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元件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致发光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穴传输材料和电子传输材料组合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
技术介绍
[0002]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由于其具有轻薄、广视角、高对比、低耗电、高响应速度、全彩画面、可挠曲性等特点,当前已应用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车载等领域,并正向电视等大尺寸应用领域扩展。
[0003]有机电致发光元件通常包括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电子阻挡层、发光层、空穴阻挡层、电子传输层、电子注入层等多种膜层,空穴和电子分别从阳极和阴极注入,通过传输层进入发光层彼此复合发光,元件效率的高低取决于空穴和电子的复合几率,因此调控两端载流子的平衡是关键。主要手段有:提高空穴和电子的注入和传输性,进而提高空穴与电子复合的概率;提高空穴和电子的阻挡性,进而将生成的激子限制在发光层内获得更高的发光效率。
[0004]因此,空穴传输材料和电子传输材料发挥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需要开发新的结构组合来进一步提升器件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包括由阳极至阴极依次设置的空穴传输区域、发光层及电子传输区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穴传输区域中含有通式A表示的化合物,所述电子传输区域中含有化合物B:在通式A中,Ar1和Ar2彼此相同或不同,并且各自独立地为无取代的C6‑
C
30
的芳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式A表示的化合物选自以下结构中的任一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空穴注入层包括任意一种或多种芳基胺化合物和掺杂在其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轴烯衍生物,所述芳基胺化合物具有通式I:其中,Ar3至Ar6各自独立地表示为取代或无取代的C6‑
C
30
芳基、取代或无取代的C5‑
C
30
杂芳基,所述Ar3与所述Ar4二者、所述Ar5与所述Ar6二者上的取代基可以经由单键、取代或无取代的亚甲基、氧原子或硫原子彼此结合成环;所述轴烯衍生物具有通式II:其中,Ar7为含有吸电子基团取代的C6‑
C
18
的芳基,优选所述吸电子基团为氟或氰基。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式I中,所述Ar3至所述
Ar6各自独立地选自取代或无取代的苯基、联苯基、萘基、芴基、苯基或咔唑基中的任一种。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式II中,所述Ar7选自含有至少一个氰基或F原子取代的苯基或联苯基。6.根据权利要求3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种芳基胺化合物和所述轴烯衍生物中,所述轴烯衍生物的掺杂质量比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霞,蒋建兴,叶子勤,殷逸青,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强力昱镭光电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