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载冷热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00109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02 12: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汽车用品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车载冷热杯,包括外壳、内胆以及半导体制冷片,所述内胆底部与半导体制冷片的上表面相贴合,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下表面贴合安装有翅片,所述翅片的下方安装有风扇,所述外壳下半部分是上大下小的圆台形,所述圆台形表面存在至少一处凹陷部位,所述内胆与外壳固定安装,所述内胆的外壁包覆有一层保温棉,所述内胆的内壁紧密贴覆有弹性导热装置。当不同直径的饮料瓶放入内胆时,弹性导热装置与饮料瓶接触,增强内胆导热效率,同时,圆台形外壁与汽车杯架上沿接触,保证了车载冷热杯放置的稳定性。性。性。

A car mounted hot and cold cu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载冷热杯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用品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车载冷热杯。

技术介绍

[0002]气温变化,冷暖无常,冬天天气寒冷,对于身体虚弱及胃肠不好的人来说一杯温水至关重要,而在夏天,天气炎热,喝一杯冰凉清爽的饮料能够快速解暑热。为方便人们在长途行驶时能够喝上一杯温度适宜的水,专利技术出了车载冷热杯。
[0003]现有的车载冷热杯一般采用铝合金内胆导热,市面上饮料瓶尺寸各异,若饮料瓶直径小于内胆直径,内胆是刚性的,则饮料瓶与内胆之间会出现空隙,影响内胆的导热效率,若饮料瓶直径大于内胆直径,则无法放入其中。不同车辆的杯架尺寸有所不同,现有车载冷热杯一般为圆柱形,遇到小尺寸的杯架无法放入,放到大尺寸的杯架中时又会左右晃动,不稳定。以上这两个问题导致车载冷热杯适用范围较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车载冷热杯,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车载冷热杯,包括外壳、内胆以及半导体制冷片,所述内胆底部与半导体制冷片的上表面相贴合,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下表面贴合安装有翅片,所述翅片的下方安装有风扇,所述外壳下半部分是上大下小的圆台形,所述圆台形表面存在至少一处凹陷部位;
[0007]所述内胆与外壳固定安装,所述内胆的外壁包覆有一层保温棉,所述内胆的内壁紧密贴覆有弹性导热装置。
[0008]进一步,所述弹性导热装置内部由金属丝填充,在所述金属丝外部包覆有一层导热膜,弹性导热装置与内胆的内壁之间涂有一薄层导热硅脂。
[0009]进一步,所述凹陷部位为上下方向的长条形,所述凹陷部位沿外壳周向均布,凹陷部位顶端与所述车载冷热杯底面的距离大于6cm。
[0010]进一步,所述外壳的底部开设有进气孔,进气孔沿外壳周向均布,在外壳靠近所述翅片的部位开设有出气孔,出气孔与翅片连通。
[0011]进一步,所述外壳上固定安装有中控模组,所述中控模组包括电源接口、开关按钮、模式切换按钮、温度传感器、显示屏以及温控器;
[0012]所述电源接口与所述温控器相连,温控器分别与半导体制冷片和风扇相连,温控器通过控制半导体制冷片和风扇的电量来间接控制内胆的温度;
[0013]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温控器相连,温度传感器与所述内胆外壁贴合,用于检测内胆外壁的温度;
[0014]所述开关按钮与温控器相连,用于断开/开启对所述半导体制冷片和风扇的供电;
[0015]所述模式切换按钮与温控器相连,用于切换制冷/制热模式,同时用于切换制冷的档位和制热的档位;
[0016]所述显示屏与温控器相连,用于显示温度传感器检测出的温度。
[0017]进一步,所述中控模组还包括调温旋钮,所述调温旋钮与温控器相连,通过旋转调温旋钮可以调节制冷或制热的目标温度。
[0018]进一步,所述外壳包括上部安装支架以及与上部安装支架相连的下部安装支架,上部安装支架与所述翅片之间通过螺栓连接,所述内胆的上边缘反扣在上部安装支架上固连;所述下部安装支架与所述风扇固连。
[0019]进一步,所述内胆底部与半导体制冷片之间涂有一薄层导热硅脂,所述翅片与半导体制冷片之间涂有一薄层导热硅脂。
[0020]进一步,所述外壳底部安装有配重块。
[002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内胆内壁紧密贴覆有弹性导热装置,弹性导热装置内部由金属丝填充,在金属丝外部包覆有一层导热膜,弹性导热装置拥有良好的导热性和弹性,当不同直径的饮料瓶放入内胆时,弹性导热装置与饮料瓶接触,增强内胆导热效率。同时,外壳下半部分是上大下小的圆台形,圆台形外壁与杯架上沿接触,当本技术用在不同尺寸的杯架时圆台形外壁均能与杯架上沿贴合,保证了车载冷热杯放置的稳定性,圆台形表面存在至少一处凹陷部位,凹陷部位能够防止圆台形外壁与杯架上沿形成封堵,避免阻碍底部的进气孔吸气。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轴侧视图;
[0023]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剖视图;
[0024]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桌面杯座示意图;
[0025]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的轴侧视图;
[0026]图中,1、外壳;2、内胆;3、中控模组;4、凹陷部位;5、保温棉;6、翅片;7、出气孔;8、杯架;9、弹簧支撑架;10、配重块;11、进气孔;12、进气孔内孔;13、风扇;14、出气孔内孔;15、螺栓;16、半导体制冷片;17、弹性导热装置;18、桌面杯座;101、上部壳体;102、下部壳体;103、顶部端盖;104、底部端盖;105、上部安装支架;106、下部安装支架;301、温度传感器;302、显示屏;303、开关按钮;304、模式切换按钮;305、温控器;306、电源接口;307、调温旋钮;308、按钮显示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8]实施例一:
[0029]请参阅图1与图2,实施例一提供的车载冷热杯包括外壳1、内胆2与中控模组3,外壳1包括上部壳体101、下部壳体102、顶部端盖103以及底部端盖104,上部壳体101与下部壳体102之间通过卡扣连接,顶部端盖103与上部壳体101之间通过卡扣连接,底部端盖104与下部壳体102之间通过卡扣连接,图中所有卡扣均未画出。上部壳体101有一凸起,凸起部位
用于安装中控模组3的电子元件。
[0030]下部壳体102是上大下小的圆台形,如图2所示,当车载冷热杯放在杯架8中时,圆台形外壁与杯架8上沿接触,当本技术放置在不同尺寸的杯架8中,下部壳体102外壁均能与杯架8上沿贴合,保证了车载冷热杯放置的稳定性,同时,在本技术底部安装有配重块10使杯体重心下移,进一步增加了车载冷热杯放置的稳定性,避免在车辆发生颠簸时车载冷热杯倾倒。
[0031]下部壳体102底端开设有进气口,下部壳体102中间部位表面存在四处凹陷部位4,凹陷部位4为上下方向的长条形,沿外壳1周向均布,底部进气孔11从凹陷处吸气,凹陷部位4能够防止下部壳体102外壁与杯架8上沿形成封堵,造成底部的进气孔11无法吸气导致散热效率下降,损坏半导体制冷片16。为防止杯架8上沿高度超过凹陷部位4的上端,使凹陷部位4失去进气的作用,应使凹陷部位4顶端高于一般杯架的深度,本技术设置凹陷部位4顶端与车载冷热杯底面的距离大于6cm,
[0032]上部壳体101、下部壳体102、顶部端盖103以及底部端盖104采用塑料制成,下部壳体102与底部端盖104的表面包覆有防滑涂层,下部壳体102防滑涂层作用在于,提高下部壳体102外壁与杯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载冷热杯,包括外壳、内胆以及半导体制冷片,所述内胆底部与半导体制冷片的上表面相贴合,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下表面贴合安装有翅片,所述翅片的下方安装有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下半部分是上大下小的圆台形,所述圆台形表面存在至少一处凹陷部位;所述内胆与外壳固定安装,所述内胆的外壁包覆有一层保温棉,所述内胆的内壁紧密贴覆有弹性导热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载冷热杯,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导热装置内部由金属丝填充,在所述金属丝外部包覆有一层导热膜,弹性导热装置与内胆的内壁之间涂有一薄层导热硅脂。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载冷热杯,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部位为上下方向的长条形,所述凹陷部位沿外壳周向均布,凹陷部位顶端与所述车载冷热杯底面的距离大于6c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载冷热杯,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底部开设有进气孔,进气孔沿外壳周向均布,在外壳靠近所述翅片的部位开设有出气孔,出气孔与翅片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载冷热杯,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上固定安装有中控模组,所述中控模组包括电源接口、开关按钮、模式切换按钮、温度传感器、显示屏以及温控器;所述电源接口与所述温控器相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健明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班诗米汽车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