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冠醚手性邻二胺化合物与过渡金属配合物和手性联芳基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3990713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02 09: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不对称合成技术领域,公开了含冠醚手性邻二胺化合物与过渡金属配合物和手性联芳基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该含冠醚手性邻二胺化合物具有式(1)所示的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含冠醚手性邻二胺化合物能够作为手性配体用于过渡金属催化芳基卤代物与芳基硼酸的不对称Suzuki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含冠醚手性邻二胺化合物与过渡金属配合物和手性联芳基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不对称合成
,具体涉及含冠醚手性邻二胺化合物与过渡金属配合物和手性联芳基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技术介绍

[0002]联芳基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天然产物、药物分子中间体以及功能材料分子中,钯催化的不对称Suzuki

Miyaura反应是构筑联芳基化合物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之一。因此,发展应用于不对称Suzuki

Miyaura反应中的高效手性配体成为近年来这一领域的研究热点。
[0003]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手性单膦配体、手性双膦配体、手性卡宾配体等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不对称Suzuki

Miyaura反应,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是,手性含氮配体在不对称Suzuki

Miyaura反应中的报道还十分有限。
[0004]与膦配体和卡宾配体相比,手性邻二胺配体化学稳定性较高,易于大量制备,催化反应的条件也并不苛刻,且在已报道的不对称催化反应中表现出优秀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含冠醚手性邻二胺化合物,其特征在于,该化合物具有式(1)所示的结构:其中,在式(1)中,R1和R2各自独立地选自氢、氟、氯、硝基、羟基、乙酰氨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
10
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8的烷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7‑
21
的芳苄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
20
的芳基;且R1和R2中任选存在的取代基各自独立地选自氢、卤素原子、硝基、甲基、甲氧基、三氟甲基、羟基和乙酰氨基中的至少一种;Ar为取代或未取代的C6‑
20
的芳基;且Ar中任选存在的取代基各自独立地选自氢、氟、氯、硝基、羟基、乙酰氨基、C1‑
10
的烷基、由1

10个氟原子取代的C1‑
10
的烷基、由1

10个氯原子取代的C1‑
10
的烷基、由1

10个羟基取代的C1‑
10
的烷基、由1

10个乙酰氨基取代的C1‑
10
的烷基、C1‑8的烷氧基、由1

10个氟原子取代的C1‑8的烷氧基、由1

10个氯原子取代的C1‑8的烷氧基、由1

10个羟基取代的C1‑8的烷氧基、C7‑
21
的芳苄基、由1

10个氟原子取代的C7‑
21
的芳苄基、由1

10个氯原子取代的C7‑
21
的芳苄基、由1

10个羟基取代的C7‑
21
的芳苄基、由1

10个甲基取代的C7‑
21
的芳苄基、由1

10个三氟甲基取代的C7‑
21
的芳苄基、由1

10个硝基取代的C7‑
21
的芳苄基、由1

10个乙酰氨基取代的C7‑
21
的芳苄基、由1

10个甲氧基取代的C7‑
21
的芳苄基、C6‑
20
的芳基、由1

10个氟原子取代的C6‑
20
的芳基、由1

10个氯原子取代的C6‑
20
的芳基、由1

10个羟基取代的C6‑
20
的芳基、由1

10个甲基取代的C6‑
20
的芳基、由1

10个三氟甲基取代的C6‑
20
的芳基、由1

10个硝基取代的C6‑
20
的芳基、由1

10个乙酰氨基取代的C6‑
20
的芳基、由1

10个甲氧基取代的C6‑
20
的芳基中的至少一种;n为1、2、3、4或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冠醚手性邻二胺化合物,其中,在式(1)中,R1和R2各自独立地选自氢、氟、氯、硝基、取代或者未取代的C1‑6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4的烷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7‑
17
芳苄基、取代或者未取代的C6‑
16
的芳基;且R1和R2中任选存在的取代基各自独立地选自氢、氟、氯、硝基、甲基、甲氧基、三氟甲基、羟基和乙酰氨基中的至少一种;Ar为取代或未取代的C6‑
16
的芳基;且Ar中任选存在的取代基各自独立地选自氢、氟、氯、硝基、羟基、乙酰氨基、C1‑6的烷基、由1

5个氟原子取代的C1‑6的烷基、由1

5个氯原子取代的C1‑6的烷基、由1

5个羟基取代的C1‑6的烷基、由1

5个乙酰氨基取代的C1‑6的烷基、C1‑4的烷氧基、由1

5个氟原子取代的C1‑4的烷氧基、由1

5个氯原子取代的C1‑4的烷氧基、由1

5个羟基取代的C1‑4的烷氧基、C7‑
17
的芳苄基、由1

5个氟原子取代的C7‑
17
的芳苄基、由1

5个氯原子取代的C7‑
17
的芳苄基、由1

5个羟基取代的C7‑
17
的芳苄基、由1

5个甲基取代的C7‑
17
的芳苄基、由1

5个三氟甲基取代的C7‑
17
的芳苄基、由1

5个硝基取代的C7‑
17
的芳苄基、由1

5个乙酰氨
基取代的C7‑
17
的芳苄基、由1

5个甲氧基取代的C7‑
17
的芳苄基、C6‑
16
的芳基、由1

5个氟原子取代的C6‑
16
的芳基、由1

5个氯原子取代的C6‑
16
的芳基、由1

5个羟基取代的C6‑
16
的芳基、由1

5个甲基取代的C6‑
16
的芳基、由1

5个三氟甲基取代的C6‑
16
的芳基、由1

5个硝基取代的C6‑
16
的芳基、由1

5个乙酰氨基取代的C6‑
16
的芳基、由1

5个甲氧基取代的C6‑
16
的芳基中的至少一种;n为1、2、3、4或5;优选地,在式(1)中,R1和R2各自独立地选自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青华罗祎迩何艳梅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