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00511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02 13: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驱动装置,该驱动装置具有马达壳体和固定于马达壳体的轴向一侧的传递机构壳体。马达壳体具有第1壳体部件和固定于第1壳体部件的轴向另一侧的第2壳体部件。传递机构壳体具有固定于第1壳体部件的第3壳体部件和固定于第3壳体部件的轴向一侧的第4壳体部件。第1壳体部件具有与传递机构壳体对置的第1对置壁部和设置于第1对置壁部的轴承保持部。第3壳体部件具有与第1对置壁部对置的第2对置壁部。壳体具有油供给路,该油供给路从传递机构壳体的内部沿轴向贯穿第2对置壁部而延伸。油供给路具有向轴承提供油的供给口。供给口位于比中心轴线靠铅垂方向上侧的位置。比中心轴线靠铅垂方向上侧的位置。比中心轴线靠铅垂方向上侧的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驱动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驱动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已知有一种驱动装置,该驱动装置具有在内部收纳马达的马达壳体和在内部收纳变速机构的齿轮壳体。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车辆用驱动装置作为这样的驱动装置,。
[0003]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20

89171号公报
[0004]在上述驱动装置中,马达壳体与齿轮壳体通过螺栓而连结,因此能够使马达壳体与齿轮壳体相互分离,从而能够提高维护性。另一方面,在驱动装置中,需要对将变速机构的齿轮支承为能够旋转的轴承、将马达轴支承为能够旋转的轴承分别进行润滑,因而在马达壳体和齿轮壳体上分别设置用于使轴承分别润滑的构造。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鉴于上述情况,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驱动装置,其构成为能够将马达壳体与齿轮壳体分离,并且构成为能够使用齿轮壳体内的润滑油对设置于马达壳体的轴承进行润滑。
[0006]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为驱动装置,其具有:马达,其具有转子,该转子能够以沿与铅垂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中心轴线为中心进行旋转;传递机构,其与所述马达连接;壳体,其具有马达壳体和传递机构壳体,该马达壳体在内部收纳所述马达,该传递机构壳体固定于所述马达壳体的轴向一侧并在内部收纳所述传递机构;以及轴承,其将所述转子支承为能够旋转。所述马达壳体具有:第1壳体部件,其固定于所述传递机构壳体;以及第2壳体部件,其固定于所述第1壳体部件的轴向另一侧。所述传递机构壳体具有:第3壳体部件,其固定于所述第1壳体部件;以及第4壳体部件,其固定于所述第3壳体部件的轴向一侧。在所述传递机构壳体的内部收纳有油。所述第1壳体部件具有:第1对置壁部,其与所述传递机构壳体在轴向上对置;以及轴承保持部,其设置于所述第1对置壁部,对所述轴承进行保持。所述第3壳体部件具有第2对置壁部,该第2对置壁部与所述第1对置壁部在轴向上对置。所述壳体具有油供给路,该油供给路从所述传递机构壳体的内部沿轴向贯穿所述第2对置壁部而延伸。所述油供给路具有向所述轴承提供油的供给口。所述供给口位于比所述中心轴线靠铅垂方向上侧的位置。
[000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在驱动装置中,能够在构成为能够将马达壳体与传递机构壳体分离的同时能够使用传递机构壳体内的油对设置于马达壳体的轴承进行润滑。
附图说明
[0008]图1是从上侧观察一个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的剖视图。
[0009]图2是从后侧观察一个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的剖视图。
[0010]图3是示出一个实施方式的马达壳体中的第1壳体部件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0011]图4是示出一个实施方式的马达壳体中的第2壳体部件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0012]图5是示出一个实施方式的油供给路的一部分的剖视立体图。
[0013]图6是示出一个实施方式的壳体的一部分的剖视图。
[0014]图7是示出一个实施方式的壳体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0015]图8是示出一个实施方式的第1流槽部的立体图。
[0016]图9是从轴向一侧观察一个实施方式的第2流槽部的图。
[0017]图10是示出一个实施方式的马达壳体的一部分的剖视立体图。
[0018]图11是示出一个实施方式的第2流路的一部分的剖视图。
[0019]标号说明
[0020]10:壳体;11:马达壳体;12:传递机构壳体;13:第1壳体部件;13a:第1对置壁部;13c:轴承保持部;13d、15f:孔;13e、15h:贯通孔;13f:贯通部;13g:第1孔部;13h:供给口;14:第2壳体部件;15:第3壳体部件;15a:第2对置壁部;15g:第2孔部;16:第4壳体部件;17:第1流槽部;17c:底面(倾斜面);18:第2流槽部;18d:侧面(倾斜面);20:马达;30:转子;60:传递机构;72:轴承;95:油供给路;100:驱动装置;J1:中心轴线;O:油;S: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0021]在以下的说明中,基于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搭载于位于水平的路面上的车辆的情况下的位置关系来规定铅垂方向而进行说明。即,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关于铅垂方向的相对位置关系只要至少在驱动装置搭载于位于水平的路面上的车辆的情况下满足即可。
[0022]在附图中,适当示出XYZ坐标系作为三维正交坐标系。在XYZ坐标系中,Z轴方向是铅垂方向。+Z侧为铅垂方向上侧,

Z侧为铅垂方向下侧。在以下的说明中,将铅垂方向上侧简称为“上侧”,将铅垂方向下侧简称为“下侧”。X轴方向是与Z轴方向正交的方向,是搭载有驱动装置的车辆的前后方向。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X侧为车辆的前侧,

X侧为车辆的后侧。Y轴方向是与X轴方向和Z轴方向双方正交的方向,是车辆的左右方向即车宽方向。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Y侧为车辆的左侧,

Y侧为车辆的右侧。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是与铅垂方向正交的水平方向。
[0023]另外,前后方向的位置关系不限于以下的实施方式的位置关系,也可以是,+X侧为车辆的后侧,

X侧为车辆的前侧。在该情况下,+Y侧为车辆的右侧,

Y侧为车辆的左侧。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平行的方向”也包含大致平行的方向,“正交的方向”也包含大致正交的方向。
[0024]适当地图示的中心轴线J1是沿与铅垂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假想轴线。更详细而言,中心轴线J1沿与铅垂方向正交的Y轴方向即车辆的左右方向延伸。在以下的说明中,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将与中心轴线J1平行的方向简称为“轴向”,将以中心轴线J1为中心的径向简称为“径向”,将以中心轴线J1为中心的周向、即绕中心轴线J1的方向简称为“周向”。在本实施方式中,左侧(+Y侧)相当于“轴向一侧”,右侧(

Y侧)相当于“轴向另一侧”。
[0025]适当地图示的箭头θ表示周向。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周向中的从轴向一侧(+Y侧)观察时以中心轴线J1为中心逆时针前进的一侧、即箭头θ所朝向的一侧(+θ侧)称为“周向一侧”,将周向中的从轴向一侧观察时以中心轴线J1为中心顺时针前进的一侧、即与箭头θ所朝向的一侧相反的一侧(

θ侧)称为“周向另一侧”。
[0026]图1和图2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100是搭载于车辆并使车轴64旋转的驱动装置。搭载有驱动装置100的车辆是混合动力汽车(HEV)、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V)、电动汽车(EV)等以马达作为动力源的车辆。如图1和图2所示,驱动装置100具有:马达20、传递机构60、壳体10、轴承71~76、逆变器单元80以及泵94,其中,该壳体10具有在内部收纳马达20的马达壳体11和在内部收纳传递机构60的传递机构壳体12。马达壳体11和传递机构壳体12是相互固定的分体。传递机构壳体12固定于马达壳体11的轴向一侧。即,传递机构壳体12与马达壳体11的轴向一侧相连。轴承71~76例如是球轴承。
[0027]马达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驱动装置,其具有:马达,其具有转子,该转子能够以沿与铅垂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中心轴线为中心进行旋转;传递机构,其与所述马达连接;壳体,其具有马达壳体和传递机构壳体,该马达壳体在内部收纳所述马达,该传递机构壳体固定于所述马达壳体的轴向一侧并在内部收纳所述传递机构;以及轴承,其将所述转子支承为能够旋转,所述马达壳体具有:第1壳体部件,其固定于所述传递机构壳体;以及第2壳体部件,其固定于所述第1壳体部件的轴向另一侧,所述传递机构壳体具有:第3壳体部件,其固定于所述第1壳体部件;以及第4壳体部件,其固定于所述第3壳体部件的轴向一侧,在所述传递机构壳体的内部收纳有油,所述第1壳体部件具有:第1对置壁部,其与所述传递机构壳体在轴向上对置;以及轴承保持部,其设置于所述第1对置壁部,对所述轴承进行保持,所述第3壳体部件具有第2对置壁部,该第2对置壁部与所述第1对置壁部在轴向上对置,所述壳体具有油供给路,该油供给路从所述传递机构壳体的内部沿轴向贯穿所述第2对置壁部而延伸,所述油供给路具有向所述轴承提供油的供给口,所述供给口位于比所述中心轴线靠铅垂方向上侧的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装置,其中,所述轴承保持部设置在所述第1对置壁部的轴向另一侧的面上,所述油供给路沿轴向贯穿所述第1对置壁部并延伸至所述马达壳体的内部,所述供给口在所述马达壳体的内部开口。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驱动装置,其中,所述轴承保持部具有沿径向贯穿所述轴承保持部的贯通部,所述供给口在所述贯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田响高村建伍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