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99061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02 09:35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导电边框和第一天线单元,该导电边框围绕该电子设备的外围设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天线单元包括: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该第一导电层和该第二导电层在该电子设备的厚度方向上间隔设置;导电连接部,该导电连接部用于连接该第一导电层和该第二导电层;以及第一导电边框,该第一导电边框为该导电边框的一部分,其中,该第一导电层和该第一导电边框之间存在第一缝隙,该导电连接部、该第一导电边框、该第一导电层和该第二导电层围设成第一腔体。由此,可以通过该第一导电层和该第一导电边框之间的第一缝隙辐射或接收电磁波,从而无需在金属板表面开槽,提高了金属板的完整性。提高了金属板的完整性。提高了金属板的完整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子设备


[0001]本申请实施例涉及天线
,尤其涉及一种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0002]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多输入多输出(multi input multi output,MIMO)天线技术在电子设备上的应用愈加广泛,天线数量成倍增加,覆盖频段越来越多。电子设备产品尤其是金属工业设计(industry design,ID)的电子设备依然要求很高的结构紧凑性。而最近的电子设备设计趋势是更高的屏占比、更多的多媒体器件以及更大的电池容量,这些设计使得天线空间被急剧压缩。
[0003]缝隙天线是在导体面上开缝形成的天线,电磁波通过缝隙向外部空间辐射。缝隙天线具有低剖面,可集成化等特点,受到了人们广泛关注与研究。
[0004]其中,可以将缝隙天线用于终端设备,以实现终端设备的小型化。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解决了天线单元占用空间过大的问题。
[000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7]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导电边框和第一天线单元,该导电边框围绕该电子设备的外围设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天线单元包括: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该第一导电层和该第二导电层在该电子设备的厚度方向上间隔设置;导电连接部,该导电连接部用于连接该第一导电层和该第二导电层;以及第一导电边框,该第一导电边框为该导电边框的一部分,其中,该第一导电层和该第一导电边框之间存在第一缝隙,该导电连接部、该第一导电边框、该第一导电层和该第二导电层围设成第一腔体。由此,所述导电连接部、所述第一导电边框、所述第一导电层和所述第二导电层围设成第一腔体,所述第一导电层和所述第一导电边框间隔设置并形成所述第一腔体的第一缝隙,使得第一天线单元可以通过该第一缝隙辐射或接收电磁波,从而无需在金属板表面开槽,提高了金属板的完整性。
[0008]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该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一馈电单元,该第一馈电单元通过该第一导电层为该第一天线单元馈电,其中,该第一馈电单元与该第一导电层电连接或耦合连接。由此,馈电方式更加灵活。
[0009]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该电子设备还包括接地板,该第二导电层与该接地板电连接或耦合连接,该第一天线单元通过该第二导电层接地。由此,第一天线单元结构简单,便于组装。
[0010]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该电子设备还包括接地板,该接地板形成该第二导电层。由此,可以将电子设备的接地板复用于第一天线单元,无需另外设置其他的金属部件,可降低天线的制造成本,更节省空间。该电子设备还包括中框,该接地板设置在该中框上,且设置于中框朝向第一导电层的一侧。导电边框可以是该中框的一部分。
[0011]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该电子设备还包括金属后盖,该金属后盖形成该第一导
电层。由此,可以将金属后盖复用于第一天线单元,作为第一天线单元的一部分,无需另外设置其他的金属部件,可降低天线的制造成本,更节省空间。
[0012]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该电子设备还包括显示模组,该显示模组朝向该接地板的一侧设有该第一导电层。由此,可以在显示模组朝向接地板的一侧设置金属层作为第一天线单元的该第一导电层,结构简单,可降低天线的制造成本,更节省空间。还可以在显示模组朝向接地板的至少一部分表面上涂覆金属作为该第一导电层,例如在显示模组的衬板上涂覆金属。
[0013]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该导电连接部采用导电墙结构,该导电墙的两侧分别连接该第一导电层和该第二导电层。由此,导电墙结构连接更加稳定,且密封性能较好,避免能量泄露。
[0014]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该导电连接部包括多个点连接结构,相邻的点连接结构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该第一天线工作频段的中心频率对应的波长的二分之一。由此,点连接结构更节省电子设备的内部空间。
[0015]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该点连接结构为金属弹片,该金属弹片的两端分别连接该第一导电层和该第二导电层。
[0016]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该导电连接部在该第二导电层上的投影位于该第一导电层在该第二导电层上的投影范围内。
[0017]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该导电连接部在该承载板上的投影为曲线、折线或直线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由此,导电连接部的形状更灵活,便于安装。
[0018]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缝隙中填充有绝缘材料。该绝缘材料为聚碳酸酯和丙烯腈

丁二烯

苯乙烯共聚物和混合物PC/ABS材料。由此,进一步提高了电子设备外观的完整性。
[0019]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天线单元通过该第一缝隙辐射或接收电磁波。
[0020]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该电子设备还包括:该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二天线单元和第二馈电单元,该第二馈电单元为该第二天线单元馈电,其中,该第二天线单元包括:第一接地点,该第一接地点设于该导电边框上;第一辐射体,其中,该导电边框上设有第二缝隙,该第一接地点与该第二缝隙之间的导电边框形成该第一辐射体,该第一接地点用于为该第二天线单元接地。由此,在电子设备上可以设置多个天线,第一天线单元和第二天线单元可以同时工作,增强信号处理的可靠性、信号传输范围和吞吐量,改善通信质量。
[0021]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辐射体的至少一部分由该第一导电边框形成。由此,使得第二天线单元可以复用于第一天线单元,可以展宽该第一天线单元的带宽。
[0022]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滤波器件,该第二馈电单元通过该第一滤波器件与该第一辐射体电连接或耦合连接。由此,第一滤波器件可以滤除第一天线单元的信号,提高第一天线单元和第二天线单元之间的隔离度。
[0023]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二天线单元还包括:第二辐射体,该导电边框上设有第二缝隙,该第二缝隙与该第一缝隙之间的导电边框形成该第二辐射体;第二接地点,该第二接地点设于该第二辐射体上,用于为该第二天线单元接地。由此,设置第二辐射体,可以进一步改善通信质量。
[0024]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二馈电单元与该第二辐射体电连接。由此,第一辐射
体和第二辐射体采用分布式馈电,结构更简单。
[0025]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二辐射体通过第一缝隙与该第一辐射体耦合。由此,第二辐射体可以作为第一辐射体的寄生辐射体,可降低天线的制造成本。
[0026]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该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二滤波器件,该第二馈电单元通过该第二滤波器件与该第二辐射体电连接或耦合连接。由此,第二滤波器件可以过滤第一天线单元的信号,避免第一天线单元和第二天线单元同频,提高第一天线单元和第二天线单元之间的隔离度。
附图说明
[0027]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拆解结构示意图;
[0028]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天线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3为一种电子设备的背面视图;
[0030]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导电边框和第一天线单元,所述导电边框围绕所述电子设备的外围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天线单元包括: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所述第一导电层和所述第二导电层在所述电子设备的厚度方向上间隔设置;导电连接部,所述导电连接部用于连接所述第一导电层和所述第二导电层;以及第一导电边框,所述第一导电边框为所述导电边框的一部分,其中,所述导电连接部、所述第一导电边框、所述第一导电层和所述第二导电层围设成第一腔体,所述第一导电层和所述第一导电边框间隔设置并形成所述第一腔体的第一缝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一馈电单元,所述第一馈电单元通过所述第一导电层为所述第一天线单元馈电,其中,所述第一馈电单元与所述第一导电层电连接或耦合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

2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接地板,所述第二导电层与所述接地板电连接或耦合连接,所述第一天线单元通过所述第二导电层接地。4.根据权利要求1

2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接地板,所述接地板形成所述第二导电层。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金属后盖,所述金属后盖形成所述第一导电层。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显示模组,所述显示模组朝向所述接地板的一侧设有所述第一导电层。7.根据权利要求1

6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连接部采用导电墙结构,所述导电墙的两侧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导电层和所述第二导电层。8.根据权利要求1

6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连接部包括多个点连接结构,相邻的点连接结构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天线工作频段的中心频率对应的波长的二分之一。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点连接结构为金属弹片,所述金属弹片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导电层和所述第二导电层。10.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鹏飞王汉阳侯猛李建铭
申请(专利权)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