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软管冷却水槽,属于成型冷却设备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软管冷却定型效果差的问题。本软管冷却水槽包括水平设置且呈长条状的架体,架体上沿长度方向开设有储水槽,储水槽内转动连接有若干用于导向软管的限位轮一与若干限位轮二,若干限位轮一、限位轮二均沿架体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且限位轮一与限位轮二沿储水槽内底壁宽度方向间隔设置,架体两端转动连接有用于改变软管运动方向的换向轮。本软管冷却水槽能够保证软管能够充分冷却定型。分冷却定型。分冷却定型。
A hose cooling water tan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软管冷却水槽
[0001]本技术属于成型冷却设备
,涉及一种软管冷却水槽。
技术介绍
[0002]软管是现代工业以及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的部件,其一般采用:聚酰胺、聚甲醛、聚碳酸酯、ABS、聚苯醚、聚砜、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材料通过模具挤出成型,具有密封性高、延展性好且价格便宜等优点。
[0003]目前的软管一般通过模具采用热压的方式挤出成型,该方式需要通过树脂在螺杆机筒内剪切塑化,并进入挤出模腔内成型,且成型需要通过冷源对软管快速冷却,从而达到快速定型的目的,目前最为成熟的手段为设置一个冷却槽,槽内盛放冷却水,且挤出成型设备位于冷却槽一端,工作人员能够用手拉住(或由牵引设备牵引)软管,使软管由冷却槽一端伸入,并由冷却槽另一端伸出,且在伸出之前经过冷却槽内的冷却水进行热交换,从而达到软管快速冷却的目的。
[0004]但由于软管在挤出成型后自身的温度较高,在穿过冷却槽并与槽内冷却水进行热交换后冷却效果极差,自身仍携带有较高的热量,经外力挤压后其外壁会出现一定的变形现象,从而造成软管在冷却成型后不符合生产标准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软管冷却水槽,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保证软管能够充分冷却定型。
[0006]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软管冷却水槽,包括水平设置且呈长条状的架体,所述架体上沿长度方向开设有储水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水槽内转动连接有若干用于导向软管的限位轮一与若干限位轮二,若干所述限位轮一靠近所述储水槽一侧内壁且沿所述架体长度方向间隔设置,若干所述限位轮二靠近所述储水槽另一侧内壁且沿所述架体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且若干所述限位轮一与若干所述限位轮二错位设置,所述架体靠近两端处转动连接有用于改变软管运动方向的换向轮。
[0007]本软管冷却水槽包括架体,架体水平设置且呈长条状,其顶部沿长度方向开设有用于储存冷却水的储水槽,储水槽内部沿长度方向转动连接有若干限位轮一与限位轮二,架体两端处转动连接有换向轮,在进行使用前,工作人员能够将由模具内成型的软管由架体一端(该端可视为架体前端)伸入储水槽,且沿着各限位轮一下侧向架体另一端(该端可视为架体后端)延伸,由此使软管浸泡在冷却水内完成一次冷却,由于各限位轮一沿着储水槽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能够对软管进行限位,避免软管发生偏移,在将软管逆时针绕转位于架体后端的换向轮一周后使软管沿着各限位轮二上侧向架体前端延伸,由此使软管浸泡在冷却水内完成二次冷却,由于各限位轮一沿着储水槽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能够对软管进行限位,避免软管发生偏移,且由于限位轮一靠近储水槽一侧内壁,限位轮二沿着储水槽的另一侧内壁,且各限位轮一与各限位轮二之间错位设置,从而避免限位在限位轮一上的
软管与限位在限位轮二上的软管发生干涉,然后在将软管顺时针绕转位于架体后端的换向轮一周后使软管沿着各限位轮二下侧向架体前端延伸,从而使得软管浸泡在冷却水内完成三次冷却,且三次冷却完成后软管可由架体的后端伸出进入下一步工序,使得软管本冷却水槽在原有的空间内对软管完成多次冷却,确保软管能够充分冷却定型。
[0008]在上述的软管冷却水槽中,所述限位轮一通过连接轴一转动连接在所述储水槽内侧壁上,所述储水槽内底壁上沿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若干连接座,每个所述连接座上转动连接有上述限位轮二,所述架体顶部靠近两端处固设有安装座,每个所述安装座上转动连接有换向轮,其中一个所述换向轮位于各所述限位轮一上方,另一个所述换向轮位于各所述限位轮二上方。
[0009]各限位轮一通过连接轴一转动连接在储水槽的内侧壁上,储水槽内底壁上沿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若干个连接座,各限位轮二一一对应的转动连接在连接座上,架体两端的顶部安装有安装座,各换向轮一一对应的转动连接在安装座上,既保证各限位轮一、限位轮二以及换向轮安装稳定性,又能够保证软管在被不断向外拉拽时各限位轮一、限位轮二以及换向轮能够随同软管的运动方向进行转动,避免软管与各限位轮一、限位轮二以及换向轮之间摩擦力过大;此外,其中一个换向轮位于各限位轮一的上方,另一个换向轮位于各限位轮二的上方,从而避免软管在通过换向轮转换运动方向时偏移量过大。
[0010]在上述的软管冷却水槽中,每个所述限位轮一周向外侧壁向内凹陷形成限位槽一,每个所述限位轮二外侧壁向内凹陷形成限位槽二,每个所述换向轮周向外侧壁向内凹陷形成容纳槽。
[0011]每个限位轮一周向外侧壁上凹陷形成限位槽一,每个限位轮二周向外侧壁上凹陷形成限位槽二,每个换向轮外侧壁上凹陷形成容纳槽,软管在通过各限位轮一、限位轮二以及换向轮进行导向、换向时,其外侧壁能够分别嵌入在各限位槽一、限位槽二以及容纳槽内,从而保证软管在冷却过程中不会发生横向偏移,避免软管脱出各限位轮一、限位轮二以及换向轮。
[0012]在上述的软管冷却水槽中,所述连接座包括两块相对设置的板体一,两块所述板体一之间固设有连接轴二,所述限位轮二转动连接在所述连接轴二上,每个所述安装座包括两块相对设置的板体二,两块所述板体二之间固设有连接轴三,所述换向轮转动连接在所述连接轴三上。
[0013]每个连接座包括两块相对设置的板体一,两块板体一之间安装有一根连接轴二,每个安装座包括两块相对设置的板体二,两块板体二之间安装有一根连接轴三,各限位轮二一一对应的套接在各连接轴二上,各换向轮一一对应的套接在各连接轴三上,从而保证限位轮二、换向轮安装稳定的同时还能够随软管运动方向进行转动,
[0014]在上述的软管冷却水槽中,每个所述换向轮的半径大于0.5m,且每个换向轮两端沿环向开设有若干减重孔。
[0015]每个换向轮的半径大于0.5m,从而避免软管在绕转换向轮进行改变自身运动方向时弯曲度过大,且每个换向轮的两端沿环向开设若干减重孔,使得各换向轮在保证自身结构强度的同时减小重量,避免在拉拽软管过程中造成软管断裂。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软管冷却水槽具有以下优点:
[0017]一、本软管冷却水槽包括架体,架体水平设置且呈长条状,其顶部沿长度方向开设
有用于储存冷却水的储水槽,储水槽内部沿长度方向转动连接有若干限位轮一与限位轮二,架体两端处转动连接有换向轮,本软管冷却水槽能够在原有空间内通过各限位轮一、限位轮二对软管进行导向,并通过架体两端的换向轮对软管的运动方向进行换向,从而使得软管在储水槽内能够进行多次冷却,确保软管能够充分冷却定型。
[0018]二、各限位轮一通过连接轴一转动连接在储水槽的内侧壁上,各限位轮二一一对应的转动连接在连接座上,各换向轮一一对应的转动连接在安装座上,既保证各限位轮一、限位轮二以及换向轮安装稳定性,又能够避免软管与各限位轮一、限位轮二以及换向轮之间摩擦力过大;此外,其中一个换向轮位于各限位轮一的上方,另一个换向轮位于各限位轮二的上方,避免软管在通过换向轮转换运动方向时偏移量过大。
[0019]三、每个限位轮一周向外侧壁上凹陷形成限位槽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软管冷却水槽,包括水平设置且呈长条状的架体(1),所述架体(1)上沿长度方向开设有储水槽(2),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水槽(2)内转动连接有若干用于导向软管的限位轮一(2a)与若干限位轮二(2b),若干所述限位轮一(2a)靠近所述储水槽(2)一侧内壁且沿所述架体(1)长度方向间隔设置,若干所述限位轮二(2b)靠近所述储水槽(2)另一侧内壁且沿所述架体(1)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且若干所述限位轮一(2a)与若干所述限位轮二(2b)错位设置,所述架体(1)靠近两端处转动连接有用于改变软管运动方向的换向轮(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管冷却水槽,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轮一(2a)通过连接轴一(2a2)转动连接在所述储水槽(2)内侧壁上,所述储水槽(2)内底壁上沿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若干连接座(2c),每个所述连接座(2c)上转动连接有上述限位轮二(2b),所述架体(1)顶部靠近两端处固设有安装座(2d),每个所述安装座(2d)上转动连接有换向轮(3),其中一个所述换向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剑,孙华丽,郦伟波,白元清,贺晓莉,李倩,
申请(专利权)人:公元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