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环境控制多模式散热储能柜及其散热、换气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化学储能
,尤其涉及一种环境控制多模式散热储能柜及其散热、换气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储能柜由于储电容量很大,且内部堆叠有大量电池,因此需要不间断的散热。现有储能柜大多是根据工况、电池电流或者散热功率预测等方式调控散热装置的输出,没有考虑到实际环境温度情况,且要么采用了空气交换式散热装置,要么采用了主动制冷式散热装置,前者散热效率低,后者耗能大又存在有害气体聚集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布置合理、散热效果好、能耗低和避免有害气体聚集的环境控制多模式散热储能柜,以及步骤简单且设置合理的散热、换气方法。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环境控制多模式散热储能柜,包括用于沟通柜体内外实现换气的换气散热设备、用于循环制冷柜体内气体的主动制冷设备以及用于监测环境温度的第一传感件,还包括能量管理系统,所述换气散热设备、主动制冷设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环境控制多模式散热储能柜,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沟通柜体内外实现换气的换气散热设备(1)、用于循环制冷柜体内气体的主动制冷设备(2)以及用于监测环境温度的第一传感件(3),还包括能量管理系统(4),所述换气散热设备(1)、主动制冷设备(2)和第一传感件(3)均与能量管理系统(4)通信连接,所述能量管理系统(4)在主动制冷设备(2)运行时间满足设定运行时间后允许主动制冷设备(2)和换气散热设备(1)的启闭切换,并每间隔设定时段接收第一传感件(3)获取的环境温度并与预设的第一设定值比对,于环境温度高于第一设定值时控制主动制冷设备(2)开启、换气散热设备(1)关闭;于环境温度低于第一设定值时控制换气散热设备(1)开启、主动制冷设备(2)关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境控制多模式散热储能柜,其特征在于:所述能量管理系统(4)内设有计时器,能量管理系统(4)在计时器计时时长每达到预设的第三设定值时接收第一传感件(3)获取的环境温度,并与第一设定值比较,低于第一设定值时控制主动制冷设备(2)关闭、换气散热设备(1)开启,高于第一设定值时控制主动制冷设备(2)开启、换气散热设备(1)关闭。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环境控制多模式散热储能柜,其特征在于:所述能量管理系统(4)在运行起始时控制主动制冷设备(2)开启、换气散热设备(1)关闭,并在环境温度低于第一设定值持续时长达到预设的第四设定值时允许主动制冷设备(2)和换气散热设备(1)的启闭切换,第四设定值大于第三设定值。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境控制多模式散热储能柜,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柜还包括壳体(6)和电池堆垛得到的电池组(7),所述电池组(7)设置在壳体(6)内,电池组(7)的进风侧和出风侧均与壳体(6)存在间隙,且由壳体(6)内设置的隔板隔断形成互不连通的进风风道(61)和出风风道(62),所述换气散热设备(1)和主动制冷设备(2)均与进风风道(61)和出风风道(62)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环境控制多模式散热储能柜,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气散热设备(1)包括设置在壳体(6)上并连通进风风道(61)的进风阀(11),设置在壳体(6)上并连通出风风道(62)的出风阀(12),且进风阀(11)和出风阀(12)分别位于壳体(6)的两端;进风阀(11)和出风阀(12)中至少一个阀体处连接有风扇(13)。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环境控制多模式散热储能柜,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组(7)的顶部与壳体(6)存在间隙,壳体(6)的隔板从电池组(7)的顶部到底部将进风侧分隔为两个相互平行的区域,靠近内侧的区域作为所述进风风道(61),靠近外侧的区域通过电池组(7)顶部的间隙与出风风道(62)连通;所述主动制冷设备(2)的入口(21)和出口(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瑛,胡林,孟马平,
申请(专利权)人:长沙矿冶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