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覆膜砂混砂装置用刮板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017463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02 16: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覆膜砂混砂装置用刮板,包括安装套、第一刮件和第二刮件,第一刮件包括第一连接杆、第一连接板、侧刮板和第一刮板,第一连接杆的右端连接安装套、左端连接第一连接板,第一连接板可拆卸连接侧刮板和第一刮板,第二刮件包括第二连接杆、第二连接板和第二刮板,第二连接杆的左端连接安装套、右端连接第二连接板,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上分别设有多个第一混合板和第二混合板,第二连接板可拆卸连接第二刮板,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中刮板会将混砂机内的部分原料推到碾轮的运动轨迹外,混砂机的内侧壁上粘结的原料不容易去除,内侧壁附近的原料不容易被碾轮碾碎混合,原料混合不均匀的问题。原料混合不均匀的问题。原料混合不均匀的问题。

A scraper for film coated sand mix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覆膜砂混砂装置用刮板


[0001]本技术涉及覆膜砂生产
,具体涉及一种覆膜砂混砂装置用刮板。

技术介绍

[0002]覆膜砂是在石英砂或者陶瓷等常规骨科表面包覆一层高分子膜,现有的覆膜砂已经应用在油田压裂中。
[0003]覆膜砂有冷法和热法两种覆膜工艺:冷法用乙醇将树脂溶解,并在混砂过程中加入乌洛托品,使二者包覆在砂粒表面,乙醇挥发,得覆膜砂;热法把砂预热到一定温度,加树脂使其熔融,搅拌使树脂包覆在砂粒表面,加乌洛托品水溶液及润滑剂,冷却、破碎、筛分得覆膜砂。生产覆膜砂时,石英砂等原砂砂粒装入混砂机内,混砂机使原砂砂粒混合均匀,并使粘结剂有效地包裹在砂粒表面,混砂机内的刮板对覆膜砂的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现有的刮板会将混砂机内的部分原料推到碾轮的运动轨迹外,导致这部分原料不容易被碾碎混合,从而原料混合不均匀,同时,混砂机的内侧壁上粘结的原料不容易去除,内侧壁附近的原料不容易被碾轮碾碎混合,原料混合不均匀,最终使覆膜砂的成品质量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中刮板会将混砂机内的部分原料推到碾轮的运动轨迹外,混砂机的内侧壁上粘结的原料不容易去除,内侧壁附近的原料不容易被碾轮碾碎混合,原料混合不均匀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覆膜砂混砂装置用刮板,刮板将原料推到碾轮的运动轨迹内,混砂装置内侧壁上粘结的原料容易去除,混砂装置内侧壁附近原料容易碾碎混合,原料混合均匀。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
[0006]一种覆膜砂混砂装置用刮板,包括安装套、第一刮件和第二刮件;
[0007]所述安装套是上下开口的中空圆柱,安装套外周壁的左右两端分别连接第一刮件和第二刮件;
[0008]所述第一刮件包括第一连接杆、第一连接板、侧刮板和第一刮板,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右端连接安装套、左端连接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前表面上设有多个第一混合板,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左端可拆卸连接呈左端向前、右端朝后的倾斜状的侧刮板,第一连接板的底端可拆卸连接呈顶端向后、底端朝前的倾斜状的第一刮板;
[0009]所述第二刮件包括第二连接杆、第二连接板和第二刮板,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左端连接安装套、右端连接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后表面上设有多个第二混合板,第二连接板的底端可拆卸连接呈顶端向前、底端朝后的倾斜状的第二刮板;
[0010]所述第一刮板和第二刮板的形状大小相同,第一刮板到安装套的中心轴的距离大于第二刮板到安装套的中心轴的距离;
[0011]所述第一刮板的左端在第一连接板的前侧、右端在第一连接板的后侧;
[0012]所述第二刮板的右端在第二连接板的前侧、左端在第二连接板的后侧。
[001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杆的长度大于第二连接杆的长度。
[0014]进一步地,所述侧刮板的顶端和第一连接板的顶端相平齐。
[001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混合板是左端高、右端低、凸起朝右的弧形板体,所述第二混合板是右端高、左端低、凸起朝左的弧形板体。
[001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刮板的左端到安装套的中心轴的距离等于侧刮板的左端到安装套的中心轴的距离。
[0017]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8]1.本技术使混砂装置内侧壁上粘结的原料更容易被去除。
[0019]2.本技术使混砂机内底面上粘结的原料更容易被去除,原料混合更均匀。
[0020]3.本技术的刮板将原料推到碾轮的运动轨迹内,混砂装置内侧壁附近原料容易碾碎混合,原料混合更均匀。
[0021]4.本技术的刮板损坏时,仅需要更换损坏的刮板,不需要更换全部的刮板,节省材料。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本技术的主视图;
[0023]图2是图1 A

A剖视(放大)图;
[0024]图3是图1 B

B剖视(放大)图;
[0025]图4是本技术的俯视图;
[0026]图5是本技术的后视图;
[0027]图6是本技术的实施示意图。
[0028]附图中标号为:1为安装套,2为第一连接杆,3为第一连接板,4为侧刮板,5为第一刮板,6为第一混合板,7为第二连接杆,8为第二连接板,9为第二刮板,10为第二混合板,11为第一安装板,12为第二安装板,13为第三安装板,14为混料筒,15为主轴,16为碾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30]如图1~图6所示,一种覆膜砂混砂装置用刮板,包括安装套1、第一刮件和第二刮件。
[0031]所述安装套1是上下开口的中空圆柱,安装套1外周壁的左右两端分别连接第一刮件和第二刮件。
[0032]所述第一刮件包括第一连接杆2、第一连接板3、侧刮板4和第一刮板5,所述第一连接杆2的右端连接安装套1、左端连接第一连接板3,所述第一连接板3的前表面上设有多个向前伸出的第一混合板6,所述第一连接板3的左端可拆卸连接呈左端向前、右端朝后的倾斜状的侧刮板4,第一连接板3的底端可拆卸连接呈顶端向后、底端朝前的倾斜状的第一刮板5。
[0033]所述第二刮件包括第二连接杆7、第二连接板8和第二刮板9,所述第二连接杆7的左端连接安装套1、右端连接第二连接板8,所述第二连接板8的后表面上设有多个向后伸出的第二混合板10,所述第二连接板8的底端可拆卸连接呈顶端向前、底端朝后的倾斜状的第
二刮板9。
[0034]所述第一刮板5和第二刮板9的形状大小相同,第一刮板5到安装套1的中心轴的距离大于第二刮板9到安装套1的中心轴的距离。
[0035]所述第一刮板5的左端在第一连接板3的前侧、右端在第一连接板3的后侧。
[0036]所述第二刮板9的右端在第二连接板8的前侧、左端在第二连接板8的后侧。
[0037]所述侧刮板4经连接在侧刮板4右端的第一安装板11和第一连接板3可拆卸连接,第一安装板11和第一连接板3之间经螺钉连接。
[0038]所述第一刮板5的顶端左部和右部均连接有第二安装板12,第一刮板5顶端左部的第二安装板12和第一连接板3的前表面底端经螺钉可拆卸连接,第一刮板5顶端右部的第二安装板12和第一连接板3的后表面底端经螺钉可拆卸连接。
[0039]所述第二刮板9的顶端右部和左部均连接有第三安装板13,第二刮板9顶端右部的第三安装板13和第二连接板8的前表面底端连接,第二刮板9顶端左部的第三安装板13和第二连接板8的后表面底端经螺钉可拆卸连接。
[0040]所述第一连接杆2的长度大于第二连接杆7的长度。
[0041]所述侧刮板4的顶端和第一连接板3的顶端相平齐。
[0042]所述第一混合板6是左端高、右端低、凸起朝右的弧形板体,所述第二混合板10是右端高、左端低、凸起朝左的弧形板体。
[0043]所述第一刮板5的左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覆膜砂混砂装置用刮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套(1)、第一刮件和第二刮件;所述安装套(1)是上下开口的中空圆柱,安装套(1)外周壁的左右两端分别连接第一刮件和第二刮件;所述第一刮件包括第一连接杆(2)、第一连接板(3)、侧刮板(4)和第一刮板(5),所述第一连接杆(2)的右端连接安装套(1)、左端连接第一连接板(3),所述第一连接板(3)的前表面上设有多个第一混合板(6),所述第一连接板(3)的左端可拆卸连接呈左端向前、右端朝后的倾斜状的侧刮板(4),第一连接板(3)的底端可拆卸连接呈顶端向后、底端朝前的倾斜状的第一刮板(5);所述第二刮件包括第二连接杆(7)、第二连接板(8)和第二刮板(9),所述第二连接杆(7)的左端连接安装套(1)、右端连接第二连接板(8),第二连接板(8)的后表面上设有多个第二混合板(10),第二连接板(8)的底端可拆卸连接呈顶端向前、底端朝后的倾斜状的第二刮板(9);所述第一刮板(5)和第二刮板(9)的形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天成常春丽薛建国张永福王君霞沈立峰刘现伟刘元煦程秋菊周文忠常豫川张云鹏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天祥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