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提高桩底竖向承载力的预制管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990824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02 09: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提高桩底竖向承载力的预制管桩,包括中空的桩体,所述桩体的上部的内径相同,所述桩体的下部从距离桩底高度处至桩底的内径逐渐缩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提高预制管桩桩底部混凝土受力面积,从而提高预制管桩桩底竖向承载力,即在做预制管桩时,保持上部与现有预制管桩不变,从距预制管桩底部h处开始逐渐加大混凝土部分,直至管桩桩底,得到的预制管桩较以往预制管桩桩底混凝土厚度增大t,预制管桩桩底混凝土受力面积也随之增大,从而提高预制管桩桩底竖向承载力。从而提高预制管桩桩底竖向承载力。从而提高预制管桩桩底竖向承载力。

A prefabricated pipe pile which can improve the vertical bearing capacity of pile botto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提高桩底竖向承载力的预制管桩


[0001]本技术涉及桥梁施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提高桩底竖向承载力的预制管桩。

技术介绍

[0002]桥梁在人们的交通生活中不可替代,桥梁的存在方便人们的日常生活,解决跨水或越谷等地之间的交通问题,发挥重要作用。桩作为桥梁的一部分,承担着桥梁的竖向承载力,因此,桩的竖向承载力即决定了桥的竖向承载力。近些年,装配式的推广,使桥梁等工程的建设速度大幅提高,预制构件也得到广泛应用。其中预制管桩因为施工简单,施工周期短,技术难度低,环保效益高,且可以大幅度降低成本,节约钢筋等优点,被经常应用于桥梁建设中。目前所用的预制管桩,内径往往沿桩长是固定的,导致桩底混凝土受力面积小,能够承受的竖向承载力较低,而预制管桩的竖向承载力即决定了装配式桥的竖向承载力,因此,提高预制管桩的竖向承载力十分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基于上述内容,有必要提供一种可提高桩底竖向承载力的预制管桩,以解决以往预制管桩桩底竖向承载力较低的问题。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可提高桩底竖向承载力的预制管桩,包括中空的桩体,所述桩体的上部的内径相同,所述桩体的下部从距离桩底h高度处至桩底的内径逐渐缩小,h的范围为其中,F为预制管桩的竖向承载力,τ为桩体混凝土材料的设计容许切应力,D1为桩体的外径,D2为桩体距离桩底的高度大于h的部分的内径,t为桩体桩底的厚度差,该厚度差为所述桩体桩底的厚度与桩体距离桩底的高度大于h的部分的厚度之差。
[0006]进一步的,所述桩体桩底的厚度差t的范围为其中,[σ]为桩体混凝土材料的容许压应力,d

为桩体桩底应留出下管的直径。
[000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08]1、本技术提出的预制管桩,较现有的预制管桩而言,可以提高预制管桩桩底竖向承载力,其具体是通过提高预制管桩桩底部混凝土受力面积,加大桩体桩底混凝土厚度,来提高预制管桩桩底竖向承载力。
[0009]2、本技术能够适用于多种直径的预制管桩,且施工方便,结构简单,操作便利,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本技术的纵向行剖面图。
[0011]图2是图1中1

1处的横向剖面图。
[0012]图3是图1中2

2处的横向剖面图。
[0013]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
具体实施方式
[0014]请参阅图1

3,在本技术的一种较佳实施方式中,一种可提高桩底竖向承载力的预制管桩,包括中空的桩体,所述桩体的上部的内径相同,所述桩体的下部从距离桩底h高度处至桩底的内径逐渐缩小,h的范围为其中,F为预制管桩的竖向承载力,τ为桩体混凝土材料的设计容许切应力,D1为桩体的外径,D2为桩体距离桩底的高度大于h的部分的内径,t为桩体桩底的厚度差,该厚度差为所述桩体桩底的厚度与桩体距离桩底的高度大于h的部分的厚度之差。进一步的,所述桩体桩底的厚度差t的范围为其中,[σ]为桩体混凝土材料的容许压应力,d

为桩体桩底应留出下管的直径。
[0015]本技术通过提高预制管桩桩底部混凝土受力面积,从而提高预制管桩桩底竖向承载力,即在做预制管桩时,保持上部与现有预制管桩不变,从距预制管桩底部h处开始逐渐加大混凝土部分,直至管桩桩底,得到的预制管桩较以往预制管桩桩底混凝土厚度增大t,预制管桩桩底混凝土受力面积也随之增大,从而提高预制管桩桩底竖向承载力。
[0016]对于本技术的预制管桩,h和t的取值范围是通过如下方法确定。
[0017]首先是桩体桩底的厚度差t的确定:
[0018]①
假定选取底部应留出下管的直径d

,为了方便下管灌注混凝土,d≥d

,其中,d为预制管桩桩底的内径,且,d=D2‑
2t,故,
[0019]②
假定预制管桩竖向承载力是F,由于需要考虑混凝土的容许压应力[σ],因此有其中,A是混凝土受压面积,故有,从而可以推导出,
[0020]综上
①②
所述,t的取值范围为
[0021]其次是h(也称为预制管桩厚度增加的高度)取值范围的确定:
[0022]为了防止底部多出来的混凝土厚度不被剪坏,应满足其中,A'为所承受剪力的面积,F'为桩体桩底多出来t厚度的混凝土所承受的力,
由此得出即为h的取值范围。
[0023]本技术所设计的预制管桩的制作过程如下:
[0024]步骤一,根据预制管桩安装平台处与预制管桩连接情况,确定预制管桩的内外直径大小,即D1,D2的大小。
[0025]步骤二,根据已知桥梁所需的最大竖向承载力F,以及所用灌混凝土管(下管)的直径大小d

,加之步骤一中预制管桩内外直径大小,带入厚度差t的公式,算出所需桩体桩底加厚的厚度差t的取值范围,然后选取合适的t值。
[0026]步骤三,根据选取桩体桩底的厚度差t,带入上文计算后得出预制管桩厚度增加的高度h的取值范围,然后选取合适的h值。
[0027]步骤四,根据预制管桩内外直径大小,桩体桩底加厚的厚度差t,以及厚度增加的高度h,制作预制管桩的模具。即从距桩底h处开始逐渐向内减少内径,直至底部让内径变为D2‑
2t,而上部与原预制管桩一致。
[0028]步骤五,模具制作完毕,将钢筋笼放入模具中后,将下管深入模具内侧直至桩底,灌入混凝土,干后即完成制作。
[0029]上述说明是针对本技术较佳可行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但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的专利申请范围,凡本技术所提示的技术精神下所完成的同等变化或修饰变更,均应属于本技术所涵盖专利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提高桩底竖向承载力的预制管桩,包括中空的桩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桩体的上部的内径相同,所述桩体的下部从距离桩底h高度处至桩底的内径逐渐缩小,h的范围为其中,F为预制管桩的竖向承载力,τ为桩体混凝土材料的设计容许切应力,D1为桩体的外径,D2为桩体距离桩底的高度大于h的部分的内径,t为桩体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华农纪源王希瑞王龙林于孟生杨雨厚何清黎力韬施培华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交科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