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高地温隧道施工防治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713019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6 08: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隧道施工技术领域,更具体而言,涉及高原高地温隧道施工防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超前地质预报;S2、温度监测:包括炮孔温度、超前探孔温度;后方岩温、环境温度和掌子面温度;S3、高地温隧道施工降温:通风降温;喷雾洒水、冰块降温;S4、材料选型:在初喷后,全环设置3cm厚硬质聚氨酯泡沫保温板作为隔热层材料;S5、二衬配合比优化;S6、机械设备及施工人员的防护。该方法提高作业人员体感舒适度,改善施工环境条件,提高工作效率,为高地温隧道发明专利技术一种切实可行、科学合理、安全高效的施工防治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主要应用于高原高地温隧道施工防治方面。施工防治方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原高地温隧道施工防治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隧道施工
,更具体而言,涉及高原高地温隧道施工防治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国家基础建设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高原山岭隧道开始规划修建,建设面临着陡峻的高原地形、强烈的板块活动、频发的地质灾害、脆弱的生态环境、恶劣的气候条件等环境特征,沿线高地温分布范围广、段落长、洞内外温差大,具有施工难度大、施工成本高、安全风险高、施工降效严重、施工防治有效措施少等难点。
[0003]隧道的高地温不良地质,给隧道施工、运营带来极不利的影响。高温高湿低氧的作业环境,人员无法正常施工作业,极易发生脱水、呕吐眩晕、缺氧休克等。突然喷出的热水、热气,会造成施工机具、人员的伤亡等,同时机械设备在这种环境工作效率及使用寿命严重受损。高地温还会影响围岩的稳定性,高地温流体(气、液相)多沿节理密集带赋存、运移,由于其长期的活动,势必会增加基岩的节理或者加宽节理宽度,造成岩石的再次分解变形,从而影响隧道围岩的稳定性。同时炸药在高温及热水浸泡环境下产生膨胀、融化现象,溶化后产生刺激性硝铵气味,对人体伤害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高原高地温隧道施工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超前地质预报:以超前地质钻孔为主,辅以地质雷达、红外探水,结合地质调查、加深炮孔,对掌子面前方水文地质、岩温情况进行综合判定;S2、温度监测:包括炮孔温度:炮眼钻孔后孔底温度和装药前孔内温度;超前探孔温度:掌子面施工超前地质钻孔时测温,每次施工3个探孔,超前地质钻孔每施工10m,测温一次;后方岩温、环境温度:在距离掌子面不同距离的两侧边墙钻孔,测定孔口、孔内的温度,以及相应距离位置的环境温度;掌子面温度:测量爆破前岩面温度、环境温度,爆破后岩面温度、环境温度,出碴后环境温度、岩面温度;S3、高地温隧道施工降温:通风降温;喷雾洒水、冰块降温:在掌子面和距掌子面100m范围内进行喷雾,冷水管布置在高地温段边墙上,在洞外设制冰室配制冰机,把制作好的冰块分层放置在开挖作业面及衬砌作业面等作业人员相对集中地地段;S4、材料选型:在初喷后,全环设置3cm厚硬质聚氨酯泡沫保温板作为隔热层材料;岩温在50℃以下采用EVA防水板;50℃以上应采用耐高温、耐腐蚀防水材料;S5、二衬配合比优化;S6、机械设备及施工人员的防护。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原高地温隧道施工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有水段持续做红外探水预测,每次预报30m,搭接长度5m,超前探孔每次施做3孔,分布于拱顶、两侧边墙,钻孔长度50m,每次搭接长度10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原高地温隧道施工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每次开挖钻孔前,掌子面分部位检测15个炮眼的炮孔温度;超前探孔温度测量时,钻孔深度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文斌孙辉李五红白国峰乔志斌李建军杨玉彬党绪平刘渺张志民张晓亮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十二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