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配电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99202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02 09: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配电器。所述配电器包括机箱;配电杆,设置在所述机箱内,所述配电杆的一端与所述配电器外部的供电线路电连接;多个断路器,设置在所述机箱内并与多个设置在所述配电器外部的多个负载一一对应设置,所述断路器的一端与所述配电杆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负载电连接,一个断路器与一个负载电连接形成一路配电电路,当配电结构中的其中一路配电电路或多路配电电路中的断路器出现问题时,只需更换或维修出现问题的断路器即可,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当其中一路的配电电路出现问题时,只能够更换整个配电结构的问题,有效降低了成本。了成本。了成本。

A distribu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配电器


[0001]本技术涉及配电器
,尤其涉及一种配电器。

技术介绍

[0002]相关技术中,5G通讯设备、数据中心在使用时,对体积、可更换、智能化有要求。现有的分路配电单元采用一块大线路板,上面分布有多路(如10路或者15路)控制计量单元,如果其中一路控制计量单元出现问题,则更换需要换整个线路板,而由于分路配电单元体积比较大,在现场进行更换操作比较困难。现有可插拔断路器的通断基本上是通过机构带动触头和手柄运动,实现短路的通断的,当线路出现故障时,在脱扣器或热脱扣器的推动下,机构带动触头打开切断电路,手柄由合闸位置变为分闸位置。
[0003]另外,现有断路器产品因是机械方式实现开合电流,不具有对电路的计量、监测、控制、通讯(即数据上传平台)等功能,也不能对电压、电流、电量、功率、漏电进行计量统计、实时监测、事件记录、定时通断控制、备电管理、本地或远程通讯、按时长、电压、电量下电,免责时段通断等功能。
[0004]再者,断路器在工作过程中,会有过电流或故障电流产生,断路器长时间通电工作,断路器内的发热元件会发热,多个断路器安装在配电器的机箱中,相邻两个断路器的外壳紧密贴合在一起,现有的插拔式断路器的散热效果较差,多个断路器的热量累积可能引起温升叠加,机箱内温度升高,热量不能及时散发出去。一方面,可能引起断路器跳闸,进而影响断路器的操作性能和可靠性;另一方面,可能对电器设备、操作人员等造成安全隐患。
[0005]在一些应用场景,比如说铁塔基站或者数据中心的配电中通常采用直流断路器作为过流或短路保护,采用接触器作为通断控制,因现有产品存在以上技术缺点,不能满足铁塔对负荷末端精细化管理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配电器,能够实现对断路器的智能化精细控制,结构紧凑且简单,具有良好的散热效果。
[0007]上述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0008]一种配电器,包括:
[0009]机箱;
[0010]配电杆,设置在所述机箱内,所述配电杆的一端与所述配电器外部的供电线路电连接;
[0011]多个断路器,设置在所述机箱内并与多个设置在所述配电器外部的多个负载一一对应设置,所述断路器的一端与所述配电杆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负载电连接。
[0012]可选地,所述断路器包括:
[0013]壳体;
[0014]线路板,设置在所述壳体内;
[0015]第一接线组件,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第一接线组件包括第一接口以及与所述第一接口电连接的第一接线板,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配电杆电连接;
[0016]第二接线组件,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第二接线组件包括第二接口以及与所述第二接口电连接的第二接线板和第三接线板,所述第二接口与所述配电杆电连接;
[0017]所述第一接线板、所述第二接线板或第三接线板与所述线路板电连接。
[0018]可选地,所述配电杆包括正极配电板和负极配电板,所述第一接口的一端与所述正极配电板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接线板电连接,所述第二接口的一端与所述负极配电板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接线板电连接。
[0019]可选地,所述第一接口设置在所述壳体的第一端,所述第一接线板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接口电连接,第二端与所述断路器的第一负载接口的电连接,所述第一接线板设置在所述线路板的一侧;
[0020]所述第二接口设置在所述壳体的第一端并与所述第一接口相对且间隔设置,所述第二接线板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接口电连接,第二端与所述线路板电连接,所述第三接线板的第一端与所述线路板电连接,第二端与所述断路器的第二负载接口电连接,所述第二接线板和第三接线板均设置在所述线路板的另一侧。
[0021]可选地,还包括第一弹性端子和第二弹性端子,所述第一弹性端子设置在所述第一负载接口与所述第一接线板的第二端之间,所述第一接线板的第二端抵接在所述第一弹性端子侧面,所述第二弹性端子设置在第二负载接口与所述第三接线板的第二端之间,所述第二接线板的第二端抵接在所述第二弹性端子的侧面。
[0022]可选地,所述线路板上设置有:
[0023]电能计量单元,用于计算电量;
[0024]通信单元,用于将所述线路板的信息上传至终端平台中,以及收取所述终端平台发送的信号;
[0025]短路保护单元,用于在所述断路器发生过电流或短路时,关闭断路器的总开关;
[0026]电源模块,用于驱动所述电能计量单元、通信单元以及短路保护单元工作。
[0027]可选地,所述通信单元包括通信接口,所述通信接口设置在所述壳体的第一端并位于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二接口之间,所述通信接口的一端与所述线路板电连接,所述配电器还包括通信连接板,所述通信连接板设置在所述机箱内,所述通信接口的另一端与所述通信连接板电连接。
[0028]可选地,所述线路板包括:
[0029]主板,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底侧,所述通信单元、所述电能计量单元和所述过电流和短路保护单元均设置在所述主板上,所述主板还设置有MCU;
[0030]电源板,设置在所述主板的上侧并与所述主板平行设置,所述电源模块设置在电源板上。
[0031]可选地,所述断路器的总开关为MOS开关,还包括位置检测结构,所述位置检测结构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并伸出所述壳体,用于检测所述断路器是否安装到位,当所述断路器安装到位前,所述MOS开关关闭,当所述断路器安装到位后,所述MOS开关打开。
[0032]可选地,还包括散热结构,所述散热结构设置在壳体上,用于对断路器进行散热。
[0033]可选地,所述散热结构包括;
[0034]第一排热槽,凹设在所述断路器的壳体的宽度和长度方向所在的侧面上,并且,所述第一排热槽沿所述断路器的插拔方向延伸设置;
[0035]第二排热槽,凹设在所述壳体的高度方向与长度方向所在的侧面上,并且,所述第二排热槽沿与所述第一排热槽垂直的方向延伸设置;
[0036]第三排热槽,凹设在所述壳体的设置有第一排热槽的侧面上,并且,所述第三排热槽沿与所述第一排热槽垂直的方向延伸设置。
[003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0038]本技术提供的配电器包括机箱、配电杆和多个断路器。配电杆设置在机箱内,配电杆的一端与配电器外部的供电线路电连接。多个断路器设置在机箱内并与多个设置在配电器外部的多个负载一一对应设置,断路器的一端与配电杆电连接,另一端与负载电连接,一个断路器与一个负载电连接形成一路配电电路,当配电结构中的其中一路配电电路或多路配电电路中的断路器出现问题时,只需更换或维修出现问题的断路器即可,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当其中一路的配电电路出现问题时,只能够更换整个配电结构的问题,有效降低了成本。
附图说明
[0039]图1是本技术具体实施例提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配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机箱(400);配电杆,设置在所述机箱(400)内,所述配电杆的一端与所述配电器外部的供电线路电连接;多个断路器(300),设置在所述机箱(400)内并与多个设置在所述配电器外部的多个负载一一对应设置,所述断路器(300)的一端与所述配电杆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负载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断路器包括:壳体(1);线路板(4),设置在所述壳体(1)内;第一接线组件(2),设置在所述壳体(1)内,所述第一接线组件(2)包括第一接口(21)以及与所述第一接口(21)电连接的第一接线板(22),所述第一接口(21)与所述配电杆电连接;第二接线组件(3),设置在所述壳体(1)内,所述第二接线组件(3)包括第二接口(31)以及与所述第二接口(31)电连接的第二接线板(32)和第三接线板(33),所述第二接口(31)与所述配电杆电连接;所述第一接线板(22)、所述第二接线板(32)或第三接线板(33)与所述线路板(4)电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配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电杆包括正极配电板(501)和负极配电板(502),所述第一接口(21)的一端与所述正极配电板(501)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接线板(22)电连接,所述第二接口(31)的一端与所述负极配电板(502)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接线板(32)电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配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口(21)设置在所述壳体(1)的第一端,所述第一接线板(22)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接口(21)电连接,第二端与所述断路器的第一负载接口(200)的电连接,所述第一接线板(22)设置在所述线路板(4)的一侧;所述第二接口(31)设置在所述壳体(1)的第一端并与所述第一接口(21)相对且间隔设置,所述第二接线板(32)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接口(31)电连接,第二端与所述线路板(4)电连接,所述第三接线板(33)的第一端与所述线路板(4)电连接,第二端与所述断路器的第二负载接口(201)电连接,所述第二接线板(32)和第三接线板(33)均设置在所述线路板(4)的另一侧。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配电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弹性端子(51)和第二弹性端子(52),所述第一弹性端子(51)设置在所述第一负载接口(200)与所述第一接线板(22)的第二端之间,所述第一接线板(22)的第二端抵接在所述第一弹性端子(51)侧面,所述第二弹性端子(52)设置在第二负载接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兰晶熊周督繆作华周广平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脉联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