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铸造类零件智能打磨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002139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02 12: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铸造零件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铸造类零件智能打磨设备,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面固定栓接有防护框架,所述防护框架内腔左右两侧面的顶端均固定栓接有导向套筒,所述导向套筒的顶面活动套接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的顶端固定栓接有平衡板,所述平衡板底面的中部固定栓接有双面齿条。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双面齿条的设置,能够通过调节电机的输出轴带动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进行同步异向转动,用以提升或者降低双面齿条的高度,从而对柱形磨进行上下方向上运动的控制,使得柱形磨能够在伸入圆筒空心零件内部的时候对圆筒空心零件的内部进行打磨处理,使得打磨的效率得到了提升,从而提高了该打磨设备的实用性。了该打磨设备的实用性。了该打磨设备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铸造类零件智能打磨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铸造零件
,尤其涉及一种铸造类零件智能打磨设备。

技术介绍

[0002]铸造类零件是将液态金属浇注到具有与零件形状和尺寸相适应的铸型型腔中,待其冷却凝固之后获得的零部件,铸造件的结构设计需要保证其工作性能和力学性能要求、考虑铸造工艺和合金铸造性能对铸件结构的要求,铸件结构设计合理与否,对铸件的质量、生产率及其成本有很大的影响。
[0003]但是,现有技术中,由于铸造件在铸造成型之后需要对其进行打磨处理,使其表面不平整的地方变得光滑,以便后期的使用和安装,而现有的对于空心的圆柱铸造件的内部打磨时多为人工打磨的方式,这种打磨的方式使得打磨的效率较低,并且打磨的平整度不够,费时费力,为此,提出一种铸造类零件智能打磨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铸造类零件智能打磨设备。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铸造类零件智能打磨设备,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面固定栓接有防护框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铸造类零件智能打磨设备,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顶面固定栓接有防护框架(2),所述防护框架(2)内腔左右两侧面的顶端均固定栓接有导向套筒(3),所述导向套筒(3)的顶面活动套接有导向杆(4),所述导向杆(4)的顶端固定栓接有平衡板(5),所述平衡板(5)底面的中部固定栓接有双面齿条(6),所述导向套筒(3)内侧面的顶端固定栓接有顶板(7),所述双面齿条(6)的底端贯穿顶板(7)顶面的中部并延伸至顶板(7)底面的下部且固定栓接有打磨电机(13),所述打磨电机(13)输出轴的底端固定套接有柱形磨(14),所述防护框架(2)内腔正面的顶端固定栓接有位于顶板(7)下部的调节电机(8),所述调节电机(8)左侧输出轴的端部固定套接有第一转轴(9),所述第一转轴(9)的另一端与防护框架(2)左侧面的顶端轴承套接,所述第一转轴(9)外表面的中部固定套接有位于双面齿条(6)内部的主动齿轮(10),所述防护框架(2)右侧面的顶端轴承套接有位于调节电机(8)底面下方的第二转轴(11),所述第二转轴(11)的另一端与防护框架(2)左侧面的顶端轴承套接,所述第二转轴(11)外表面的中部固定套接有位于双面齿条(6)的内腔和主动齿轮(10)下方的从动齿轮(12),所述防护框架(2)左右两侧面底部的上下两端均螺纹套接有螺纹杆(15),所述螺纹杆(15)位于防护框架(2)外侧的一端固定栓接有转盘(16),所述螺纹杆(15)的另一端贯穿防护框架(2)的侧面并延伸至防护框架(2)的内部且轴承套接有轴承连接杆(17),所述轴承连接杆(17)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豪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日丰精密压铸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