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加载的简易反力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320953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3 15:00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加载的简易反力架装置,包括底板、反力横梁、拉压力传感器、水准泡和垫块,底板的顶面两侧均安装有第一螺杆,两根第一螺杆之间连接有反力横梁,两根第一螺杆上分别安装有第一上调节螺母和第一下调节螺母,反力横梁位于第一上调节螺母和第一下调节螺母之间;反力横梁上还设置有第二螺杆,第二螺杆上安装有第二上调节螺母和第二下调节螺母;拉压力传感器套设于第二螺杆上,水准泡设置在反力横梁上,垫块设置在底板上。本技术的可加载的简易反力架装置,既可以起到反力架作用,又可以方便的在反力架上直接施加额定大小的应力;安装方便快捷,结构设计牢固,操作简单高效、经济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土木建筑工程,具体涉及一种可加载的简易反力架装置


技术介绍

1、在土木建筑工程领域进行工程实践和科学研究时,反力架是工程现场和室内试验必不可少的实验装备。例如申请号为201810469133.1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自平衡可调节力学加载试验装置,其包括加载机构和底座,还包括水平调节机构、竖直调节机构和支座,竖直调节机构设置在底座上方,竖直调节机构的上端设置有加载机构,加载机构包括反力梁、加载块、加载螺杆和压力传感器,反力梁在水平方向上等间距开设有第一调节孔,加载螺杆通过加载块设置在反力梁上,压力传感器设置在加载螺杆的下端;底座在水平方向上等间距开设有第二调节孔,支座通过支座固定螺栓和第二调节孔设置在底座上,支座包括支座杆和设置在支座杆上端部的试件放置台。虽然这种试验装置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加载力难以控制、数据无法实时显示和加载方式固定的问题,但这种试验装置不便于安装和拆卸,并且制造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加载的简易反力架装置,实现了加载和反力架装置的一体化,设备安装简单操作方便。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加载的简易反力架装置,包括底板、反力横梁、拉压力传感器、水准泡和垫块,所述底板上设有两个螺纹孔,两个所述螺纹孔内均安装有第一螺杆,所述反力横梁上设有与所述第一螺杆相对应的两个第一贯穿孔,所述反力横梁通过所述第一贯穿孔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一螺杆上,两根所述第一螺杆上分别安装有第一上调节螺母和第一下调节螺母,所述反力横梁位于所述第一上调节螺母和所述第一下调节螺母之间;所述反力横梁上还设有位于两个所述第一贯穿孔之间的第二贯穿孔,所述第二贯穿孔内设置有第二螺杆,所述第二螺杆上安装有位于所述反力横梁上方的第二上调节螺母和位于所述反力横梁下方的第二下调节螺母;所述拉压力传感器套设于所述第二螺杆上且于所述反力横梁的下方,所述水准泡设置在所述反力横梁上,所述垫块设置在所述底板上。

3、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螺杆和所述第二螺杆的顶部均设置有用于插入旋转柱的旋转插孔。

4、进一步的,所述底板的顶部设置有两个安装螺母,两个所述安装螺母分别与两个所述螺纹孔相对应。

5、进一步的,所述底板为不锈钢方形平板,两个所述螺纹孔分别位于所述底板顶部两侧的中间部位,所述垫块位于所述底板的中心部,所述垫块与所述第二螺杆上下对应设置。

6、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贯穿孔和所述第二贯穿孔分别为直径大于所述第一螺杆和所述第二螺杆直径的圆孔。

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螺杆的下端螺纹连接在所述螺纹孔内,且所述第一螺杆的下端面与所述底板的底面平齐。

8、进一步的,所述压力传感器为膜盒式的拉压力传感器。

9、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0、本技术的可加载的简易反力架装置,由简单的螺杆、螺母、底板和横梁构成装置,实现了加载和反力架装置的一体化,既可以起到反力架作用,又可以方便的在反力架上直接施加额定大小的应力;本技术的反力架装置安装方便快捷,结构设计牢固,操作简单高效、经济成本低。

11、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技术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加载的简易反力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反力横梁(2)、拉压力传感器(3)、水准泡(4)和垫块(11),所述底板上设有两个螺纹孔(1.1),两个所述螺纹孔内均安装有第一螺杆(5),所述反力横梁上设有与两根所述第一螺杆相对应的两个第一贯穿孔(2.1),所述反力横梁通过所述第一贯穿孔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一螺杆上,两根所述第一螺杆上分别安装有第一上调节螺母(6)和第一下调节螺母(7),所述反力横梁(2)位于所述第一上调节螺母和所述第一下调节螺母之间;所述反力横梁上还设有位于两个所述第一贯穿孔之间的第二贯穿孔(2.2),所述第二贯穿孔内设置有第二螺杆(8),所述第二螺杆上安装有位于所述反力横梁上方的第二上调节螺母(9)和位于所述反力横梁下方的第二下调节螺母(10);所述拉压力传感器套设于所述第二螺杆上且于所述反力横梁的下方,所述水准泡设置在所述反力横梁上,所述垫块设置在所述底板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简易反力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杆和所述第二螺杆的顶部均设置有用于插入旋转柱的旋转插孔(1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简易反力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的顶部设置有两个安装螺母(13),两个所述安装螺母分别与两个所述螺纹孔相对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简易反力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为不锈钢方形平板,两个所述螺纹孔分别位于所述底板顶部两侧的中间部位,所述垫块位于所述底板的中心部,所述垫块与所述第二螺杆上下对应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简易反力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贯穿孔和所述第二贯穿孔分别为直径大于所述第一螺杆和所述第二螺杆直径的圆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简易反力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杆的下端螺纹连接在所述螺纹孔内,且所述第一螺杆的下端面与所述底板的底面平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简易反力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传感器为膜盒式的拉压力传感器。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加载的简易反力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反力横梁(2)、拉压力传感器(3)、水准泡(4)和垫块(11),所述底板上设有两个螺纹孔(1.1),两个所述螺纹孔内均安装有第一螺杆(5),所述反力横梁上设有与两根所述第一螺杆相对应的两个第一贯穿孔(2.1),所述反力横梁通过所述第一贯穿孔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一螺杆上,两根所述第一螺杆上分别安装有第一上调节螺母(6)和第一下调节螺母(7),所述反力横梁(2)位于所述第一上调节螺母和所述第一下调节螺母之间;所述反力横梁上还设有位于两个所述第一贯穿孔之间的第二贯穿孔(2.2),所述第二贯穿孔内设置有第二螺杆(8),所述第二螺杆上安装有位于所述反力横梁上方的第二上调节螺母(9)和位于所述反力横梁下方的第二下调节螺母(10);所述拉压力传感器套设于所述第二螺杆上且于所述反力横梁的下方,所述水准泡设置在所述反力横梁上,所述垫块设置在所述底板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简易反力架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红明覃冠华卢有谦李臣光张红日袁以堂巫志文韦思韦昌富杨果林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交科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