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胃内菌群的检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998073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02 11: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胃内菌群的检测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1)对胃黏膜组织样本进行处理;(2)对处理后的样本中的微生物进行培养;(3)挑取单菌落进行菌株纯化;(4)菌株鉴定。本发明专利技术首次提出对胃内多种病原体进行培养鉴定,以达到快速确定胃内菌群构成,动态观察菌群构成变化,并在确定感染病原体型别后进行的药敏实验提供条件。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涉及利用本方法鉴定出的22个菌种的标准菌谱进行分子生物快速检测的方法。法。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胃内菌群的检测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微生物培养及检测
,具体涉及胃内菌群的检测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据第五届口腔微生物规范化研讨会报道,截至目前口腔内微生物已检测到38个菌属的178种菌;人类肠道微生物包含1000多种细菌物种。而上个世纪人们认为胃内的强酸性环境不会有微生物存在。
[0003]自1983年Warren和Marshall从胃幽门溃疡患者的胃黏膜活检组织中,发现一种螺旋形细菌后,消化界逐渐对胃内存在幽门螺杆菌和其致病性达成了共识。但目前对胃内细菌的认知、检测和治疗还只局限在幽门螺杆菌,采用C13和C14呼气试验作为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诊断方法,利用幽门螺杆菌尿素酶分解尿素产生氨和二氧化碳,同位素标记的二氧化碳可以检测,也是建立在胃内只有幽门螺杆菌这唯一一种含有尿素酶的细菌而构建。近些年国内外学者对胃内幽门螺杆菌之外的细菌和真菌感染也有个例报道,如果临床上只是依据呼气试验阳性就判定为幽门螺杆菌感染,采取现有的一线疗法即四联疗法盲目对受试者进行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势必造成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和诱导感染菌的耐药菌型。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全面、高效的对胃内菌群进行检测的方法。
[0005]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胃内菌群的检测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1)采集胃黏膜组织样本;(2)对胃黏膜组织样本进行处理;(3)对处理后的样本中的微生物进行培养;(4)挑取单菌落进行菌株纯化;(5)菌株鉴定。
[0006]步骤(1)中,可选用内镜或磁控胶囊对胃黏膜组织进行样本采集,得到的样本放入盛有BRAIN HEART INFUSION 30%甘油保存液EP管中,2h内进行培养,否则在

20℃至

80℃冷冻保存。
[0007]步骤(2)中,使用一次性无菌吸管由保存液EP管中取出胃黏膜组织样本放入灭菌后的研磨器中,加入0.4ml无菌生理盐水进行研磨,得到研磨液。
[0008]步骤(3)中,将处理后的胃黏膜组织样本研磨液分别涂布到培养基I~IV的表面,四种培养基均放入三气(10%二氧化碳、5%氧气、85%氮气)培养箱培养48小时。
[0009]其中,所述培养基I为含10%无菌脱纤维羊血CAMPYLOBACTER AGAR BASE;培养基II为含10%无菌脱纤维羊血的COLUMBIA BLOOD AGAR BASE;培养基III为含10%无菌脱纤维羊血和2%抗生素混合液的CAMPYLOBACTER AGAR BASE;培养基IV为含10%无菌脱纤维羊血和2%抗生素混合液的COLUMBIA BLOOD AGAR BASE。
[0010]其中,所述抗生素混合液由万古霉素(10mg/L) 0.5ml、多粘菌素B(5mg/L)0.25ml、两性霉素B(5mg/L)0.25ml 、TMP(10mg/L)1.5ml和97.5ml无菌纯水制成抗生素混合液。
[0011]步骤(4)中,分别从经步骤(3)培养后的培养基I~IV的表面挑取单菌落涂于培养基I或培养基II,三气培养箱48小时培养。
[0012]步骤(5)中,由经步骤(4)培养基I或培养基II中得到的纯培养菌种进行菌种鉴定。
[0013]一种利用上述检测方法识别的胃内菌群在分子生物快速检测中的应用。
[0014]进一步的,将幽门螺杆菌、格雷文氏放线菌、食酸代尔福特菌、光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菌、白色念珠菌、睾丸酮丛毛单胞菌、毗邻颗粒链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食醇鞘氨醇杆菌、少动鞘氨醇单胞菌、类少动鞘氨醇单胞菌、植生拉乌尔菌、土生拉乌尔菌、皮氏罗尔斯顿菌、阿萨希丝孢酵母、摩西假单胞菌、恶臭假单胞菌 、人葡萄球菌、稍变冢村氏菌、schaalia odontodytica以及mycobacteium abscessus strain构建比对库试剂盒,利用多重核酸探针、免疫发光试剂盒、蛋白芯片或基因芯片等方法进行快速检测。
[001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首次提出对胃内多种病原体进行培养鉴定的方法,以达到可以快速确定胃内菌群构成,动态观察菌群构成变化,并在确定感染微生物型别后进行的药敏实验提供条件。本专利技术还提出利用22种病原体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快速检测,使胃内病原体的检测目标由目前的一种幽门螺杆菌拓展到22种菌,通过培养组学、药敏和分子生物学快速鉴定,指导临床精准对受试者进行诊疗,引发医务和科技工作者研发出比呼气试验更能精准检测胃内菌群的诊疗工具,对大众预防疾病发生、增强体质健康有重大意义。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可取组织的磁控胶囊结构示意图。
[0017]其中,1为磁控胶囊、2为引导软管、3为一次性使用活体取样钳。
[0018]图2为样本52在培养基I和培养基II中的培养结果。
[0019]图3为样本52在培养基III和培养基IV中的培养结果。
[0020]图4为样本94在培养基I和培养基III中的培养结果。
[0021]图5为样本54在培养基III和培养基IV中的培养结果。
[0022]图6为样本68在培养基I和培养基II中的培养结果。
[0023]图7为样本68在培养基III和培养基IV中的培养结果。
[0024]图8为胃内菌群的菌属构成比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附图及实例进一步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0026]组织来源应用普通内镜、无痛内镜及可取组织的磁控胶囊采集的临床受试者的胃黏膜组织,组织采集后放入BRAIN HEART INFUSION (品牌OXOID,货号CM1135)30%甘油保存液EP管中,2h内尽快送实验室进行培养,超过2h建议

20至

80℃冷冻保存。
[0027]如图1所示,所述可取组织的磁控胶囊包括磁控胶囊1以及固定设置于磁控胶囊1
外壁的引导软管2,所述引导软管可采用可降解医用纤维制成,或者是使用可被胃酸溶解的医用胶固定在磁控胶囊上。受试者吞下磁控胶囊,引导软管随磁控胶囊进入胃内,通过软管使用一次性使用活体取样钳3夹取胃黏膜组织,取出取样钳,得到样本,剪断口腔内软管,磁控胶囊与剩余软管随粪便排出。
[0028]2. 培养与鉴定试验方法2.1.1组织处理和培养使用一次性无菌吸管由保存液中取出胃黏膜组织放入灭菌研磨器中,加入0.4毫升无菌生理盐水充分研磨得到组织研磨液,吸取研磨液同时涂布于2.1.2.1和2.1.2.2四种培养皿表面,放入三气培养箱培养48小时。
[0029]2.1.2.1和2.1.2.2为四种不同成分的培养基,目的为同时应用不同成分培养基适合多种不同型别的细菌生长,尽可能全面的检出胃内菌群。
[0030]培养基制备2.1.2.1 培养基I:CAMPYLOBACTERAGARBASE (Karmali),货号CM0935,品牌OXOID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胃内菌群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如下步骤:(1)对胃黏膜组织样本进行处理;(2)对处理后的样本中的微生物进行培养;(3)挑取单菌落进行菌株纯化;(4)菌株鉴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使用一次性无菌吸管由保存液EP管中取出胃黏膜组织样本放入灭菌后的研磨器中,加入0.4ml无菌生理盐水进行研磨,得到研磨液。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将处理后的胃黏膜组织样本研磨液分别涂布到培养基I~IV的表面,四种培养基均进入三气培养箱培养48小时。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基I为含10%无菌脱纤维羊血的CAMPYLOBACTER AGAR BASE;培养基II为含10%无菌脱纤维羊血的COLUMBIA BLOOD AGAR BASE;培养基III为含10%无菌脱纤维羊血和2%抗生素混合液的CAMPYLOBACTER AGAR BASE;培养基IV为含10%无菌脱纤维羊血和2%抗生素混合液的COLUMBIA BLOOD AGAR BASE。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抗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苋郭硕芦飞李加勇徐保红刘维华高伟利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河北省肿瘤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