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分层布置的雾炮车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99277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02 10:08
一种基于分层布置的雾炮车装置,包含有具有拖车(1)和雾炮(3)的雾炮车本体、设置在拖车(1)和雾炮(3)之间的支撑架(90),通过雾炮车本体,实现了对水雾进行喷射,通过支撑架(90),实现了对喷射水雾进行增高处理,因此提高了扬尘的治理效果。的治理效果。的治理效果。

Fog gun truck device based on layered arrange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分层布置的雾炮车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雾炮车装置,尤其是一种基于分层布置的雾炮车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雾炮车喷射的水雾颗粒极为细小,达到微米级,在雾霾天气可以进行液雾降尘、分解淡化空气中的颗粒浓度、能有效分解空气中的污染颗粒物、尘埃等,有效缓解雾霾,雾炮车的喷雾系统对扬尘有一定治理效果,降低空气中的大颗粒含量,对于微小颗粒效果有限,因此雾炮车装置是一种重要的建筑施工装置,在现有的雾炮车装置中,还都是把雾炮和水箱安装在同一支撑面上,从而限制了雾炮喷射水雾的高度,从而影响了扬尘的治理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客体是一种基于分层布置的雾炮车装置。
[0004]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点,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分层布置的雾炮车装置,因此提高了扬尘的治理效果。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包含有具有拖车和雾炮的雾炮车本体、设置在拖车和雾炮之间的支撑架。
[0006]由于设计了支撑架和雾炮车本体,通过雾炮车本体,实现了对水雾进行喷射,通过支撑架,实现了对喷射水雾进行增高处理,因此提高了扬尘的治理效果。
[0007]本技术设计了,按照对喷射水雾进行增高处理的方式把支撑架和雾炮车本体相互联接。
[0008]本技术设计了,按照叠加支撑平台的方式把支撑架与雾炮车本体联接。
[0009]本技术设计了,雾炮车本体设置为还包含有喷水装置、潜水泵、水箱和动力源。
[0010]以上四个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通过对喷射水雾的俯射角度的设置,增大了喷射水雾的喷射面积。
[0011]本技术设计了,还包含有第一附件装置并且第一附件装置设置在雾炮车本体和支撑架之间,第一附件装置设置为上水泵。
[0012]本技术设计了,还包含有第二附件装置并且第二附件装置设置在雾炮车本体和支撑架之间,第二附件装置设置为托架。
[0013]本技术设计了,还包含有第三附件装置并且第三附件装置设置在雾炮车本体和第二附件装置之间,第三附件装置设置为包含有支撑伸缩缸和和顶紧螺杆。
[0014]本技术设计了,还包含有第四附件装置并且第四附件装置设置在雾炮车本体上,第四附件装置设置为热风机。
[0015]本技术设计了,还包含有第五附件装置并且第五附件装置设置在雾炮车本体和第四附件装置之间,第五附件装置设置为包含有转盘和插轴。
[0016]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其它部件的集成安装。
[0017]本技术设计了,在拖车上分别设置有水箱、动力源、支撑架和转盘,在支撑架上设置有托架和上水泵并且在托架上分别设置有雾炮和潜水泵,在雾炮和托架之间分别设置有支撑伸缩缸和顶紧螺杆并且雾炮和潜水泵之间设置有喷水装置,在转盘和拖车之间设置有插轴并且在转盘上设置有热风机。
[0018]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通过拖车、托架、雾炮、支撑伸缩缸、喷水装置、潜水泵、上水泵、水箱、动力源、支撑架、热风机、转盘、插轴和顶紧螺杆,组成了本技术的基础技术方案,解决了本技术的技术问题。
[0019]本技术设计了,支撑架设置为[字形架状体并且支撑架的竖部设置为与拖车联接,支撑架的横部上端端面中间部设置为与托架联接并且支撑架的横部上端侧面部设置为与上水泵联接,支撑架的横部下端端面部分别设置为与水箱、动力源和热风机相对应分布。
[0020]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形成上下端面的安装空间的设置,实现了对水箱、动力源和热风机的保护式安装。
[0021]本技术设计了,拖车设置为全挂车并且拖车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与支撑架联接,拖车的上端端面其中一个侧部设置为与水箱联接并且拖车的上端端面其中另一个侧部设置为与动力源联接,拖车的上端端面中间部设置为与转盘转动式联接。
[0022]本技术设计了,水箱设置为矩形盒状体并且水箱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与拖车联接,水箱分别设置为通过管道与潜水泵和上水泵联接并且水箱的内侧面部设置为与热风机相对应分布。
[0023]本技术设计了,动力源设置为具有电池、液压泵和发动机的集成体并且动力源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与拖车联接,动力源的电池设置为通过开关与热风机联接并且动力源的液压泵分别设置为通过控制阀门与雾炮、支撑伸缩缸、潜水泵和上水泵联接。
[0024]本技术设计了,雾炮设置为包含有具有液压马达排气扇的筒部和耳座部并且筒部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与耳座部联接,筒部的下端端面前部设置为通过销轴与支撑伸缩缸联接并且筒部的下端端面后部设置为与托架沉入式联接,筒部的后部设置为与顶紧螺杆联接并且雾炮的液压马达的液压端口设置为通过控制阀门与动力源联接,筒部的前端端口部设置为与喷水装置联接并且筒部设置为管状体,耳座部设置为具有双通孔体的板状体。
[0025]本技术设计了,在托架的架部的竖部上端端面部设置有凹槽体并且在凹槽体的侧壁上设置有螺纹孔体,架部的横部下端端面部设置为与支撑架联接并且架部的横部上端端面部设置为与潜水泵联接,架部的横部设置为通过销轴与支撑伸缩缸联接并且凹槽体设置为与雾炮容纳式联接,螺纹孔体设置为与顶紧螺杆联接并且架部设置为L字形架状体,凹槽体设置为U字形开口体并且螺纹孔体设置为圆形孔状体。
[0026]本技术设计了,喷水装置设置为包含有圈管、喷水管和连接管并且圈管分别设置为与喷水管的内端口部和连接管的其中一个端口部联接,连接管的其中另一个端口部设置为与潜水泵联接并且圈管设置为与雾炮联接,圈管设置为环形管状体并且喷水管设置为扇形雾状喷水嘴,连接管设置为圆形管状体并且喷水管设置为沿圈管的圆周线间隔排列分布。
[0027]本技术设计了,潜水泵设置为具有液压马达的潜水泵并且潜水泵设置为与托架联接,潜水泵的输入端口部设置为通过管道与水箱联接并且潜水泵的输出端口部设置为
与喷水装置联接,潜水泵的液压马达的液压端口设置为通过控制阀门与动力源联接。
[0028]以上七个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车载式雾炮装置设置,提高了雾炮装置的机动性能。
[0029]本技术设计了,顶紧螺杆设置为六角螺栓并且顶紧螺杆设置为与托架螺纹式联接,顶紧螺杆的内端头设置为与雾炮联接。
[0030]本技术设计了,支撑伸缩缸设置为三节式伸缩缸并且支撑伸缩缸的液压端口设置为通过控制阀门与动力源联接,支撑伸缩缸的其中一个端头设置为通过销轴与托架联接并且支撑伸缩缸的其中另一个端头设置为通过销轴与雾炮联接。
[0031]以上两个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对喷射水雾的喷射角度的调节。
[0032]本技术设计了,上水泵设置为具有液压马达的泵状体并且上水泵设置为与支撑架联接,上水泵的输出端口部设置为通过管道与水箱联接并且上水泵的液压马达的液压端口设置为通过控制阀门与动力源联接。
[0033]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满足了对水箱进行注水的需要。
[003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分层布置的雾炮车装置,其特征是:包含有具有拖车(1)和雾炮(3)的雾炮车本体、设置在拖车(1)和雾炮(3)之间的支撑架(90),雾炮车本体设置为还包含有喷水装置(5)、潜水泵(6)、水箱(8)和动力源(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分层布置的雾炮车装置,其特征是:按照对喷射水雾进行增高处理的方式把支撑架(90)和雾炮车本体相互联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分层布置的雾炮车装置,其特征是:还包含有第一附件装置并且第一附件装置设置在雾炮车本体和支撑架(90)之间,第一附件装置设置为上水泵(7)。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分层布置的雾炮车装置,其特征是:还包含有第二附件装置并且第二附件装置设置在雾炮车本体和支撑架(90)之间,第二附件装置设置为托架(2)。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分层布置的雾炮车装置,其特征是:还包含有第三附件装置并且第三附件装置设置在雾炮车本体和第二附件装置之间,第三附件装置设置为包含有支撑伸缩缸(4)和和顶紧螺杆(94)。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分层布置的雾炮车装置,其特征是:还包含有第四附件装置并且第四附件装置设置在雾炮车本体上,第四附件装置设置为热风机(91)。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分层布置的雾炮车装置,其特征是:还包含有第五附件装置并且第五附件装置设置在雾炮车本体和第四附件装置之间,第五附件装置设置为包含有转盘(92)和插轴(93)。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分层布置的雾炮车装置,其特征是:在拖车(1)上分别设置有水箱(8)、动力源(9)、支撑架(90)和转盘(92),在支撑架(90)上设置有托架(2)和上水泵(7)并且在托架(2)上分别设置有雾炮(3)和潜水泵(6),在雾炮(3)和托架(2)之间分别设置有支撑伸缩缸(4)和顶紧螺杆(94)并且雾炮(3)和潜水泵(6)之间设置有喷水装置(5),在转盘(92)和拖车(1)之间设置有插轴(93)并且在转盘(92)上设置有热风机(91)。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分层布置的雾炮车装置,其特征是:支撑架(90)设置为[字形架状体并且支撑架(90)的竖部设置为与拖车(1)联接,支撑架(90)的横部上端端面中间部设置为与托架(2)联接并且支撑架(90)的横部上端侧面部设置为与上水泵(7)联接,支撑架(90)的横部下端端面部分别设置为与水箱(8)、动力源(9)和热风机(91)相对应分布。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分层布置的雾炮车装置,其特征是:拖车(1)设置为全挂车并且拖车(1)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与支撑架(90)联接,拖车(1)的上端端面其中一个侧部设置为与水箱(8)联接并且拖车(1)的上端端面其中另一个侧部设置为与动力源(9)联接,拖车(1)的上端端面中间部设置为与转盘(92)转动式联接。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分层布置的雾炮车装置,其特征是:水箱(8)设置为矩形盒状体并且水箱(8)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与拖车(1)联接,水箱(8)分别设置为通过管道与潜水泵(6)和上水泵(7)联接并且水箱(8)的内侧面部设置为与热风机(91)相对应分布。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分层布置的雾炮车装置,其特征是:动力源(9)设置为具有电池、液压泵和发动机的集成体并且动力源(9)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与拖车(1)联接,动力源(9)的电池设置为通过开关与热风机(91)联接并且动力源(9)的液压泵分别设置为通过控制阀门与雾炮(3)、支撑伸缩缸(4)、潜水泵(6)和上水泵(7)联接。13.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分层布置的雾炮车装置,其特征是:雾炮(3)设置为包含
有具有液压马达排气扇的筒部(31)和耳座部(32)并且筒部(31)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与耳座部(32)联接,筒部(31)的下端端面前部设置为通过销轴与支撑伸缩缸(4)联接并且筒部(31)的下端端面后部设置为与托架(2)沉入式联接,筒部(31)的后部设置为与顶紧螺杆(94)联接并且雾炮(3)的液压马达的液压端口设置为通过控制阀门与动力源(9)联接,筒部(31)的前端端口部设置为与喷水装置(5)联接并且筒部(31)设置为管状体,耳座部(32)设置为具有双通孔体的板状体。14.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分层布置的雾炮车装置,其特征是:在托架(2)的架部(21)的竖部上端端面部设置有凹槽体(22)并且在凹槽体(22)的侧壁上设置有螺纹孔体(23),架部(21)的横部下端端面部设置为与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祥张超窦松涛张孝宗解庆贺王震胡佩清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八局第二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