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460MPa级高韧性特厚板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01430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02 15: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460MPa级高韧性特厚板及其制造方法,钢板化学成分为C:0.04%~0.06%,Si:0.25%~0.45%,Mn:1.50%~1.70%,Nb:0.02%~0.03%,Ti:0.01%~0.02%,P<0.020%,S<0.005%,其余为Fe及不可避免的夹杂;钢板组织以板条贝氏体为主,体积比大于70%;晶内分布位向差为3~1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460MPa级高韧性特厚板及其制造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钢板生产
,尤其涉及一种460MPa级高韧性特厚板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钢板经正火后可以获得较高的综合力学性能和较好的机加工性能,是提高钢板组织均匀性、韧性的重要热处理手段。正火钢板广泛应用于压力容器、高层建筑、桥梁、工程机械等领域,特别是一些风电、容器项目,在项目设计时就强制要求使用正火钢板。
[0003]常规正火采用空冷方式,因冷却速度慢会导致相变温度高,虽然可以得到细化的珠光体组织,使冲击功和延伸率得到提高,但提高韧性的同时,铁素体晶粒仍会长大,导致钢板的强度有所降低;铌微合金化钢正火后因铌的碳氮化物长大,其沉淀强化效果降低,因此钢板经正火后强度会有较大幅度降低,特别是控轧控冷钢板常会因强度损失过大而产生不合格品。
[0004]为防止钢板正火后强度大幅降低,国内各钢厂先后开发了正火控冷工艺(NCC):钢板正火后采用水冷手段,通过控制冷却速度和终冷温度来降低钢板的相变温度,抑制微合金碳氮化物长大,同时通过降低相变温度降低原子扩散能力,得到珠光体片层间距较小的细化珠光体组织,使钢板应力、硬度增大,强度提高,伸长率和冲击韧性大幅提高。其强度指标虽然同正火空冷相比得到显著改善,但与TMCP钢板强度指标相比仍然有较大差距。TMCP态交货钢板虽然省去了热处理环节,但为了保证低温韧性添加了较多的合金,且容易因组织不均匀而造成性能波动,生产难度较大,并且不能真正达到节能降本的目的。
[0005]公告号为CN101343685B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屈服强度为420MPa级高强度建筑用钢板的热处理方法”,连铸坯经过控轧控冷后得到45mm厚钢板,加热到正火的温度890~950℃,保温10~30分钟,保温后以2~6℃/s的速度降温,终冷温度为600~750℃;矫直;在冷床空冷,获得高性能建筑用钢板;但其要求Nb含量达到0.03%以上才满足相应的力学性能,其目的是通过高Nb来扩大未再结晶区温度,提高精轧终轧温度的目的。此方法利于控制钢板板形,但终轧温度提高以后,会减弱超快冷效果,不利于钢板心部快速通过奥氏体区到达相变区,从而不利于钢板心部Nb在相变过程中的析出,因此钢板心部强度较低。
[0006]公告号为CN104962814B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正火高强韧性150mm特厚板及其生产方法”,采用轧后堆垛缓冷的控冷方式,由于缓冷过程中形变储能大量释放,导致位错密度降低,减少了铁素体的形核质点,并且冷速较低导致相变点温度较高,会造成铁素体晶粒长大,减小了轧态钢板强度富余量,不利于提升钢板综合力学性能。
[0007]公告号为CN102115806B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提高特厚板低温韧性的热处理工艺”,采用亚温正火,同时冷却方式采用空冷,其微观组织一般会含有20%左右的未溶铁素体,会造成正火后组织不均匀,导致应力集中,主要是对冲击韧性会产生波动;同时对于厚规格钢板,空冷冷速慢,奥氏体向铁素体转变时铁素体形核率低,导致部分铁素体晶粒粗大,对钢板强度造成波动。
[0008]公告号为CN102061373B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提高高强度特厚板力学性能的热处理工艺”,在特厚板的正火过程中增加水冷工序,用水冷代替空冷进行正火,但其采用淬火水槽来进行控冷,钢板在水中很难准确测定目标出水温度,实际操作难度大,并且对于大部分中厚板产线,受场地空间限制很难配备大型淬火槽。
[0009]公开号为CN105154631A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提高厚度≥50mm规格正火钢板强度的淬火机加速冷却方法”,正火钢板出淬火炉后随淬火机辊道进入淬火机开始水冷,但其主要涉及淬火机设备参数,包括低压段开口度、上下开口度比例、辊道速度以及水量控制角度等,以保证正火控冷后温度的精准命中,没有从工艺角度研究正火温度、保温时间、冷速等对钢板性能的影响。
[0010]与上述技术方案不同,本专利技术在GB/T 1591

2018标准中Q460钢成分基础上,通过降低碳含量、结合“二阶段控轧、轧后三阶段超快冷以及离线正火弱水冷”工艺,实现460MPa级高韧性特厚板高强度及低温韧性的匹配。

技术实现思路

[0011]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460MPa级高韧性特厚板及其制造方法,优化了化学成分及生产工艺,在不增加合金元素前提下,通过二阶段控轧、轧后三阶段超快冷以及离线正火弱水冷等工艺,得到以板条贝氏体为主的组织,占比大于70%,晶内分布大量小角度晶界和大角度晶界,上述晶界有利于阻止裂纹扩展,从而得到优异的低温韧性;成品钢板具有大厚度、高强度、高低温韧性、厚度方向组织及性能均匀、合金成本低等特点。
[0012]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13]一种460MPa级高韧性特厚板,钢板化学成分按重量百分比计为C:0.04%~0.06%,Si:0.25%~0.45%,Mn:1.50%~1.70%,Nb:0.02%~0.03%,Ti:0.01%~0.02%,P<0.020%,S<0.005%,其余为Fe及不可避免的夹杂;钢板组织以板条贝氏体为主,体积比大于70%;晶内分布位向差为3~15
°
的小角度晶界及位向差大于15
°
的大角度晶界。
[0014]成品钢板的力学性能为:
[0015]屈服强度:钢板厚度1/2处460~490MPa,钢板厚度1/4处500~540MPa,钢板近表面处520~560MPa;
[0016]抗拉强度:钢板厚度1/2处640~670MPa,钢板厚度1/4处660~700MPa,钢板近表面处650~690MPa;
[0017]‑
40℃冲击功:钢板厚度1/2处280~320J,钢板厚度1/4处325~360J,钢板近表面处340~370J。
[0018]成品钢板65≤厚度≤100mm。
[0019]一种460MPa级高韧性特厚板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20]1)钢坯加热;均热温度1160~1200℃,总在炉时间4~6小时;
[0021]2)采用二阶段控轧;再结晶区开轧温度为1100~1200℃,未再结晶区开轧温度为880~920℃,终轧温度为780~820℃;
[0022]3)轧后超快冷;以35~40℃/s的冷速冷至600~640℃,随后空冷20~25s,再以15~20℃/s的冷速冷至300~340℃;
[0023]4)热轧态钢板进行离线正火+控冷热处理;正火温度900~920℃,净保温时间为10~20min;空冷至600~640℃;
[0024]5)采用弱水冷方式进行冷却,终冷温度380~420℃,冷速8~12℃/s。
[0025]所述钢坯采用连铸钢坯或模铸开坯钢坯,钢坯厚度
÷
钢板终轧厚度≥3.5。
[0026]再结晶区轧制后,待温厚度为成品钢板厚度的2~2.5倍。
[002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460MPa级高韧性特厚板,其特征在于,钢板化学成分按重量百分比计为C:0.04%~0.06%,Si:0.25%~0.45%,Mn:1.50%~1.70%,Nb:0.02%~0.03%,Ti:0.01%~0.02%,P<0.020%,S<0.005%,其余为Fe及不可避免的夹杂;钢板组织以板条贝氏体为主,体积比大于70%;晶内分布位向差为3~15
°
的小角度晶界及位向差大于15
°
的大角度晶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460MPa级高韧性特厚板,其特征在于,成品钢板的力学性能为:屈服强度:钢板厚度1/2处460~490MPa,钢板厚度1/4处500~540MPa,钢板近表面处520~560MPa;抗拉强度:钢板厚度1/2处640~670MPa,钢板厚度1/4处660~700MPa,钢板近表面处650~690MPa;

40℃冲击功:钢板厚度1/2处280~320J,钢板厚度1/4处325~360J,钢板近表面处340~370J。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460MPa级高韧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庞宗旭石锋涛黄健范刘群冯丹竹应传涛王勇管吉春白玉璞安晓光
申请(专利权)人: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