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缆沟交叉节点的布置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016938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02 15: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缆沟交叉节点的布置结构,包括电缆沟及设置在电缆沟内的电缆,所述电缆沟包括纵横交叉布置的第一沟体和第二沟体,且第一沟体的深度大于或等于第二沟体的深度,第一沟体及第二沟体靠近交叉节点的一侧为排水起始点;所述第一沟体在交叉节点处设置有第一电缆涵洞,且该第一电缆涵洞的顶部高度低于地坪标高,所述第二沟体在交叉节点处设置有第二电缆涵洞,所述第二电缆涵洞设置在第一电缆涵洞的顶部,第二电缆涵洞的顶部与地坪标高齐平或高于地坪标高;所述第一电缆涵洞和第二电缆涵洞均设置有若干电缆排管;所述电缆排管的材质为防火隔板或者涂有防火涂料的镀锌钢管,并保证耐火极限不低于2h。并保证耐火极限不低于2h。并保证耐火极限不低于2h。

A layout structure of cable trench intersection nod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缆沟交叉节点的布置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电力设备布置结构
,具体涉及一种电缆沟交叉节点的布置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电缆沟是用来放置和保护电缆设施的地下管道,是发电厂、变电站、市政工程和大型厂矿中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但由于地势或设计因素影响,大雨天气或者雨季时节电缆沟内容易积水,如果水位过高,就会造成电缆沟内的电缆在水中长期浸泡,发生腐蚀,不仅会破坏电缆绝缘性,影响其寿命,严重时还会导致因电缆进水造成爆裂。在两条互不相同的电缆沟相交时,这种情况尤为明显,对于这种情况,通常在相交节点处将较深的电缆沟以排管或者涵洞的形式从较浅的电缆沟底部穿过,但是这样的布置结构仍然存在施工复杂、排水困难、较深电缆沟的电缆敷设麻烦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施工方便且更利于排水的电缆沟交叉节点的布置结构。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完成的,一种电缆沟交叉节点的布置结构,包括电缆沟及设置在电缆沟内的电缆,所述电缆沟包括纵横交叉布置的第一沟体和第二沟体,所述第一沟体和第二沟体均为混凝土浇筑结构,且第一沟体的深度大于或等于第二沟体的深度,第一沟体及第二沟体靠近交叉节点的一侧为排水起始点;所述第一沟体在交叉节点处设置有第一电缆涵洞,且该第一电缆涵洞的顶部高度低于地坪标高,所述第二沟体在交叉节点处设置有第二电缆涵洞,所述第二电缆涵洞设置在第一电缆涵洞的顶部,第二电缆涵洞的顶部与地坪标高齐平或高于地坪标高;所述第一电缆涵洞和第二电缆涵洞均设置有若干电缆排管。
[0005]进一步地,所述电缆排管为方形管,所述第一电缆涵洞的底部铺设有一层细石砼垫层。
[0006]进一步地,所述电缆排管的材质为防火隔板或者涂有防火涂料的镀锌钢管,并保证耐火极限不低于2h。
[000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缆涵洞和第二电缆涵洞外侧边或上下层之间通过砌块进行封堵。
[0008]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本技术通过高低错位布置的第一沟体和第二沟体及对应的电缆涵洞对电缆排管进行安装,上下错位的布置结构除了便于相交不互通的电缆穿过的同时也利于沟体的排水,整个施工成本低且施工更加简单,便于以后的电缆维护。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本技术所述布置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0]图2为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1]图3为图2的A

A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2]图4为图2的B

B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3]图5为图2的C

C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4]图6为图2的D

D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为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更加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阐述。
[0016]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上”、“下”、“左”、“右”、“内”、“外”、“横向”、“竖向”等术语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原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17]如图1

6所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电缆沟交叉节点的布置结构,包括电缆沟1及设置在电缆沟内的电缆,所述电缆沟1包括纵横交叉布置的第一沟体11和第二沟体12,第一沟体11和第二沟体12之间的交叉角度可以为90
°
,也可以为其他角度,具体以电缆沟的布置方向为准。所述第一沟体11和第二沟体12均为混凝土浇筑结构,且第一沟体11的深度大于或等于第二沟体12的深度,第一沟体11及第二沟体12靠近交叉节点的一侧为现浇混凝土电缆沟沟深最浅处,作为为排水起始点,一深一浅的沟体结构更利于沟体的排水性能。所述第一沟体11在交叉节点处设置有第一电缆涵洞13,且该第一电缆涵洞13的顶部高度低于地坪标高,所述第二沟体12在交叉节点处设置有第二电缆涵洞14,所述第二电缆涵洞14设置在第一电缆涵洞13的顶部,第二电缆涵洞14的顶部与地坪标高齐平或高于地坪标高;两个涵洞分别朝着对应的沟体方向开设。所述第一电缆涵洞13和第二电缆涵洞14均设置有若干电缆排管2,所述第一电缆涵洞13的底部铺设有一层细石砼垫层3,通过细石砼垫层3对第一电缆涵洞13进行找平,以利于电缆排管2及第二电缆涵洞14的铺设。
[0018]参照图1

6所示,所述电缆排管2为方形管,方形结构的电缆排管2更便于紧密的排布在对应电缆涵洞内,整体结构也更加稳定。电缆排管2的材质为防火隔板或者涂有防火涂料的镀锌钢管,并保证耐火极限不低于2h,电缆排管2的截面尺寸、数量可以根据电缆的型号和数量确定,在电缆安装的数量需求大时可以对应扩大对应涵洞的深度或宽度,从而提升电缆排管2的敷设数量。此外,第一电缆涵洞13和第二电缆涵洞14的截面形状也可以根据电缆排管2及电缆的安装数量决定,若排管2数量较多可加大电缆沟截面宽度,局部做成喇叭口截面。电缆排管2一般伸入电缆沟一段长度(通常250mm)。所述第一电缆涵洞13和第二电缆涵洞14外侧边或上下层之间通过砌块4进行封堵。
[0019]本技术通过高低错位布置的第一沟体和第二沟体及对应的电缆涵洞对电缆排管进行安装,上下错位的布置结构除了便于相交不互通的电缆穿过的同时也利于沟体的排水,整个施工成本低且施工更加简单,便于以后的电缆维护。
[0020]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
限制本技术。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技术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但凡所属
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技术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技术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缆沟交叉节点的布置结构,包括电缆沟及设置在电缆沟内的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沟包括纵横交叉布置的第一沟体和第二沟体,所述第一沟体和第二沟体均为混凝土浇筑结构,且第一沟体的深度大于或等于第二沟体的深度,第一沟体及第二沟体靠近交叉节点的一侧为排水起始点;所述第一沟体在交叉节点处设置有第一电缆涵洞,且该第一电缆涵洞的顶部高度低于地坪标高,所述第二沟体在交叉节点处设置有第二电缆涵洞,所述第二电缆涵洞设置在第一电缆涵洞的顶部,第二电缆涵洞的顶部与地坪标高齐平或高于地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庆烈邵雪军傅贤杨卫星梅狄克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浙江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