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抗器单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00370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02 12: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电抗器单元。电抗器单元配备有电抗器和冷却器。冷却剂流过冷却器的内部。冷却器通过向冷却剂散热来冷却电抗器。电抗器安装在冷却器的上板的上表面上。电抗器的下表面面向冷却器的上板。电抗器的上表面覆盖有金属板。金属板与冷却器的上板的上表面热接触。金属板与冷却器的上板的上表面热接触。金属板与冷却器的上板的上表面热接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抗器单元


[0001]本公开涉及一种电抗器单元。

技术介绍

[0002]例如,在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公报第2017

153269号(JP2017

153269A)中公开了一种常规的电抗器单元。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在上述文献中描述的电抗器单元中,电抗器布置在作为冷却器的外表面中的一个外表面的电抗器冷却表面上。热从面向冷却器的电抗器的表面散发到冷却器,并且从另一个表面仅可能通过大气进行散热。
[0004]本公开提出了一种可增强冷却电抗器的能力的电抗器单元。
[0005]根据本公开的电抗器单元配备有电抗器和冷却器。冷却剂流过冷却器的内部。冷却器通过向冷却剂散热来冷却电抗器。冷却器具有电抗器冷却表面,该电抗器冷却表面是冷却器的外表面中的一个外表面。电抗器安装在电抗器冷却表面上。电抗器具有面向电抗器冷却表面的第一表面和作为与第一表面相反定位的表面的第二表面。电抗器单元还配备有覆盖第二表面并与电抗器冷却表面热接触的金属板。
[0006]通过将热从电抗器的第一表面散发到冷却器来冷却电抗器。通过由金属板形成从电抗器的第二表面到冷却器的散热路径来冷却电抗器。热从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两者散发到冷却器。因此,可以增强冷却电抗器的能力。
[0007]电抗器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的温度之间的差异可以通过使热能够从第二表面散发到冷却器并促进第二表面的冷却来减小,其中,常规地来自第二表面的热仅可能通过大气散发。因此,可以降低在电抗器的中心处的芯的温度,从而可以增加电抗器的输出。
[0008]电抗器单元可以进一步配备有具有弹力的散热构件。散热构件可以至少布置在第一表面和电抗器冷却表面之间或者在第二表面和金属板之间。通过在电抗器和冷却器之间和/或在电抗器和金属板之间插置散热构件,可以提高从电抗器到冷却器的热传导效率,并且可以提高冷却电抗器的性能。通过采用弹性体作为电抗器和冷却器之间和/或电抗器和金属板之间的散热构件,可以使散热构件用作阻尼动能的阻尼器。因此,电抗器的振动可以被阻尼。结果,有可能抑制电抗器的振动的传递,并且降低噪声和振动。
[0009]在电抗器单元中,散热构件可以包括凝胶材料。散热构件可以形成为片的形状。然而,散热构件与电抗器、冷却器和金属板的接触面积可以通过应用包括凝胶材料的散热构件来增加。可以提高从电抗器到冷却器的热传导效率,因此可以进一步提高冷却电抗器的性能。
[0010]根据本公开,可以增强冷却电抗器的能力。
附图说明
[0011]下面将参照附图描述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特征、优点以及技术和工业意义,其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元件,并且其中:
[0012]图1是配备有根据实施例中的一个实施例的电抗器的车辆的总体配置视图;
[0013]图2是电抗器的透视图;
[0014]图3是沿着图2中的线III

III的电抗器的横截面图;
[0015]图4是电抗器单元的平面图;以及
[0016]图5是电抗器单元的局部横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将基于附图描述实施例中的一个实施例。在下面的描述中,相同的部件由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那些部件在名称和功能上也是相同的。因此,将不重复对那些部件的详细描述。
[0018]总体配置
[0019]图1是配备有根据实施例的电抗器L的车辆1000的总体配置视图。车辆1000是电动汽车。车辆1000可以是混合动力汽车或燃料电池驱动的汽车。
[0020]如图1所示,车辆1000配备有马达驱动系统100、驱动轮310和车辆速度传感器320。马达驱动系统100配备有电动发电机110、电力控制单元(PCU)120、电池130、监测单元135、系统主继电器SR1和SR2、控制装置140、电流传感器160、旋转角度传感器(旋转变压器)165和温度传感器167。
[0021]电动发电机110例如是驱动电动马达,该驱动电动马达生成用于驱动车辆1000的驱动轮310的扭矩。电动发电机110是交流旋转电机,并且被配置为例如配备有转子的永磁型同步电动马达,永磁体嵌入转子中。电动发电机110可以进一步用作发电机,并且可以被配置成用作电动马达和发电机两者。
[0022]电池130被配置为二次电池,诸如镍氢电池或锂离子电池。二次电池可以是在正电极和负电极之间具有液体电解质的二次电池,或者是具有固体电解质的二次电池(全固体电池)。电池130可以被配置为双电层电容器等。
[0023]监测单元135检测电池130的电压(电池电压)VB、电池130的输入/输出电流(电池电流)IB和电池130的温度(电池温度)TB,并将指示检测结果的信号输出到控制装置140。
[0024]系统主继电器SR1连接在电池130的正电极端子和电力线PL1之间。系统主继电器SR2连接在电池130的负电极端子和电力线NL之间。系统主继电器SR1和SR2的打开/关闭状态根据来自控制装置140的控制信号来切换。
[0025]PCU 120将从电池130供应的直流(DC)电力升压,将DC电力转换成交流(AC)电力,并将AC电力供应到电动发电机110。此外,PCU 120将由电动发电机110生成的AC电力转换成DC电力,并将DC电力供应到电池130。也就是说,电池130可以经由PCU 120与电动发电机110交换电力。
[0026]PCU 120包括电容器C1、升压/降压转换器121、电容器C2、逆变器122和电压传感器123。
[0027]电容器C1连接在电力线PL1和电力线NL之间。电容器C1将电池电压VB平滑化,并将
平滑的电池电压供应到升压/降压转换器121。顺便提及,可以提供检测电容器C1的两个端部之间的电压的电压传感器,并且电压传感器的检测值可以用作电池电压VB。
[0028]升压/降压转换器121根据来自控制装置140的控制信号S1和S2升高电池电压VB,并将升高的电压供应到电力线PL2和NL。此外,升压/降压转换器121根据来自控制装置140的控制信号S1和S2降低从逆变器122供应的在电力线PL2和NL之间的DC电压,并且对电池130充电。
[0029]具体而言,升压/降压转换器121包括电抗器L、开关元件Q1和Q2以及二极管D1和D2。电抗器L连接在开关元件Q1和Q2的连接节点与电力线PL1之间。例如,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GBT)、金属氧化物半导体(MOS)晶体管、双极晶体管等可以用作将在后面描述的开关元件Q1和Q2以及开关元件Q3至Q8中的每一个。二极管D1和D2分别以反向并联的方式连接在开关元件Q1和Q2的集电极和发射极之间。
[0030]电容器C2连接在电力线PL2和电力线NL之间。电容器C2将从升压/降压转换器121供应的DC电压平滑化,并将平滑的DC电压供应到逆变器122。电压传感器123检测电容器C2的两个端部之间的电压,即将升压/降压转换器121和逆变器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抗器单元,包括:电抗器;冷却器,所述冷却器具有冷却剂流过的内部,并且所述冷却器通过向所述冷却剂散热来冷却所述电抗器,所述冷却器具有电抗器冷却表面,所述电抗器冷却表面是所述冷却器的外表面中的一个外表面,所述电抗器被安装在所述电抗器冷却表面上,并且所述电抗器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其中,所述第一表面面向所述电抗器冷却表面,而所述第二表面是与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森田喜博芝健史郎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