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端子用粘接性膜、金属端子用粘接性膜的制造方法、带有金属端子用粘接性膜的金属端子、使用了该金属端子用粘接性膜的蓄电器件、以及蓄电器件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00507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02 13:09
一种金属端子用粘接性膜,其设置于与蓄电器件元件的电极电连接的金属端子、和将上述蓄电器件元件密封的蓄电器件用外包装材料之间,上述金属端子用粘接性膜由依次具有配置于上述金属端子侧的第一聚烯烃层、基材、和配置于蓄电器件用外包装材料侧的第二聚烯烃层的叠层体构成,对于上述第一聚烯烃层的厚度方向的截面在垂直方向上测得的马氏硬度为30N/mm2以下。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金属端子用粘接性膜、金属端子用粘接性膜的制造方法、带有金属端子用粘接性膜的金属端子、使用了该金属端子用粘接性膜的蓄电器件、以及蓄电器件的制造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金属端子用粘接性膜、金属端子用粘接性膜的制造方法、带有金属端子用粘接性膜的金属端子、使用了金属端子用粘接性膜的蓄电器件、以及蓄电器件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现有技术中,开发了各种类型的蓄电器件,在所有的蓄电器件中为了将电极和电解质等蓄电器件元件密封,蓄电器件用外包装材料是不可缺少的部件。在现有技术中,作为蓄电器件用外包装材料,大多使用金属制的蓄电器件用外包装材料,但是近年来,随着电动汽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个人计算机、摄像机、便携式电话等的高性能化,蓄电器件要求多种多样的形状,并且要求薄型化和轻量化。然而,在目前常用的金属制的蓄电器件用外包装材料中,存在难以追随形状的多样化、而且轻量化也具有极限的缺点。
[0003]因此,近年来,作为容易加工成多种形状、并且能够实现薄型化和轻量化的蓄电器件用外包装材料,提出了基材层/粘接层/阻隔层/热熔接性树脂层依次叠层而成的叠层片。在使用这样的膜状的蓄电器件用外包装材料的情况下,通过在使位于蓄电器件用外包装材料的最内层的热熔接性树脂层彼此相对的状态下,利用热封使蓄电器件用外包装材料的凸缘部热熔接,利用蓄电器件用外包装材料将蓄电器件元件密封。
[0004]金属端子从蓄电器件用外包装材料的热封部分伸出,被蓄电器件用外包装材料密封的蓄电器件元件通过与蓄电器件元件的电极电连接的金属端子与外部电连接。即,蓄电器件用外包装材料被热封的部分中的存在金属端子的部分,在金属端子被热熔接性树脂层夹持的状态下被热封。由于金属端子和热熔接性树脂层彼此由不同种类的材料构成,因此,在金属端子与热熔接性树脂层的界面,密合性容易降低。
[0005]因此,在金属端子与热熔接性树脂层之间,为了提高它们的密合性等,有时配置粘接性膜。作为这样的粘接性膜,例如可以列举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膜。
[0006]现有技术文献
[0007]专利文献
[0008]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79638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9]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10]如上所述,配置于蓄电器件用外包装材料的热熔接性树脂层与金属端子之间的粘接性膜需要通过热封获得与热熔接性树脂层和金属端子的密合性。
[0011]并且,一旦在粘接性膜与金属端子之间形成了间隙,就会出现作为蓄电器件内容物的电解液流出到蓄电器件外部的问题。因此,粘接性膜还需要优异的追随性,粘接性膜能
够通过与金属端子热封而追随金属端子的形状,在粘接性膜与金属端子之间不形成间隙。
[0012]但是,现有的粘接性膜在这种的密合性与追随性的兼备方面并不充分,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人追求密合性和追随性的进一步的提高。
[0013]在这样的状况下,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金属端子具有优异的密合性、并且具备优异的追随性的金属端子用粘接性膜。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在于提供该金属端子用粘接性膜的制造方法、利用了该金属端子用粘接性膜的带有金属端子用粘接性膜的金属端子、使用了该金属端子用粘接性膜的蓄电器件、以及该蓄电器件的制造方法。
[0014]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手段
[001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人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一种由依次具有配置于金属端子侧的第一聚烯烃层、基材、和配置于蓄电器件用外包装材料侧的第二聚烯烃层的叠层体构成的金属端子用粘接性膜,通过将在规定的测定条件下对于第一聚烯烃层的厚度方向的截面在垂直方向上测得的马氏硬度设定在规定值以下,通过与金属端子热封,能够发挥与金属端子的优异的密合性和追随性。本专利技术是基于这样的发现进一步反复研究而完成的。
[0016]即,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方式的专利技术。
[0017]一种金属端子用粘接性膜,其设置于与蓄电器件元件的电极电连接的金属端子、和将上述蓄电器件元件密封的蓄电器件用外包装材料之间,其中,
[0018]上述金属端子用粘接性膜由依次具有配置于上述金属端子侧的第一聚烯烃层、基材、和配置于蓄电器件用外包装材料侧的第二聚烯烃层的叠层体构成,
[0019]在以下测定条件下,对于上述第一聚烯烃层的厚度方向的截面在垂直方向上测得的马氏硬度为30N/mm2以下。
[0020]<马氏硬度的测定条件>
[0021]负载荷重为10mN。其中,负载荷重既是试验荷重也是最大荷重。
[0022]荷重施加速度为1mN/10秒。
[0023]保持时间为10秒钟。
[0024]荷重卸载速度为1mN/10秒。
[0025]压头是正四棱锥的顶端部分的相对面夹角为136
°
的维氏压头。
[0026]测定温度为25℃。
[0027]测定值是变更测定部位测定10次、去掉1个最大值和1个最小值后的总计8个测定值的平均值。
[0028]专利技术效果
[0029]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对金属端子具有优异的密合性、并且具备优异的追随性的金属端子用粘接性膜。并且,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在于提供该金属端子用粘接性膜的制造方法、利用了该金属端子用粘接性膜的带有金属端子用粘接性膜的金属端子、使用了该金属端子用粘接性膜的蓄电器件、以及该蓄电器件的制造方法。
附图说明
[0030]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蓄电器件的俯视示意图。
[0031]图2是图1的线A-A

的截面示意图。
[0032]图3是图1的线B-B

的截面示意图。
[0033]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金属端子用粘接性膜的截面示意图。
[0034]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金属端子用粘接性膜的截面示意图。
[0035]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蓄电器件用外包装材料的截面示意图。
[0036]图7是在实施例中通过在2片粘接性膜之间夹入金属端子、并进行热熔接而得到的粘接性膜/金属端子/粘接性膜的叠层体(带有金属端子用粘接性膜的金属端子)的截面示意图。
[0037]图8是表示在马氏硬度、压入弹性模量、压入深度h
max
的测定中得到的压入深度(μm)与荷重(mN)的关系的坐标图。
[0038]图9是用于说明对于金属端子用粘接性膜的第一聚烯烃层的厚度方向的截面在垂直方向上压入压头而测定马氏硬度的方法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9]本专利技术的金属端子用粘接性膜设置于与蓄电器件元件的电极电连接的金属端子、和将蓄电器件元件密封的蓄电器件用外包装材料之间,其中,金属端子用粘接性膜由依次具有配置于金属端子侧的第一聚烯烃层、基材、和配置于蓄电器件用外包装材料侧的第二聚烯烃层的叠层体构成,
[0040]在以下测定条件下,对于第一聚烯烃层的厚度方向的截面在垂直方向上测得的马氏硬度为30N/mm2以下。
[0041]<马氏硬度的测定条件>
[0042]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金属端子用粘接性膜,其设置于与蓄电器件元件的电极电连接的金属端子、和将所述蓄电器件元件密封的蓄电器件用外包装材料之间,所述金属端子用粘接性膜的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端子用粘接性膜由依次具有配置于所述金属端子侧的第一聚烯烃层、基材、和配置于蓄电器件用外包装材料侧的第二聚烯烃层的叠层体构成,在以下测定条件下,对于所述第一聚烯烃层的厚度方向的截面在垂直方向上测得的马氏硬度为30N/mm2以下,马氏硬度的测定条件:负载荷重为10mN,荷重施加速度为1mN/10秒,保持时间为10秒钟,荷重卸载速度为1mN/10秒,压头是正四棱锥的顶端部分的相对面夹角为136
°
的维氏压头,测定温度为25℃,测定值是变更测定部位测定10次、去掉1个最大值和1个最小值后的总计8个测定值的平均值。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端子用粘接性膜,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马氏硬度的测定条件下,对于所述第一聚烯烃层的厚度方向的截面在垂直方向上测得的压入弹性模量为400MPa以下。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金属端子用粘接性膜,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马氏硬度的测定条件下,对于所述基材的厚度方向的截面在垂直方向上测得的马氏硬度为60N/mm2以下。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金属端子用粘接性膜,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马氏硬度的测定条件下,对于所述第二聚烯烃层的厚度方向的截面在垂直方向上测得的马氏硬度为60N/mm2以下。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金属端子用粘接性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聚烯烃层的厚度为60μm以下。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金属端子用粘接性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的厚度为60μm以下。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金属端子用粘接性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聚烯烃层的厚度为60μm以下。8.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金属端子用粘接性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端子用粘接性膜的厚度为180μm以下。9.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金属端子用粘接性膜,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马氏硬度的测定条件下,对于所述第一聚烯烃层的厚度方向的截面在垂直方向上测得的负载荷重10mN时的压入深度h
max
为4.0μm以上。10.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金属端子用粘接性膜,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马氏硬度的测定条件下,对于所述基材的厚度方向的截面在垂直方向上测得的压入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加藤贵大望月洋一
申请(专利权)人: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