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粒子型膦酸基超塑化剂、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混凝土外加剂
,具体说是一种粒子型膦酸基超塑化剂、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技术背景
[0002]聚羧酸超塑化剂是目前研究和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混凝土外加剂,在混凝土和易性不变的情况下,掺入聚羧酸超塑化剂可以有效节约水泥用量、减少用水量、提高混凝土强度。从分子结构上讲,聚羧酸是一种梳形聚合物,它由富含羧酸基团的主链和聚醚侧链组成,主链上的羧酸基团可以定向吸附在带正电的水泥或者水泥水化物的表面,而聚醚侧链在溶液中伸展形成水化层来提供空间排斥力以防止水泥团聚,因此这种结构赋予了聚羧酸强大的分散水泥颗粒的能力。
[0003]1981年,日本触媒公司的T.Hirata申请了第一篇关于聚羧酸的专利(JP 842022(S59
‑
018338)。从那时起,聚羧酸超塑化剂的研究进入高速发展期,大量有关于聚羧酸的专利在世界各地被申请。例如,日本触媒公司的专利CN1148329、 CN1821149、CN1303875详细介绍了早期一些重要聚羧酸产品的合成和应用技术;德国BASF公司专利US7855260报道了一种减水大、保坍好、可提高混凝土早期强度的聚羧酸超塑化剂的合成技术;瑞士Sika公司专利EP1061089报道了一种含有酰胺基团的新型聚羧酸超塑化剂,该产品在混凝土应用中不仅具有优异的保坍、增强和抗收缩功能,还可有效防止钢筋锈蚀。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聚羧酸研究也得到快速发展,许多具有优异性能的聚羧酸产品被专利技术出来,例如专利CN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粒子型膦酸基超塑化剂,其特征在于:由30
‑
50wt%的聚合物粒子和水组成;所述聚合物粒子由富含膦酸基团、羧酸基团、苯基团、醚基团的聚合物在水中自组装而成,所形成的自组装体即所述聚合物粒子为核
‑
壳结构纳米粒子,所述核
‑
壳结构粒子的核层由富含膦酸基团的疏水型芳香族聚合物组成,壳层为亲水的聚羧酸梳形聚合物;所述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Mw控制在30000~100000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粒子型膦酸基超塑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物粒子的结构如下所示: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粒子型膦酸基超塑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首先单体A、单体B、单体C、单体D,在酸E的催化下,通过缩聚反应制得聚合物I;随后将聚合物I、苯乙烯、单体F、单体G,在引发剂H的作用下,在水溶液中通过自由基聚合得到聚合物II;聚合物I和聚合物II在水中通过自组装,形成一种核
‑
壳型纳米粒子,即可得到所述的粒子型膦酸基超塑化剂;所述单体A为芳香类聚醚单体;所述单体B为芳香类膦酸单体;所述单体C为芳香类单体;所述单体D为醛类化合物;所述酸E选自浓硫酸、浓盐酸、对甲苯磺酸中的任意一种;所述单体F为不饱和聚醚大单体;所述单体G为不饱和酸(酐)单体;所述引发剂H为氧化
‑
还原引发剂,由氧化剂和还原剂组成;所述单体A、单体B和单体C的摩尔用量比为1:1~2:0.1~0.5;所述单体D和酸E的摩尔用量相同,为单体A、单体B和单体C总摩尔用量的1.05~1.1倍;所述单体F、苯乙烯和单体G的摩尔用量比为1:1~3:2~4;所述聚合物I的投料质量占单体F投料质量的15~45wt%。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所述粒子型膦酸基超塑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单体A具有如下结构通式:
其中L表示O或N原子,当L为O原子时,a=1,当L为N原子时,a=2;RO表示聚氧化乙烯(
‑
CH2CH2O
‑
)、聚氧化丙烯(
‑
CH2CHCH3O
‑
)或聚氧化丁烯(
‑
CH2CHCH2CH3O
‑
)链段,或者表示聚氧化乙烯、聚氧化丙烯、聚氧化丁烯的两两之间或三者之间的共聚链段,共聚方式可以是无规共聚,也可以是嵌段共聚,m取10~65整数,表示RO链段的聚合度;R1表示苯环上的取代基团,位于苯环上的邻、间、对任意位置,R1为H原子、C1
‑
C6的烷基、C1
‑
C6的烷氧基或和苯环上另一个取代基完全相同的基团。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所述粒子型膦酸基超塑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单体B具有如下结构通式:其中M表示O原子或者NR5,R5为C1
‑
C6的烷基;Q表示O或N原子,当Q为O原子时,S表示
‑
PO3H2,当Q为N原子时,S表示
‑
(CH2PO3H2)2;R2表示苯环上的取代基团,位于苯环上的邻、间、对任意位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申桐,冉千平,周栋梁,王涛,夏正奕,毛永琳,陆加越,刘红,李炜,
申请(专利权)人:博特新材料泰州有限公司江苏苏博特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