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节连杆组件及可变压缩比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999844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02 11: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调节连杆组件及可变压缩比机构,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调节连杆组件包括中部构造有曲轴安装孔的调节连杆,并于所述调节连杆的两端分别构造有连杆连接孔,还包括固装于所述曲轴安装孔内的轴瓦,所述轴瓦内壁上构造有沿所述曲轴安装孔周向布置的圆弧形的连通油槽,所述调节连杆内构造有分别连通至各所述连杆连接孔内的润滑油道,所述润滑油道通过开设于所述轴瓦上的连通孔与所述连通油槽连通,且所述连通油槽的圆周角大于18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调节连杆组件及可变压缩比机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发动机
,特别涉及一种调节连杆组件。同时,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具有该调节连杆组件的可变压缩比机构。

技术介绍

[0002]发动机工作时会面对各中不同工况,如果各种工况下均采用同一压缩比,不可避免的会造成燃油效率低、经济性差以及排放高的缺点,为克服单一压缩比所存在的不足,可变压缩比技术应运而生。在各种形式的可变压缩比机构中,采用偏心轴与多连杆机构配合,以在驱使偏心轴转动时经由多连杆机构带动,进而实现发动机活塞上止点变化的多连杆式可变压缩比机构已成为众多车企的研发方向。
[0003]在多连杆式可变压缩比机构中,连杆之间一般通过连杆销转动相连,且目前的多连杆结构通常采用飞溅润滑或压力润滑方式,以对连杆转动连接部位进行润滑。而现有的飞溅润滑方式存在供油量不稳定的问题,容易出现部件干磨情况,现有的压力润滑均为间歇性压力供油,无法形成连续的压力油膜,润滑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旨在提出一种调节连杆组件,以可实现持续供油,而提高润滑效果。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6]一种调节连杆组件,包括中部构造有曲轴安装孔的调节连杆,并于所述调节连杆的两端分别构造有连杆连接孔,还包括固装于所述曲轴安装孔内的轴瓦,所述轴瓦内壁上构造有沿所述曲轴安装孔周向布置的圆弧形的连通油槽,所述调节连杆内构造有分别连通至各所述连杆连接孔内的润滑油道,所述润滑油道通过开设于所述轴瓦上的连通孔与所述连通油槽连通,且所述连通油槽的圆周角大于180
°

[0007]进一步的,所述调节连杆具有扣合相连而形成所述曲轴安装孔的上部连杆和下部连杆,两个所述连杆连接孔分设于所述上部连杆与所述下部连杆上,所述润滑油道包括分别位于所述上部连杆和所述下部连杆内的第一润滑油道和第二润滑油道,所述连通孔为分别与所述第一润滑油道及所述第二润滑油道相连的两个。
[000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润滑油道包括与所述连通孔相连的沿所述曲轴安装孔径向布置的第一竖油道,与所述第一竖油道相连的沿所述曲轴安装孔轴向布置的横油道,以及连通所述横油道与所述连杆连接孔的第一斜油道,且所述第二润滑油道的结构与所述第一润滑油道相同。
[0009]进一步的,所述横油道的一端贯穿至所述上部连杆外,并被压装于自身内的封堵件封堵,相对于和所述连杆连接孔相连的一端,所述第一斜油道的另一端贯穿至所述曲轴安装孔内,且被所述轴瓦封堵。
[00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润滑油道包括与所述连通孔相连的沿所述曲轴安装孔径向布
置的第二竖油道,以及连通所述第二竖油道与所述连杆连接孔的第二斜油道,且所述第二润滑油道的结构与所述第一润滑油道相同。
[0011]进一步的,所述轴瓦包括相对扣合于一起的上轴瓦和下轴瓦,所述上轴瓦与所述上部连杆贴合设置,所述下轴瓦与所述下部连杆贴合设置,所述连通油槽包括位于所述上轴瓦内壁上的上连通油槽,以及位于所述下轴瓦内壁上的下连通油槽,所述上连通油槽和所述下连通油槽串接相连,且两个所述连通孔分别位于所述上轴瓦与所述下轴瓦上。
[0012]进一步的,所述下连通油槽贯穿至所述下轴瓦的两端,所述上连通油槽贯穿至所述上轴瓦的一端,并与所述下连通油槽的一端串接相通。
[0013]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势:
[0014]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调节连杆组件,通过调节连杆内的与连杆连接孔相连的润滑油道,以及轴瓦内壁上连通油槽的设置,特别是利用连通油槽圆周角的设置,可实现向连杆连接孔位置的持续供油,而能够提高润滑效果。
[0015]此外,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可变压缩比机构,其包括活塞、曲轴和偏心轴,还包括转动设于所述曲轴的连杆轴径上的如上所述的调节连杆组件,以及转动连接于所述活塞和一端的所述连杆连接孔之间的执行连杆,和转动连接于另一端的所述连杆连接孔和所述偏心轴之间的驱动连杆,且所述曲轴内设有主油道,以及位于所述连杆轴径中的构成所述主油道和所述连通油槽连通的连通油道。
[0016]进一步的,所述主油道位于所述连杆轴颈的中心,所述连通油道与所述主油道交汇于所述连杆轴颈的中心,且所述连通油道径向贯穿所述连杆轴径设置。
[0017]进一步的,所述连杆连接孔内设有构成所述执行连杆或所述驱动连杆连接的连杆销,所述连杆销中设有一端与所述润滑油道相连的连杆销润滑油道,所述连杆销润滑油道的另一端于所述连杆销轴向的中部贯通至所述连杆销外,且所述连杆销上设有轴向贯穿的减重孔,以及径向贯穿所述连杆销的贯通孔,所述贯通孔与所述减重孔交汇设置,并于所述贯通孔内插装固定有油管,因所述油管的设置,而于所述贯通孔中形成所述连杆销润滑油道。
[0018]本专利技术的可变压缩比机构可实现向连杆连接孔位置的持续供油,能够提高润滑效果,而具有很好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19]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0]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可变压缩比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调节连杆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轴瓦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连通油槽与连通油道的连通示意图;
[0024]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第一润滑油道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连通油槽与第一润滑油道的连通示意图;
[0026]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第一竖油道的位置示意图;
[0027]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第一润滑油道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0028]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上连杆销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10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上连杆销另一形式下的结构示意图;
[0030]附图标记说明:
[0031]1、活塞;2、连杆轴颈;3、执行连杆;4、调节连杆;5、驱动连杆;6、偏心轴;7、上连杆销;8、下连杆销;9、上轴瓦;10、下轴瓦;11、衬套;
[0032]201、主油道;202、连通油道;
[0033]41、上部连杆;411、上连杆连接孔;412、上安装半孔;413、第一竖油道;414、横油道;414a、滚珠压装孔;415、第一斜油道;416、滚珠;417、第二竖油道;418、第二斜油道;
[0034]42、下连杆;421、下连杆连接孔;
[0035]701、连杆销润滑油道;702、减重孔;703、贯通孔;704、油管;
[0036]901、上连通油槽;902、第一连通孔;
[0037]1001、下连通油槽;1002、第二连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38]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调节连杆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中部构造有曲轴安装孔的调节连杆(4),并于所述调节连杆(4)的两端分别构造有连杆连接孔,还包括固装于所述曲轴安装孔内的轴瓦,所述轴瓦内壁上构造有沿所述曲轴安装孔周向布置的圆弧形的连通油槽,所述调节连杆(4)内构造有分别连通至各所述连杆连接孔内的润滑油道,所述润滑油道通过开设于所述轴瓦上的连通孔与所述连通油槽连通,且所述连通油槽的圆周角大于180
°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节连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连杆(4)具有扣合相连而形成所述曲轴安装孔的上部连杆(41)和下部连杆(42),两个所述连杆连接孔分设于所述上部连杆(41)与所述下部连杆(42)上,所述润滑油道包括分别位于所述上部连杆(41)和所述下部连杆(42)内的第一润滑油道和第二润滑油道,所述连通孔为分别与所述第一润滑油道及所述第二润滑油道相连的两个。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调节连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润滑油道包括与所述连通孔相连的沿所述曲轴安装孔径向布置的第一竖油道(413),与所述第一竖油道(413)相连的沿所述曲轴安装孔轴向布置的横油道(414),以及连通所述横油道(414)与所述连杆连接孔的第一斜油道(415),且所述第二润滑油道的结构与所述第一润滑油道相同。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调节连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油道(414)的一端贯穿至所述上部连杆(41)外,并被压装于自身内的封堵件封堵,相对于和所述连杆连接孔相连的一端,所述第一斜油道(415)的另一端贯穿至所述曲轴安装孔内,且被所述轴瓦封堵。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调节连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润滑油道包括与所述连通孔相连的沿所述曲轴安装孔径向布置的第二竖油道(417),以及连通所述第二竖油道(417)与所述连杆连接孔的第二斜油道(418),且所述第二润滑油道的结构与所述第一润滑油道相同。6.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调节连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轴瓦包括相对扣合于一起的上轴瓦(9)和下轴瓦(10),所述上轴瓦(9)与所述上部连杆(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涛渠娜朱久莹张树旻尹吉杨乐刘君宇金鑫姜志永张东华蒋广龙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