如湍动能耗散率和湍流热耗散率等,主要是通过自由下落或上浮式的微结构剖面仪现场观测来实现。
[0003]传统的海洋湍流混合观测仪器多数带缆式自由下落的剖面观测仪,下放时缆绳保持松弛,如湍流海洋微结构观测仪(TurboMap),湍流微结构剖面仪(MSS),垂向微结构剖面仪(VMP)等。其主要缺陷是:(1)需要通过通讯脐带缆与母船甲板单元相连,仪器无法实现真正的自由下落,缆绳在水中的运动对湍流信号的测量带来较大影响,且带缆作业难以实现深海观测;(2)由于海表母船的影响,无法开展近海表自然状态下水体的湍流观测。
[0004]还有一类无缆下放式的海洋湍流混合观测仪器,如消耗型微结构剖面仪(XMP),可抛弃式湍流混合观测仪(如ZL2016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上浮式无缆湍流混合微结构测量剖面仪,包括仪器仓,其特征在于,所述仪器仓的上下两端分别安装有传感器组和释放机构,所述传感器组的外围设置有保护罩,所述仪器仓的周侧安装有环形的阻尼刷,所述仪器仓通过所述释放机构与沉耦架固定连接,所述仪器仓的下部设置有支架,所述支架可分离地固定在所述沉耦架的上端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浮式无缆湍流混合微结构测量剖面仪,其特征在于,所述释放机构包括安装在所述仪器仓下端的固定件,所述固定件上分别安装有固定臂以及活动臂,所述活动臂上安装有用于与所述沉耦架进行可分离固定的挂钩,所述固定臂和所述活动臂之间通过熔断丝进行固定。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上浮式无缆湍流混合微结构测量剖面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沉耦架包括两个交叉设置的沉耦臂,所述沉耦臂的交叉点上表面设置有用于与所述挂钩配合的挂环。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上浮式无缆湍流混合微结构测量剖面仪,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沉耦臂的端部均设置有呈空心圆柱结构的导流筒,且所述导流筒的轴心垂直于所述沉耦臂所处于的平面。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上浮式无缆湍流混合微结构测量剖面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沉耦臂上还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支架的凹槽。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上浮式无缆湍流混合微结构测量剖面仪,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组和所述仪器仓通过柔性减震耦合架连接。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鲁远征郭双喜周生启岑显荣黄鹏起屈玲韩广辉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