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管廊单元和地下综合管廊
[0001]本技术涉及土建结构
,具体涉及一种管廊单元和地下综合管廊。
技术介绍
[0002]当工艺管道需要在地下穿行时,为了保护工艺管道并便于安装和检修,往往需要设置地下钢筋混凝土廊道,将工艺管道设置于其中。
[0003]传统的地下廊道,往往是四边形或圆形截面。其中,矩形截面跨度较大,受力不均匀,材料工程量大,造价较高,经济性较差;而圆形截面内侧环形钢筋在受拉过程中容易导致内壁裂缝开展,导致内壁混凝土保护层剥落或者地下水渗漏,且圆形截面廊道不利于支模和绑扎钢筋,耗时较大,经济效益一般。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因此,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地下廊道整体结构受力不均匀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受力均匀的管廊单元。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管廊单元,包括:
[0006]壁板结构,所述壁板结构沿垂直于管廊单元长度方向的截面为N边形结构,其中N>4;所述壁板结构的外部适于与外部土体相抵接;所述壁板结构的内部形成容纳腔,所述容纳腔适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廊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壁板结构(1),所述壁板结构(1)沿垂直于管廊单元长度方向的截面为N边形结构,其中N>4;所述壁板结构(1)的外部适于与外部土体相抵接;所述壁板结构(1)的内部形成容纳腔,所述容纳腔适于容纳工艺管线;加强筋结构(2),与所述壁板结构(1)对应设置;所述加强筋结构(2)包括至少两层加强箍筋(20),所述加强箍筋(20)均匀设置于所述壁板结构(1)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廊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壁板结构(1)呈空间对称分布;所述加强筋结构(2)呈空间对称分布。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廊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结构(2)包括:第一箍筋层(21),设置于所述壁板结构(1)内靠近外部土体的一侧;第二箍筋层(22),设置于所述壁板结构(1)内远离外部土体的一侧;所述第二箍筋层(22)与所述第一箍筋层(21)对应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管廊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箍筋层(21)包括N组第一主筋(210),N组所述第一主筋(210)首尾顺次相连;所述第二箍筋层(22)包括N组第二主筋(220),N组所述第二主筋(220)首尾交错相连,并与所述第一箍筋层(21)形状相匹配;N组所述第一主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琼辉,陈康华,符惠玲,冯国强,刘伟,郭宗平,张卫南,
申请(专利权)人:华能洋浦热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