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石柱拱桥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992896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02 10: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功能石柱拱桥,该拱桥包括一体成型的主桥(1)和引桥(2),所述的引桥(2)分别位于主桥(1)两侧,并与岸边(3)连接;所述的引桥(2)下设有交界墩(20),所述的主桥(1)下设有至少两个中墩(10),相邻的中墩(10)之间设有主拱(11),所述的中墩(10)与交界墩(20)之间设有副拱(12);所述的主拱(11)包括主拱圈(110)和固设在主拱圈(110)两侧的拱上侧墙(111),所述的拱上侧墙(111)外堆设多层侧墙条石(112),所述的主拱圈(110)下方固设有多条拱下条石(1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既能满足照明、灌溉,且结构稳定,构思新颖等优点。构思新颖等优点。构思新颖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石柱拱桥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桥梁建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石柱拱桥。

技术介绍

[0002]拱桥是指在竖直平面内以拱作为主要承重构件的桥梁,拱桥是向上凸起的曲面,其最大主应力沿拱桥曲面作用。拱桥在使用中,为了保证拱桥的稳定性,通常需要稳定的结构。
[0003]目前针对拱桥加固方法有拱板增厚加固法、拱圈内衬混凝土加固法、增设拱脚柱法,这些加固方法普遍存在施工周期长、造价高,难以满足工程项目的低成本、高效率、高质量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既能满足照明、灌溉,且结构稳定,构思新颖的多功能石柱拱桥。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6]一种多功能石柱拱桥,该拱桥包括一体成型的主桥和引桥,所述的引桥分别位于主桥两侧,并与岸边连接;
[0007]所述的引桥下设有交界墩,所述的主桥下设有至少两个中墩,相邻的中墩之间设有主拱,所述的中墩与交界墩之间设有副拱;
[0008]所述的主拱包括主拱圈和固设在主拱圈两侧的拱上侧墙,所述的拱上侧墙外堆设多层侧墙条石,所述的主拱圈下方固设有多条拱下条石。
[0009]进一步地,所述的侧墙条石与拱上侧墙之间,和/或侧墙条石与主拱圈之间穿插有加固用的横向锚杆钢筋,所述的主拱圈与拱下条石之间穿插有加固用的纵向锚杆钢筋。
[0010]锚杆钢筋的穿插既不会破坏石柱拱桥的外观,也比传统堆砌的方式更加稳固,不易错位,是现代桥梁建筑的一次重大突破。
[0011]副拱上条石的格局与主拱相似,区别在于副拱跨度往往只有一半主拱。
[0012]进一步地,该拱桥还包括桥面和位于桥面两侧的栅栏,该栅栏外侧还设有绿植区,栅栏下部开设有供绿植区浇灌的排水渠;
[0013]所述的栅栏包括间隔阵列的小柱以及连接各个小柱的栏杆。
[0014]进一步地,所述的小柱侧部开设有凹孔,该凹孔内装填有照明灯,小柱下侧还开设有反光斜面,用于将照明灯的灯光反射至桥面上。
[0015]进一步地,所述的桥面下方为路基,该路基位于主拱或副拱的上方,所述的小柱通过纵向锚杆钢筋与路基穿插连接。
[0016]进一步地,所述的绿植区包括外侧的挡板和底部的基底,所述的基底与路基密封连接,所述的挡板外侧以及路基外侧均铺设有装饰瓷砖。
[0017]进一步地,所述的交界墩包括一体成型的墩主体、墩承接面和墩柱,所述的墩主体
与副拱相连,所述的墩柱埋设于地下,所述的墩承接面位于墩主体和墩柱之间。
[0018]进一步地,所述的墩主体与副拱之间设有缓冲机构,该缓冲机构包括缓冲柱以及缓冲柱上下两端设有的缓冲板。
[0019]由于引桥与岸边相连,且二者材料体系大不相同,极容易出现应力集中的情况,而交界墩又是承载这样应力集中的顶梁柱,因此,缓冲机构的作用尤为重要,其中,缓冲柱的材料可以为韧性材料,比如橡胶或其他高分子等,能够抵消一些应力集中,使引桥与岸边的连接更稳定。
[0020]进一步地,所述的中墩包括一体成型的中墩主体、中墩承接面和中墩柱,所述的中墩主体位于相邻主拱的相连处,所述的中墩柱埋设于地下,所述的中墩承接面位于中墩主体和中墩柱之间。
[0021]进一步地,所述的引桥呈0

40
°
的弧形。
[0022]虽然从主视图中看,整个桥面为水平平整的,从俯视图中看,引桥并不是直线的结构,而是蜿蜒分布,形成0

40
°
的弧形。
[00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24](1)本专利技术在桥梁的拱处,利用锚杆钢筋的穿插条石,与拱主体进行连接,既不会破坏石柱拱桥的外观,也比传统堆砌的方式更加稳固,不易错位,是现代桥梁建筑的一次重大突破;
[0025](2)本专利技术中,墩主体与副拱之间设有缓冲机构,力保交界墩能够承载连接处的应力集中情况,能够抵消一些应力集中,使引桥与岸边的连接更稳定;
[0026](3)本专利技术巧妙地利用栅栏上的小柱,埋设照明设施,又利用栅栏外的空间增设绿植区域,巧妙利用了桥上的空间,达到了多功能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27]图1为实施例中石柱拱桥主视图;
[0028]图2为实施例中石柱拱桥表观主视图;
[0029]图3为实施例中石柱拱桥俯视图;
[0030]图4为实施例中主拱结构详图;
[0031]图5为实施例中主拱结构图;
[0032]图6为实施例中副拱与交界墩连接详图;
[0033]图7为实施例中石柱拱桥侧视剖视图;
[0034]图8为实施例中石柱拱桥侧视剖视详图;
[0035]图中标号所示:主桥1、中墩10、中墩主体101、中墩承接面102、中墩柱103、主拱11、主拱圈110、拱上侧墙111、侧墙条石112、拱下条石113、副拱12、缓冲柱120、缓冲板121、栅栏13、小柱131、反光斜面1310、凹孔1311、照明灯1312、栏杆132、排水渠133、桥面14、路基141、绿植区15、、挡板151、基底152、引桥2、交界墩20、墩主体201、墩承接面202、墩柱203、岸边3。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
[0037]实施例
[0038]一种多功能石柱拱桥,如图1

3,该拱桥包括一体成型的主桥1和引桥2,引桥2分别位于主桥1两侧,并与岸边3连接;引桥2下设有交界墩20,主桥1下设有至少两个中墩10,相邻的中墩10之间设有主拱11,中墩10与交界墩20之间设有副拱12;如图4

5,主拱11包括主拱圈110和固设在主拱圈110两侧的拱上侧墙111,拱上侧墙111外堆设多层侧墙条石112,主拱圈110下方固设有多条拱下条石113。侧墙条石112与拱上侧墙111之间,和/或侧墙条石112与主拱圈110之间穿插有加固用的横向锚杆钢筋,主拱圈110与拱下条石113之间穿插有加固用的纵向锚杆钢筋。锚杆钢筋的穿插既不会破坏石柱拱桥的外观,也比传统堆砌的方式更加稳固,不易错位,是现代桥梁建筑的一次重大突破。副拱12上条石的格局与主拱11相似,区别在于副拱12跨度往往只有一半主拱11。
[0039]中墩10包括一体成型的中墩主体101、中墩承接面102和中墩柱103,中墩主体101位于相邻主拱11的相连处,中墩柱103埋设于地下,中墩承接面102位于中墩主体101和中墩柱103之间。引桥2呈0

40
°
的弧形。虽然从主视图中看,整个桥面为水平平整的,从俯视图中看,引桥2并不是直线的结构,而是蜿蜒分布,形成0

40
°
的弧形。
[0040]如图7

8,该拱桥还包括桥面14和位于桥面14两侧的栅栏13,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石柱拱桥,其特征在于,该拱桥包括一体成型的主桥(1)和引桥(2),所述的引桥(2)分别位于主桥(1)两侧,并与岸边(3)连接;所述的引桥(2)下设有交界墩(20),所述的主桥(1)下设有至少两个中墩(10),相邻的中墩(10)之间设有主拱(11),所述的中墩(10)与交界墩(20)之间设有副拱(12);所述的主拱(11)包括主拱圈(110)和固设在主拱圈(110)两侧的拱上侧墙(111),所述的拱上侧墙(111)外堆设多层侧墙条石(112),所述的主拱圈(110)下方固设有多条拱下条石(1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石柱拱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侧墙条石(112)与拱上侧墙(111)之间,和/或侧墙条石(112)与主拱圈(110)之间穿插有加固用的横向锚杆钢筋,所述的主拱圈(110)与拱下条石(113)之间穿插有加固用的纵向锚杆钢筋。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石柱拱桥,其特征在于,该拱桥还包括桥面(14)和位于桥面(14)两侧的栅栏(13),该栅栏(13)外侧还设有绿植区(15),栅栏(13)下部开设有供绿植区(15)浇灌的排水渠(133);所述的栅栏(13)包括间隔阵列的小柱(131)以及连接各个小柱(131)的栏杆(13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多功能石柱拱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小柱(131)侧部开设有凹孔(1311),该凹孔(1311)内装填有照明灯(1312),小柱(131)下侧还开设有反光斜面(1310),用于将照明灯(1312)的灯光反射至桥面(14)上。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多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蓬张卉刘畅汤琪赵凌雨黄凌燕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川璞建筑环境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