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筒组件及具有该外筒组件的衣物处理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996745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02 11: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洗涤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外筒组件及具有该外筒组件的衣物处理设备。本发明专利技术旨在解决现有的冷凝器内水流分布不均匀导致的冷凝效率低、烘干效果差的问题。为此目的,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外筒组件包括外筒本体以及设置在外筒本体上的冷凝外壳,冷凝外壳与外筒本体之间围设形成冷凝腔室,外筒本体上开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冷凝腔室的上部设置有进水口,冷凝腔室的内壁在靠近进水口的位置设置有导流单元,导流单元设置成能够引导经由进水口进入冷凝腔室内的水流流动并使水流分散下落。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导流单元将经由进水口进入到冷凝腔室内的冷凝水分散开来,使得冷凝水能够更加充分地流经冷凝腔室的空气接触,从而提高了冷凝效率。率。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外筒组件及具有该外筒组件的衣物处理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洗涤设备
,具体提供一种外筒组件及具有该外筒组件的衣物处理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冷凝式洗干一体机大多是在滚筒洗衣机上增加烘干模块,烘干模块包括烘干风机、电加热器、冷凝器及其他相应的部件。冷凝器内通常形成有允许气流通过的气流通道,从内筒来的湿热空气经冷凝器的进风口进入到气流通道内,然后再经由出风口排出。冷凝器具有注水口,外部水源经由注水口进入到冷凝器内作为冷凝水。这样,进入到气流通道内的湿热空气就会与冷凝水接触、混合,进而被冷却。
[0003]不过,注水口以及水流通道通常位于冷凝器的一侧,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很难保证水流的均匀分布,这样进入到冷凝器内的湿热空气与冷凝水也就不能够充分接触、混合,冷凝效率较低。并且,由于水流覆盖范围有限,如果湿热空气中夹带的线屑等堆积在水流覆盖不到的区域,运行时间长了之后,就会造成冷凝器内的流动阻力增大,进而导致烘干效果变差的问题。并且,线屑等杂物的堆积会导致冷凝器内滋生细菌。
[0004]相应地,本领域需要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现有的冷凝器内水流分布不均匀导致的冷凝效率低、烘干效果差等问题,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外筒组件,所述外筒组件包括外筒本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外筒本体上的冷凝外壳,所述冷凝外壳与所述外筒本体之间围设形成冷凝腔室,所述外筒本体上开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冷凝腔室的上部设置有进水口,所述冷凝腔室的内壁在靠近所述进水口的位置设置有导流单元,所述导流单元设置成能够引导经由所述进水口进入所述冷凝腔室内的水流流动并使所述水流分散下落。
[0006]在上述外筒组件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导流单元包括设置于所述冷凝腔室内壁上的第一导流构件和第二导流构件,所述进水口的轴线方向与竖直方向之间具有夹角,所述第一导流构件大致沿所述进水口的轴线方向延伸并位于所述进水口的轴线方向的下侧,所述第一导流构件用于将经由所述进水口进入所述腔室内的冷凝水导流至所述第二导流构件,所述第二导流构件靠近所述第一导流构件沿冷凝水流动方向的下游端设置,所述第二导流构件用于承接所述第一导流构件导流后的冷凝水并将冷凝水分散。
[0007]在上述外筒组件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导流构件为长条形筋板,所述长条形筋板沿冷凝水流动方向的上游端延伸至所述进水口。
[0008]在上述外筒组件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导流构件靠近所述进水口的部分的高度大于其远离所述进水口的部分的高度;并且/或者所述第一导流构件远离所述进水口的部分的高度与所述冷凝腔室的厚度之比为0.15~0.3;并且/或者所述第一导流构件沿冷凝水流动方向的下游端的切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15~20度。
[0009]在上述外筒组件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导流构件为圆弧形筋板,所述圆弧形筋板的凹面朝向所述第一导流构件并且所述圆弧形筋板上设置有多个开口。
[0010]在上述外筒组件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开口沿所述圆弧形筋板的周向的尺寸为1~3mm。
[0011]在上述外筒组件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导流单元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冷凝腔室内壁上的第三导流构件,所述第三导流构件位于所述第一导流构件靠近所述进水口的轴线方向的一侧,所述第三导流构件用于阻挡经由所述进水口进入所述冷凝腔室内的冲洗水并将所述冲洗水部分导流至所述第二导流构件。
[0012]在上述外筒组件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三导流构件为弧形筋板,所述弧形筋板与所述第一导流构件之间的距离沿所述冷凝水的流动方向逐渐减小。
[0013]在上述外筒组件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三导流构件的高度与所述冷凝腔室的厚度之比为0.5~0.8;并且/或者所述第三导流构件沿冲洗水流动方向的下游端的切线与所述进水口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为50~80度;并且/或者所述第三导流构件沿冲洗水流动方向的上游端的切线与所述进水口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为20~40度;并且/或者所述第三导流构件的弧度为0.5~1。
[0014]在上述外筒组件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外筒组件还包括沿空气流动方向延伸、设置于所述冷凝腔室内壁上的第四导流构件,所述第四导流构件将所述冷凝腔室位于所述进风口与所述导流单元之间的部分分隔为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
[0015]在上述外筒组件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四导流构件由所述冷凝腔室的外壁向内凹陷而成。
[0016]在上述外筒组件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导流构件、所述第二导流构件、所述第三导流构件以及所述第四导流构件均设置于所述冷凝外壳。
[0017]在上述外筒组件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外筒本体在对应于所述第四导流构件的位置朝向所述第四导流构件设置有支撑板,所述第四导流构件朝向所述外筒本体的侧面形成有凹槽,在组装好的状态下,所述支撑板插设于所述凹槽。
[0018]在上述外筒组件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冷凝外壳设置于所述外筒本体的底部。
[0019]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中,外筒组件包括外筒本体以及设置在外筒本体上的冷凝外壳,该冷凝外壳与外筒本体之间围设形成冷凝腔室,外筒本体上开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从内筒来的湿热空气经由进风口进入到冷凝腔室,被冷却后再由出风口排出。冷凝腔室的上部设置有进水口,外部的水可以通过进水口进入到冷凝腔室内,进而对流经冷凝腔室的湿热空气进行冷凝,同时还可以对冷凝腔室的内壁进行冲洗,将湿热空气中夹带、并沉积在冷凝腔室的内壁上的线屑冲洗干净。冷凝腔室的内壁在靠近进水口的位置设置有导流单元,通过该导流单元能够引导经由进水口进入腔室内的水流流动,并能够使水流分散开来,这样分散开来的水流就能够更加充分地与流经冷凝腔室的湿热空气接触,提高冷凝效率。
[0020]在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中,导流单元包括设置在冷凝腔室内壁上的第一导流构件和第二导流构件,进水口的轴线方向与竖直方之间具有夹角,在没有任何阻挡和引导时,经由进水口进入到冷凝腔室的冷凝水初始时会沿着进水口的轴线方向流动,然后在重力作用下会向下流动。第一导流构件大致沿进水口的轴线方向延伸并位于进水口的轴线方向的
下侧,这样经由进水口进入冷凝腔室的冷凝水就能够在第一导流构件的引导作用下沿进水口的轴线方向流动。第二导流构件靠近第一导流构件沿冷凝水流动方向的下游端设置,进入冷凝腔室的冷凝水经第一导流构件导流至第二导流构件,该第二导流构件在承接经第一导流构件导流而来的冷凝水之后将其分散开来,从而也就使冷凝水在冷凝腔室内分散开来,分散开来的冷凝水能够更加充分地与流经冷凝腔室的湿热空气接触。
[0021]进一步地,第一导流构件为长条形筋板,该长条形筋板沿冷凝水流动方向的上游端延伸至进水口处,这样一来,外部的水经由进水口在刚进入到冷凝腔室内时,就在长条形筋板的引导作用下朝向第二导流构件流动,从而能够更好地将冷凝水引导至第二导流构件。
[0022]优选地,第一导流构件靠近进水口的部分的高度大于其远离进水口的部分的高度,这是由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外筒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组件包括外筒本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外筒本体上的冷凝外壳,所述冷凝外壳与所述外筒本体之间围设形成冷凝腔室,所述外筒本体上开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冷凝腔室的上部设置有进水口,所述冷凝腔室的内壁在靠近所述进水口的位置设置有导流单元,所述导流单元设置成能够引导经由所述进水口进入所述冷凝腔室内的水流流动并使所述水流分散下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筒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单元包括设置于所述冷凝腔室内壁上的第一导流构件和第二导流构件,所述进水口的轴线方向与竖直方向之间具有夹角,所述第一导流构件大致沿所述进水口的轴线方向延伸并位于所述进水口的轴线方向的下侧,所述第一导流构件用于将经由所述进水口进入所述腔室内的冷凝水导流至所述第二导流构件,所述第二导流构件靠近所述第一导流构件沿冷凝水流动方向的下游端设置,所述第二导流构件用于承接所述第一导流构件导流后的冷凝水并将冷凝水分散。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外筒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流构件为长条形筋板,所述长条形筋板沿冷凝水流动方向的上游端延伸至所述进水口。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外筒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流构件靠近所述进水口的部分的高度大于其远离所述进水口的部分的高度;并且/或者所述第一导流构件远离所述进水口的部分的高度与所述冷凝腔室的厚度之比为0.15~0.3;并且/或者所述第一导流构件沿冷凝水流动方向的下游端的切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15~20度。5.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相九杨龙李涛徐永洪
申请(专利权)人: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