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冷设备及具有其的充冷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99146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02 09: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充冷设备及具有其的充冷系统,充冷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制冷机组,所述制冷机组包括连接形成制冷回路的压缩机、冷凝器、节流元件和和蒸发器,所述冷凝器位于所述充冷设备的顶部;集冷组件,所述集冷组件包括集冷箱、位于所述集冷箱内的载冷液,所述蒸发器位于所述集冷箱中,或所述蒸发器通过传热介质与所述载冷液进行热交换;充冷组件,所述充冷组件包括与所述集冷箱连通的出液管、与所述集冷箱连通的回液管、充冷泵;所述充冷泵位于所述出液管和与所述集冷箱的连接处,或位于所述回液管与所述集冷箱的连接处,或连接于所述出液管上,或连接于所述回液管上;电控单元,与所述制冷机组和所述充冷泵均通讯连接。与所述制冷机组和所述充冷泵均通讯连接。与所述制冷机组和所述充冷泵均通讯连接。

Cooling equipment and cooling system with 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充冷设备及具有其的充冷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物流配送
,尤其涉及一种充冷设备及具有其的充冷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新鲜的农产品运输在物流配送中的占比越来越大,由于其运输过程中需要冷藏或冷冻,一般被称为冷链物流(Cold Chain Logistics),通常指冷藏冷冻类食品在生产、贮藏运输、销售,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食品质量,减少食品损耗的一项系统工程。
[0003]现有技术中,采用蓄冷式冷藏箱运输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无需消耗汽油,减轻汽车的负担。蓄冷式冷藏箱需要充冷设备给其提供冷量,普通的充冷设备,由于制冷机组的布局不合理,冷凝器散热效果差,导致制冷效果差。
[0004]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进的充冷设备及具有其的充冷系统,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充冷设备及具有其的充冷系统。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充冷设备,包括:
[0008]至少一个制冷机组,所述制冷机组包括连接形成制冷回路的压缩机、冷凝器、节流元件和和蒸发器,所述蒸发器为板状的蒸发器,所述冷凝器位于所述充冷设备的顶部;
[0009]集冷组件,所述集冷组件包括集冷箱、位于所述集冷箱内的载冷液,所述集冷箱由所述板状的蒸发器围设形成;或所述板状的蒸发器位于所述集冷箱中,并将所述集冷箱划分为若干集冷区;
[0010]充冷组件,所述充冷组件包括与所述集冷箱连通的出液管、与所述集冷箱连通的回液管、充冷泵;所述充冷泵位于所述出液管和与所述集冷箱的连接处,或位于所述回液管与所述集冷箱的连接处,或连接于所述出液管上,或连接于所述回液管上;
[0011]电控单元,与所述制冷机组和所述充冷泵均通讯连接。
[0012]进一步地,所述冷凝器包括换热器和与所述电控单元通讯连接的风机,所述风机朝所述充冷设备的顶部出风。
[0013]进一步地,所述充冷设备包括机壳、位于所述机壳内将所述机壳内部分为上隔间与下隔间的隔板;所述换热器设置于围设形成所述上隔间的侧壁上,所述风机设置于围设形成所述上隔间的顶壁上;
[0014]或,所述充冷设备包括机壳、位于所述机壳内将所述机壳内部分为上隔间与下隔间的隔板;所述换热器和所述风机均设置于围设形成所述上隔间的顶壁上,围设形成所述上隔间的侧壁上设有通风孔;
[0015]或,所述充冷设备包括机壳、位于所述机壳内将所述机壳内部分为上隔间与下隔间的隔板;围设形成所述上隔间的侧壁上设有通风孔,所述换热器位于所述上隔间内,所述风机设置于围设形成所述上隔间的顶壁上。
[0016]进一步地,所述机壳包括围设形成所述上隔间的一对长侧壁和一对短侧壁,所有的所述换热器对称分布于一对长侧壁上。
[0017]进一步地,所述出液管、回液管分别连接于不同的集冷区。
[0018]进一步地,若干集冷区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布,出液管与回液管分别连接于两端的两个集冷区。
[0019]进一步地,所述电控单元位于所述上隔间内,所述机壳上设有窗口。
[0020]进一步地,所述电控单元包括电控接口端,所述电控接口端包括用以与需冷单元的对接端实现物理连接的卡持部、用以给需冷单元供电的一对供电端子、用以获取需冷单元充冷信息的一对通讯端子。
[0021]进一步地,一对供电端子、一对通讯端子均匀分布于所述卡持部的周围。
[0022]一种充冷系统,包括上述充冷设备和需冷箱,需冷箱包括蓄冷组件、对所述蓄冷组件进行充冷的充冷通道,所述充冷通道与所述出液管和所述回液管构成供所述载冷液流通的循环回路。
[002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充冷设备,通过将所述冷凝器位于所述充冷设备的顶部,优化了其散热效果,使得制冷机组的制冷效果较好。
附图说明
[0024]图1是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充冷设备的立体图;
[0025]图2是图1去除冷凝器和围设形成下隔间的侧壁的示意图,同时省略了部分连接管路;
[0026]图3是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集冷箱和板式换热器的连接方式;
[0027]图4是图1的局部放大图;
[0028]图5是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集冷箱与蒸发器和充冷组件的配合示意图。
[0029]其中,100

充冷设备,1

机壳,11

隔板,2

制冷机组,21

冷凝器,211

换热器,212

风机,22,22
’‑
蒸发器,3

集冷组件,31,31
’‑
集冷箱,311

顶壁,312

侧壁,313

加液口,314

排污口,32

并联管,33

集冷区,4

充冷组件,41

充冷泵,42

充冷接头,43

出液管,44

回液管,5

叉车口,6

电控单元,61

卡持部,62

供电端子,63

通讯端子。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技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
[0031]在本技术的各个图示中,为了便于图示,结构或部分的某些尺寸会相对于其它结构或部分夸大,因此,仅用于图示本技术的主题的基本结构。
[0032]为方便描述,按照充冷设备100在实际使用过程的方位,定义下方和上方。
[0033]如图1~图5所示,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充冷设备100,用以给需冷箱提供冷
量。所述充冷设备100包括机壳1、制冷机组2、集冷组件3、向需冷箱提供冷量的充冷组件4及电控单元(未图示)。所述机壳1对其他元件起到收纳和保护的作用,所述电控单元与其他电控元件均通讯连接,以控制所述充冷设备100的运行。
[0034]其中,所述制冷机组2是产生冷量的单元,通常根据需要选择所述制冷机组2的功率和数量。例如,所述制冷机组2包括连接形成供制冷剂循环流动的制冷回路的压缩机、冷凝器21、节流元件和蒸发器22,所述蒸发器22包括第一工作流体通道和第二工作流体通道,所述第一工作流体通道连接于所节流元件和所述压缩机之间,所述第二工作流体通道内的流体的温度高于第一工作流体通道内的制冷剂的温度时,两种流体进行热交换,制冷剂将冷量传递给第二工作流体通道内的流体。所述蒸发器包括但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充冷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制冷机组,所述制冷机组包括连接形成制冷回路的压缩机、冷凝器、节流元件和和蒸发器,所述蒸发器为板状的蒸发器,所述冷凝器位于所述充冷设备的顶部;集冷组件,所述集冷组件包括集冷箱、位于所述集冷箱内的载冷液,所述集冷箱由所述板状的蒸发器围设形成;或所述板状的蒸发器位于所述集冷箱中,并将所述集冷箱划分为若干集冷区;充冷组件,所述充冷组件包括与所述集冷箱连通的出液管、与所述集冷箱连通的回液管、充冷泵;所述充冷泵位于所述出液管和与所述集冷箱的连接处,或位于所述回液管与所述集冷箱的连接处,或连接于所述出液管上,或连接于所述回液管上;电控单元,与所述制冷机组和所述充冷泵均通讯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包括换热器和与所述电控单元通讯连接的风机,所述风机朝所述充冷设备的顶部出风。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充冷设备包括机壳、位于所述机壳内将所述机壳内部分为上隔间与下隔间的隔板;所述换热器设置于围设形成所述上隔间的侧壁上,所述风机设置于围设形成所述上隔间的顶壁上;或,所述充冷设备包括机壳、位于所述机壳内将所述机壳内部分为上隔间与下隔间的隔板;所述换热器和所述风机均设置于围设形成所述上隔间的顶壁上,围设形成所述上隔间的侧壁上设有通风孔;或,所述充冷设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北军彭显正陈金红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雪波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