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中山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利用基因编辑生产1龄雌性黄鳍鲷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993815 阅读:1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02 10: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规模化生产全雌性黄鳍鲷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F0代嵌合体雄鱼的获得;(S2)测交和基因突变个体的筛选;(S3)1龄雌性黄鳍鲷的生产和鉴定。该方法以黄鳍鲷雌雄同体生殖特性为基础,结合性别功能基因nanos2利用和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为黄鳍鲷养殖提供遗传改良的新品系或新品种。鳍鲷养殖提供遗传改良的新品系或新品种。鳍鲷养殖提供遗传改良的新品系或新品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利用基因编辑生产1龄雌性黄鳍鲷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水产动物遗传育种与功能基因利用
,具体涉及一种利用基因编辑生产1龄雌性黄鳍鲷的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种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生产1龄雌性黄鳍鲷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黄鳍鲷(Acanthopagrus latus),属于鲈形目(Perciformes),鲷科(Sparidae),棘鲷属(Acanthopagrus),又称为黄脚立、赤翅、鲛腊鱼、黄鳍鲷。体长椭圆形,扁而窄,体高,头部尖,尾双叉形。黄鳍鲷的分布贯穿印度西太平洋,从波斯湾沿着印度海岸到菲律宾,从澳大利亚到日本,我国主要分布广东、福建、广西等的沿海城市。黄鳍鲷盐度适应能力强,海水、咸淡水均生长良好,所以在养殖业中占有重要地位。黄鳍鲷属于雌雄同体雄性先熟鱼类,没有性染色体,存在性反转现象,1龄和2龄黄鳍鲷全部为功能性雄鱼,直到第三个繁殖季节,才有部分成鱼性逆转为功能性雌鱼。这种性别分化方式和性逆转生殖特点造成了黄鳍鲷生产实践中雌鱼数量缺乏,给黄鳍鲷的人工繁育和遗传改良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且黄鳍鲷群体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基因编辑生产1龄雌性黄鳍鲷的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S1)F0代嵌合体雄鱼的获得: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方法,采用显微注射的方式,将nanos2靶基因的gRNA和Cas9蛋白的mRNA混合物导入黄鳍鲷1细胞期的受精卵的动物极中,孵化后即可获得靶基因突变的F0代嵌合体黄鳍鲷雄鱼;(S2)测交和基因突变个体的筛选:将步骤(S1)中获得的F0代嵌合体黄鳍鲷雄鱼与野生型雌鱼交配,从后代中筛选具有nanos2有义突变的F1代杂合子个体(nanos2
+/

);(S3)1龄雌性黄鳍鲷的生产和鉴定:将F1代杂合子个体(nanos2
+/

)养殖到性成熟,其中一部分个体正常发育为杂合子雄鱼(nanos2
+/

),一部分个体自然性逆转为F1代杂合子雌鱼(nanos2
+/

),选取F1代杂合子雌鱼(nanos2
+/

)和F1代杂合子雄鱼(nanos2
+/

)交配,筛选得到F2代纯合子突变体个体(nanos2

/

),所述F2代纯合子突变体个体(nanos2

/

)1龄性成熟时,性反转为功能性雌鱼。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利用基因编辑生产1龄雌性黄鳍鲷的方法,其特征是:步骤(S1)中合成所述nanos2靶基因的gRNA的引物包括正向引物nanos2

gRNA

F和反向引物gRNA

R,所述正向引物nanos2

gRNA

F的序列如SEQ ID NO: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晋李水生张勇彭诚卢丹琪李桂峰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