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高董军专利>正文

一种风力发电机组电动变桨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006906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02 13: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风力发电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风力发电机组电动变桨控制系统,包括立柱,所述立柱两侧内壁均固定有安装块,两个安装块的顶部固定有同一个电机,电机输出轴连接有连接轴,连接轴顶部固定有托柱,托柱外壁设置有安装板,安装板和托柱为一体结构,托柱顶部插设有齿轮,齿轮顶部开设有活动口,托柱顶部贯穿固定有喷头,安装板一侧贯穿固定有第一软管,第一软管下方设置有囊球,囊球顶部和底部均连通有通流管,第一软管和其中一个通流管的顶部连通,另一个通流管底部连通有第二软管,托柱底部固定有集液瓶。本发明专利技术中,通过在进行变桨调节时,挤压囊球,将润滑油从喷头挤出,对齿轮传动部件进行润滑维护。传动部件进行润滑维护。传动部件进行润滑维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风力发电机组电动变桨控制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风力发电
,尤其涉及一种风力发电机组电动变桨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风力发电技术的日趋成熟,变桨距机构的形式也趋于多样化。目前国际上大型风力发电机组的变桨距机构主要有两种实施方案:电机驱动变桨距和液压驱动变桨距。随着控制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使得风力发电机组额定功率点以上能够平稳输出功率,避免波动,又要使风力发电机组传动系统载荷特性最大限度地改善显得尤其重要。变桨距作为极其重要控制手段,实现以上功能。
[0003]目前变桨技术主要分为电动变桨系统和液压变桨系统,这两个变桨系统各有优点,电动变桨系统能源损耗小,传动结构简单,变桨同步性,准确性高,耐严寒能力强,且不存在液压油漏洞的风险,即避免了对环境的污染,电动变桨系统一般通过齿轮的啮合传动达到变桨操作,由于发电机组中桨叶的位置较高,导致对于齿轮传动部件的润滑维护不便,使得齿轮传动部件的使用寿命降低,因此针对该问题做出相应的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现有电动变桨部位的齿轮传动部件润滑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力发电机组电动变桨控制系统,包括立柱(1),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1)两侧内壁均固定连接有安装块(2),两个安装块(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同一个电机(3),电机(3)输出轴连接有连接轴(4),连接轴(4)顶部固定连接有托柱(5),托柱(5)外壁设置有安装板(6),安装板(6)和托柱(5)为一体结构,托柱(5)顶部插设有齿轮(7),齿轮(7)顶部开设有活动口(8),安装板(6)设置于活动口(8)内,托柱(5)顶部贯穿固定有喷头(9),安装板(6)一侧贯穿固定有第一软管(10),第一软管(10)和喷头(9)连通,第一软管(10)下方设置有囊球(11),囊球(11)顶部和底部均连通有通流管(12),第一软管(10)和其中一个通流管(12)的顶部连通,另一个通流管(12)底部连通有第二软管(19),托柱(5)底部固定连接有集液瓶(18),第二软管(19)的底部插入集液瓶(18)内,通流管(12)内设置有阀门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力发电机组电动变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流管(12)截面设置成十字形,阀门机构包括通流柱(16),通流管(12)两侧内壁的底部均开设有导槽(13),导槽(13)内滑动连接有导块(14),导块(14)和导槽(13)顶部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同一个弹簧(15),通流柱(16)固定连接于两个导块(14)之间,通流柱(16)的底部和一侧开设有同一个通流孔(17)。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力发电机组电动变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1)顶部开设有环槽(20),环槽(20)内滑动连接有圆环(21),圆环(21)顶部固定连接有齿盘(22),齿盘(22)和齿轮(7)啮合连接,齿盘(22)顶部固定连接有顶管(23),顶管(23)顶部焊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董军
申请(专利权)人:高董军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