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外泄感染的活菌传代培养检测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994158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02 10: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外泄感染的活菌传代培养检测设备,属于细胞培养检测技术领域,包括外框架和背光板,背光板上固定安装有若干个灭菌灯进行试管灭菌处理,外框架上设置有送管机构、植菌机构、封蜡机构、存管机构、转移机构,通过植菌机构自动植入菌种,并成之字形植入培养增加菌种的存活率,封蜡机构对试管中的培养基表面封蜡保存提高密封性,送管机构、存管机构和转移机构相互配合,实现试管架的自动运输和存储,提高培养效率。提高培养效率。提高培养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外泄感染的活菌传代培养检测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细胞培养检测
,具体涉及一种防外泄感染的活菌传代培养检测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细菌培养是一种用人工方法使细菌生长繁殖的技术。细菌在自然界中分布极广,数量大,种类多,它可以造福人类,也可以成为致病的原因。大多数细菌可用人工方法培养,即将其接种于培养基上,使其生长繁殖。培养出来的细菌用于研究、鉴定和应用,细菌培养是一个复杂的技术,在培养时通常因为达不到优秀的培养环境而失败,或者在培养时菌种外泄和外界的细菌侵入导致培养失败。
[0003]公开号为CN212451452U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细胞传代批量培养与检测装置,设备包括培养区箱体、培养设备和检测夹取模组;培养区箱体包括环境控制箱、培养区箱体框架和培养区底座;培养设备包括纵向储架、横向储架、托架底座和六孔板托架;检测夹取模组包括三自由度直线模组和机械手。该专利虽然对菌种的培养环境进行了控制,保证了菌种的培养环境,但无法实现对菌种的自动培养,故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防外泄感染的活菌传代培养检测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上的缺陷,提供了一种防外泄感染的活菌传代培养检测设备,克服无法对菌种的自动培养的问题。
[0005]一种防外泄感染的活菌传代培养检测设备,包括外框架,外框架上固定安装有背光板,背光板上固定安装有若干个灭菌灯。
[0006]进一步的,外框架上固定设置有送管机构,送管机构包括转向滑轨和试管架,转向滑轨上滑动安装有送管转向滑块,送管转向滑块上对称设置有电磁铁二,电磁铁二用于吸附转移试管架。
[0007]进一步的,外框架上还固定设置有植菌机构和封蜡机构,植菌机构包括植菌滑块,植菌滑块上固定安装有若干植菌针管,植菌滑块滑动以通过植菌针管对试管中的培养基植入菌种,封蜡机构包括放液管,外框架上转动安装有注液管,注液管转动,以使放液管和注液管接通对试管内的培养基表面封蜡。
[0008]进一步的,外框架上转动安装有转向丝杆,转向丝杆和送管转向滑块构成螺纹副,外框架上滑动安装有送管滑块,送管滑块上对称设置有电磁铁一,送管滑块下表面固定安装有转向齿条,转向丝杆下端固定设置有齿轮,转向齿条和转向丝杆构成齿轮齿条副。
[0009]进一步的,外框架上固定设置存管机构,存管机构包括存管滑块和储存转向滑块,存管滑块上对称设置有存管支杆,存管支杆用于放置储存试管架,储存转向滑块上对称设置有中心为通孔的电磁铁。
[0010]进一步的,存管机构包括冷凝器,冷凝器用于调控试管储存区的温度。
[0011]进一步的,植菌机构还包括植菌外框架和植菌齿条,植菌外框架滑动装在外框架上,植菌齿条固定安装在外框架上,植菌滑块滑动安装在植菌外框架内,植菌外框架上转动安装有偏心齿轮和偏心轮,植菌齿条和偏心齿轮构成齿轮齿条副,植菌滑块上转动安装有偏心条块一和偏心条块二,偏心条块一的另外一端转动安装在偏心齿轮上构成偏心机构,偏心条块二的另一端转动安装在偏心轮上构成偏心机构。
[0012]进一步的,封蜡机构还包括液态石蜡储存箱,液态石蜡储存箱和放液管连通,放液管和注液管的中心均为通孔,注液管和外框架之间设置有阻流弹簧。
[0013]进一步的,外框架上还活动设置有转移机构,转移机构包括转移丝杆和转移直杆,转移直杆上滑动安装有换向滑块,换向滑块和转移丝杆构成螺旋副,换向滑块中间转动安装有转移块,转移块上对称设置有电磁铁三。
[0014]进一步的,转移块下端固定安装有齿轮盘,所述外框架上固定安装有换向齿条,换向齿条和齿轮盘构成齿轮齿条副,转移块上滑动安装有卡位圆块,卡位圆块和转移块之间设置有卡位弹簧,卡位圆块滑动,以对转移块和换向滑块进行限位。
[0015]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植菌机构,自动植入菌种,并成之字形植入培养增加菌种的存活率。(2)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封蜡机构对试管的培养基表面进行石蜡密封,密封性更好,进而保存时间更长。(3)设置送管机构和存管机构,自动的实现试管架的运输和存储,提高培养效率。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专利技术整体外框架半剖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专利技术内部机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专利技术内部机构侧面结构示意图。
[0020]图5本图3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1]图6为本专利技术转移机构换向部分的半剖示意图。
[0022]图7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3]图8为本专利技术植菌机构滑动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9为图1中E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5]图10为本专利技术植菌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11为本专利技术转移机换向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12为送管机构和存管机构的转向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8]图13为本专利技术封蜡机构的半剖示意图。
[0029]图14为图4中C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30]图15为图4中D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31]附图标记:1

送管机构;2

植菌机构;3

封蜡机构;4

存管机构;5

转移机构;101

外框架;102

背光板;103

气缸;104

转向滑轨;105

转向齿条;106

灭菌灯;107

转向丝杆;108

送管滑块;109

试管架;110

电磁铁一;111

电磁铁二;112

转移电机;113

转移皮带;114

送管转向滑块;115

转移丝杆;116

转移直杆;117

转移块;118

储存转向滑块;119

存管滑块;120

换向齿条;121

齿轮盘;122

液态石蜡储存箱;123

放液管;124

注液管;125

阻流弹簧;126

卡位圆块;127

卡位弹簧;128

植菌外框架;129

植菌针管;130

植菌电机;131

偏心条块一;132

植菌齿条;133

偏心齿轮;134

偏心轮;135

偏心条块二;136

冷凝器;137...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外泄感染的活菌传代培养检测设备,包括外框架(101),外框架(101)上固定安装有背光板(102),背光板(102)上固定安装有若干个灭菌灯(106),其特征在于:外框架(101)上固定设置有送管机构(1),送管机构(1)包括转向滑轨(104)和试管架(109),转向滑轨(104)上滑动安装有送管转向滑块(114),送管转向滑块(114)上对称设置有电磁铁二(111),电磁铁二(111)用于吸附转移试管架(109);外框架(101)上还固定设置有植菌机构(2)和封蜡机构(3),植菌机构(2)包括植菌滑块(137),植菌滑块(137)上固定安装有若干植菌针管(129),植菌滑块(137)滑动以通过植菌针管(129)对试管中的培养基植入菌种,封蜡机构(3)包括放液管(123),外框架(101)上转动安装有注液管(124),注液管(124)转动,以使放液管(123)和注液管(124)接通对试管内的培养基表面封蜡。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外泄感染的活菌传代培养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架(101)上转动安装有转向丝杆(107),转向丝杆(107)和送管转向滑块(114)构成螺纹副,外框架(101)上滑动安装有送管滑块(108),送管滑块(108)上对称设置有电磁铁一(110),送管滑块(108)下表面固定安装有转向齿条(105),转向丝杆(107)下端固定设置有齿轮,转向齿条(105)和转向丝杆(107)构成齿轮齿条副。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外泄感染的活菌传代培养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架(101)上固定设置存管机构(4),存管机构(4)包括存管滑块(119)和储存转向滑块(118),存管滑块(119)上对称设置有存管支杆(139),存管支杆(139)用于放置储存试管架(109),储存转向滑块(118)上对称设置有中心为通孔的电磁铁。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防外泄感染的活菌传代培养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存管机构(4)包括冷凝器(136),冷凝器(136)用于调控试管储存区的温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解洪立张开舒侯宝煜郭君钰孙倩倩魏彦刚任伟吴文耀郭晓静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