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承式拱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85460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8 10: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中承式拱桥结构,包括位于边跨的桥墩,被所述桥墩所支承的拱肋,与拱肋通过吊杆连接的主梁,连接各主梁的横梁,其所述桥墩包括深埋河床的桩基,被所述桩基所支撑的承台,设置于所述承台顶部的拱座,设置于所述拱座上的前斜腿以及与所述前斜腿成一夹角的后斜腿,前斜腿和所述后斜腿与靠近边跨的部分主梁构成三角刚架,所述拱肋的末端与前斜腿相连;所述拱肋包括主拱肋和副拱肋,所述副拱肋在拱桥至多1/4跨处相对于所述主拱肋向拱外分流,主拱肋、副拱肋在全拱至少1/2范围为整体箱型断面,分流部分的副拱肋采用至少三个分体式箱型断面,并继续向承台延伸以落在承台后,再向边跨的部分主梁方向延伸,在后斜腿顶部的主梁处终止。腿顶部的主梁处终止。腿顶部的主梁处终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承式拱桥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桥梁建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中承式拱桥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拱桥是常用的桥梁结构类型之一,随着人类对桥梁景观的追求不断提高,各类在常规拱桥基础上演化而成的新型拱桥逐渐出现,如飞燕式、斜靠式等拱桥,因其特殊的结构形式常被应用于桥梁中。
[0003]对于一般飞燕式拱桥,边跨主梁采用多道立柱支撑时,立柱密集不通透,景观效果较差;主拱肋采用多道横撑进行横向连接时,视觉效果较零乱,通行体验不佳。
[0004]对于一般斜靠式拱桥,通常主拱与斜靠拱彼此独立,斜靠拱以某一特定角度倾斜靠置,通过横撑与主拱连接,由于斜靠拱与主拱间距较小,导致每道横撑长度、轴线方向均不同,构造较复杂,传力不直接。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承式拱桥结构,旨在具备更好的通行体验、角位简单的构造以及更好的稳定性的同时,取得良好的景观效果。
[0006]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中承式拱桥结构,包括位于边跨的桥墩,被所述桥墩所支承的拱肋,与所述拱肋通过吊杆连接的主梁,连接各所述主梁的横梁,其特征在于:
[0008]所述桥墩包括深埋河床的桩基,被所述桩基所支撑的承台,设置于所述承台顶部的拱座,设置于所述拱座上的前斜腿以及与所述前斜腿成一夹角的后斜腿,前斜腿和所述后斜腿与靠近边跨的部分主梁构成三角刚架;
[0009]所述拱肋包括主拱肋和副拱肋,所述主拱肋的末端与前斜腿相连,所述副拱肋在拱桥至多1/4跨处相对于所述主拱肋向拱外分流,主拱肋、副拱肋在全拱至少1/2范围为整体箱型断面,分流部分的副拱肋采用至少三个分体式箱型断面,并继续向承台延伸以落在承台后,再向边跨的部分主梁方向延伸,在后斜腿顶部的主梁处终止。
[0010]上述技术方案,还可以作如下改进:
[0011]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副拱肋位于所述承台的连接处的部分,以及位于所述横梁连接处的部分,均垂直于水平方向。
[0012]作为一种改进,所述拱肋轴线为悬链线或抛物线。
[0013]作为一种改进,所述拱桥结构主梁之上的人行道与机动车道以主拱肋为界线分区设置,且所述人行道外侧设置弧形宽体观景平台。
[0014]作为一种改进,所述拱座底部设置40cm~60cm的竖直段。
[0015]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6](1)主拱肋、副拱肋在全拱至少1/2范围为整体箱型断面,外观简洁且节省材料,有效解决了传统拱桥线形单一、拱肋横向联系繁多、施工繁琐等问题;
[0017](2)副拱肋横向从上至下呈S形,纵桥向呈V形,通过曲线平顺衔接形成连续而流畅的空间曲线构型,在满足受力的同时,副拱肋由整体箱型转换为至少三个分体式箱型端面,能使得全桥更加轻盈通透,造型新颖,景观效果突出;
[0018](3)副拱肋在横向与主拱形成近似三角形的稳定结构,使得副拱对主拱结构的稳定有一定贡献;
[0019](4)本中承式拱桥结构其受力主次分明,且副拱肋不承受施工期荷载,仅承受自重及部分活载,无需对副拱肋设置系杆,使得副拱肋结构简洁且受力明确;
[0020](5)副拱肋对横梁及承台不产生横向水平分力,有利于控制横梁长度,优化横梁的受力;
[0021](6)通过在拱座底部设置竖直段,以此消除一般拱座的斜面与承台顶面形成的锐角,有利于混凝土振捣密实,便于施工脱模,避免拱座与承台之间的混凝土浇筑不密实,严重时形成空洞从而导致耐久性不足等问题。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技术所述中承式拱桥结构的立面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技术所述中承式拱桥结构的横断面示意图;
[0024]图3为本技术的整体式拱肋断面示意图;
[0025]图4为本技术的拱座处的部分立面结构示意图;
[0026]图5为本技术所述中承式拱桥的部分轴测图;
[0027]其中:
[0028]1、吊杆;2、主梁;3、桩基;4、承台;5、拱座;6、前斜腿;7、后斜腿;8、主拱肋;9、副拱肋;11、弧形宽体观景平台;12、竖直段;13、系杆;14、横梁。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30]如图1

图5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中承式拱桥结构,包括位于边跨的桥墩,被桥墩所支承的拱肋,与拱肋通过吊杆1连接的主梁2,连接各主梁2的横梁14,桥墩包括深埋河床的桩基3,被桩基3所支撑的承台4,设置于承台4顶部的拱座5,设置于拱座5上的前斜腿6以及与前斜腿6成一夹角的后斜腿7,前斜腿6和后斜腿7与靠近边跨的部分主梁2构成三角刚架;拱肋包括主拱肋8和副拱肋9,主拱肋8的末端与前斜腿6相连,副拱肋9在拱桥1/4跨处相对于主拱肋8向拱外分流,主拱肋8、副拱肋9在全拱1/2范围为整体箱型断面,分流部分的副拱肋9采用四个分体式箱型断面,并继续向承台4延伸以落在承台4后,再向边跨的部分主梁2方向延伸,在后斜腿7顶部的主梁2处终止。
[0031]本中承式拱桥结构,由两片主拱肋8与两片副拱肋9相互组成空间受力体系,纵桥向的主要构件为三角刚架、主拱肋8、主梁2、横梁14,辅助构件为副拱肋9。
[0032]边跨主梁2结构连续,中跨主梁2设置伸缩缝断开,使中跨主梁2成为半漂浮体系,以释放中跨主梁2的温度变形,减少温度效应。
[0033]横梁14纵向标准间距5m,桥面板为纵向受力的单向板。中跨一部分荷载通过吊杆1
传递至主拱,一部分荷载通过设于中跨梁端的支座传递至三角刚架,以主梁2、主拱合理受力状态为目标,通过调整吊杆1力及支座反力等控制结构受力,进行参数敏感性分析,从而使结构受力可调、可控,便于结构受力的优化调整。
[0034]主梁2、承台4、三角刚架均为混凝土结构,副拱肋9为钢结构,主拱肋8第一节段为钢混组合结构,主拱肋8、副拱肋9采用焊接钢箱形截面,主拱肋8从拱顶至拱脚,根据受力变化趋势,采用变高截面(垂直拱轴线方向的高度),在内部设置纵向加劲肋和横隔板,防止主拱肋8局部屈曲并使截面具有足够的抗扭转畸变能力。
[0035]桥面以上与桥面以下结构高度比例约为2∶1,如此,使得整体景观效果更加协调。副拱肋9横向从上至下呈S型,纵桥向呈V形,通过曲线平顺衔接形成连续而流畅的空间曲线构型,在满足受力的同时,副拱肋9由整箱转换为四个分体式小箱,进一步地,副拱肋9在拱座5顶面的间距及倒角半径逐渐变化,形成富有韵律的层次感,从上到下沿曲线设置,副拱在外侧形成流畅的视线诱导,结构新颖美观,亦似一条丝带在风中飘动的抽象形态,使得全桥更加轻盈通透,景观效果突出。
[0036]两片主拱肋8与边跨主梁2连接处设有横梁14,横梁14为箱型截面,具有较大的刚度,结构具有足够的面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承式拱桥结构,包括位于边跨的桥墩,被所述桥墩所支承的拱肋,与所述拱肋通过吊杆(1)连接的主梁(2),连接各所述主梁(2)的横梁(14),其特征在于:所述桥墩包括深埋河床的桩基(3),被所述桩基(3)所支撑的承台(4),设置于所述承台(4)顶部的拱座(5),设置于所述拱座(5)上的前斜腿(6)以及与所述前斜腿(6)成一夹角的后斜腿(7),前斜腿(6)和所述后斜腿(7)与靠近边跨的部分主梁(2)构成三角刚架;所述拱肋包括主拱肋(8)和副拱肋(9),所述主拱肋(8)的末端与前斜腿(6)相连,所述副拱肋(9)在拱桥至多1/4跨处相对于所述主拱肋(8)向拱外分流,主拱肋(8)、副拱肋(9)在全拱至少1/2范围为整体箱型断面,分流部分的副拱肋(9)采用至少三个分体式箱型断面,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传波朱智新王雷段银龙叶伟陈双喜刘敏剑王同徐东进王景奇刘英帆林志贤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