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隧道制冷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990085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02 09: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隧道制冷系统,在高海拔地区空气稀薄造成的隧道热传导的效率差,隧道前后温度差过大以及设备温度过高和漏电等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通向隧道内的外循环冷却水系统,外循环冷却水系统包括延伸在隧道内的洞外进水管和洞内出水管,洞外进水管将洞外的冷却水通向隧道内的冷却机组,洞内出水管将与冷却机组换热后的热水排出洞外,实现对冷却机组的循环换热。冷却机组包括循环连接的压缩机、换热器、膨胀阀和蒸发器,冷媒经过在压缩机、换热器、膨胀阀和蒸发器之间循环,实现蒸发器吸热,并通过换热器放热,洞外进水管和洞内出水管通过换热器与冷却机组的压缩机相连,进而外循环冷却水系统将换热器释放的热量排出洞外。冷却水系统将换热器释放的热量排出洞外。冷却水系统将换热器释放的热量排出洞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隧道制冷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隧道施工制冷
,特别是指一种隧道制冷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隧道制冷系统一般为,通过外冷却水冷却压缩机的冷媒,冷媒冷却内循环水,内循环水冷却空气的方式制冷。制冷方式为向隧道施工区域通冷风,通过热传导的方式从隧道前边向隧道后边对整个隧道进行冷却。
[0003]目前的隧道制冷系统存在的问题:(1)高海拔地区的空气密度较小,同等温差下相比海拔低的区域其热交换的速率较小。从隧道前端向后端进行热传递的效果较差。
[0004](2)前端温度较低,后端温度较高。后端的工作设备较多,产生热量较大,需要较低的工作温度来保持设备工作稳定。
[0005](3)设备在高海拔地区由于空气稀薄,大气压力较小,所以存在电气设备的通电线路漏电缺陷。
[0006]由于隧道内的换热效率需要提高,所以对于洞外冷却水的供水温度需要保持的较低。通常洞外冷却主要依靠冷却水塔进行空冷,散热效率不高,冷却水温度仍然较高,无法满足洞外冷却水温度的低温需求。特别是高原施工环境和低海拔地区差别较大,尤其是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隧道制冷系统,包括通向隧道内的外循环冷却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循环冷却水系统包括延伸在隧道内的洞外进水管(29)和洞内出水管(30),沿洞外进水管(29)和洞内出水管(30)的延伸方向并联有若干组冷却机组,冷却机组包括循环连接的压缩机(15)、换热器(8)、膨胀阀(2)和蒸发器(1),洞外进水管(29)和洞内出水管(30)通过换热器(8)与冷却机组的压缩机(15)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与所述蒸发器(1)相对设置有风机。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隧道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机组的换热器(8)与压缩机(15)之间并联有若干个蒸发器(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隧道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每组冷却机组的压缩机(15)与蒸发器(1)之间设置有若干个换热器(8)。5.根据权利要求1

4任一项所述的隧道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循环冷却水系统包括位于洞外的回水水箱(31)和洞外冷却水箱(28),回水水箱(31)和洞外冷却水箱(28)之间通过提升水泵(21)及冷却水塔(23)相连,所述洞外进水管(29)通过进水泵(20)与洞外冷却水箱(28)相连,洞内出水管(30)与回水水箱(31)相连。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隧道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泵(20)与隧道内的洞外进水管(1)之间依次设置有洞外压力传感器(19)、单向阀(18)和气压罐(17)。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隧道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洞外冷却水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超锋张凯杨兴亚叶蕾周小磊张龙飞高可可袁丹俞培德程绍磊郭志凯张建楠姜礼杰朱英曹宸旭张静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