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气分离测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98935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30 09: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油气分离测量装置,包括外壳、内壳和底壳,底壳与内壳的底部固定,内壳的内部中空,形成有第一腔体,第一腔体内设置有过滤结构,内壳和外壳之间形成有第二腔体,第二腔体内设有流体,能够对第一腔体进行加热,防止第一腔体中的气体冷凝湿润过滤结构从而降低其通透性,使得测试过程中过滤结构保持较高的流通性,增大了滤芯耐用性,增加测试时长,从而提高了油气分离的测量精度。从而提高了油气分离的测量精度。从而提高了油气分离的测量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油气分离测量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油气分离
,特别是涉及一种油气分离测量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发动机在正常运转的情况下,气缸中的一部分高压气体会通过活塞与气缸之间的间隙进入到曲轴箱中,与飞溅的高温机油的油滴混合后形成曲轴箱窜气。曲轴箱窜气为混合气,成分包括未燃的燃油气、水蒸气和废气等,成分复杂。
[0003]而为了防止曲轴箱窜气影响发动机的动力性和排放性,目前的发动机均装配有曲轴箱通风系统,将曲轴箱窜气经油气分离器过滤后重新通往进气系统,并将从曲轴箱窜气中分离的机油引回至油底壳,避免机油直接进入气缸,从而燃烧生成大量的碳烟颗粒。
[0004]针对排放要求日益严苛的现状,油气分离器必须具有较好的油气分离效率,而对油气分离效率进行测量就要求必须分别收集和测量曲轴箱窜气中经油气分离前后的机油携带量,但现有技术的测量精度较差。
[0005]前面的叙述在于提供一般的背景信息,并不一定构成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油气分离测量装置,该装置能够提高油气分离的测量精度。
[0007]本技术提供一种油气分离测量装置,包括外壳、内壳和底壳,底壳与内壳的底部固定,内壳的内部中空,形成有第一腔体,第一腔体内设置有过滤结构,内壳和外壳之间形成有第二腔体,第二腔体内设有流体,能够对第一腔体进行加热。
[0008]进一步地,过滤结构包括滤芯,滤芯的顶端与内壳相抵,滤芯的底端与底壳相抵。
[0009]进一步地,底壳上设置有弹性缓冲件,滤芯通过弹性缓冲件与底壳相抵。
[0010]进一步地,弹性缓冲件包括弹簧和挤压块,弹簧设置在底壳和挤压块之间,挤压块与滤芯的下端相抵。
[0011]进一步地,外壳上设置有进气管和出气管,进气管和出气管向内延伸,穿过内壳并与第一腔体连通,滤芯与进气管相对设置。
[0012]进一步地,滤芯为柱状结构,滤芯的中部设有沿纵向贯穿滤芯的孔,进气管向内延伸,穿过内壳并延伸至滤芯的孔内。
[0013]进一步地,外壳上设置有进液口和排液口,进液口和排液口与第二腔体连通,进液口的位置低于排液口的位置。
[0014]进一步地,还包括密封圈,密封圈设置在内壳与滤芯的上端面之间。
[0015]进一步地,油气分离测量装置外接有发动机水循环系统,发动机水循环系统的出水端与第二腔体连通。
[0016]进一步地,油气分离测量装置外接有换热器,换热器与第二腔体连通,能够调节第二腔体内的流体的温度。
[0017]本申请的油气分离测量装置采用滤芯进行油气分离,通过流体对过滤结构进行加热,可实现温度可控,防止第一腔体中的气体冷凝湿润过滤结构从而降低其通透性,使得测试过程中滤芯保持较高的流通性,增大了过滤结构耐用性,增加测试时长,从而提高了油气分离的测量精度。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第一实施例中的油气分离测量装置的爆炸示意图;
[0019]图2为第一实施例中的油气分离测量装置的第一剖视图;
[0020]图3为第一实施例中的油气分离测量装置的第二剖视图;
[0021]图4为第二实施例中的油气分离测量装置的爆炸示意图;
[0022]图5为第二实施例中的油气分离测量装置的第一剖视图;
[0023]图6为第二实施例中的油气分离测量装置的第二剖视图。
[0024]图中,1、外壳;2、内壳;3、底壳;4、滤芯;5、弹性缓冲件;6、进气管;7、出气管;8、进液口;9、排液口;10、密封圈;11、第一腔体;12、卡环;21、第二腔体;51、弹簧;52、挤压块;100、油气分离测量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26]第一实施例
[0027]请参阅图1

图3,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油气分离测量装置100,包括外壳1、内壳2和底壳3,底壳3与内壳2的底部固定。本实施例中,该油气分离测量装置100还包括卡环12,底壳3通过卡环12与内壳2固定连接,通过卡环12可便于底壳3和内壳2的固定连接。可以理解的是,底壳3与内壳 2的固定方式不限于上述的方式,也可以是螺纹连接、扣合卡接等固定方式。
[0028]请参阅图2和图3,内壳2的内部中空,在内壳2的内部形成有第一腔体11,第一腔体11内设置有过滤结构,内壳2和外壳1之间形成有第二腔体 21,第二腔体21内设有流体,能够对第一腔体11进行加热。其中,过滤结构包括滤芯4,滤芯4的顶端与内壳2相抵,滤芯4的底端与底壳3相抵。通过采用滤芯4作为过滤结构,油气分离效率更好,从而可以提高测量精度。
[0029]外壳1上设置有进气管6和出气管7,进气管6和出气管7向内延伸穿过内壳2并与第一腔体11连通,滤芯4设于进气管6的正下方。本实施例中,滤芯4为柱状结构,滤芯4的中部设有沿纵向贯穿滤芯4的孔,进气管6向内延伸,穿过内壳2并延伸至滤芯4的孔内,可提高滤芯的过滤效率。由于进气管6向内延伸至滤芯4的孔内,曲轴箱窜气通过进气管6进入滤芯4的内部,曲轴箱窜气通过滤芯4后,曲轴箱窜气中含有的机油颗粒会吸附在滤芯4上,经滤芯4吸附过滤后的洁净气体通过滤芯4后进入第一腔体11,经出气管7流入发动机进气系统。在开始油气分离测量之前,先称一下滤芯4 的重量,等滤芯4吸附了一定量的机油颗粒后再称其重量,就可以得出曲轴箱窜气中的机油携带量。
[0030]请继续参阅图2和图3,外壳1上设置有进液口8和排液口9,进液口8 和排液口9与
第二腔体21连通,进液口8的位置低于排液口9的位置,通过将进液口8设置在低于排液口9的位置,可使流体更充分地对第一腔体11中的气体进行加热。更为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的流体可以为水等冷却液,从发动机水循环系统的出水端处引入冷却液,一定温度的冷却液从进液口8进入第二腔体21,从排液口9流出,形成稳定的水循环加热系统,对第一腔体11 进行加热,防止第一腔体11中的气体冷凝湿润滤芯4从而降低其通透性,使得测试过程中滤芯4保持较高的流通性,增大了滤芯4的耐用性,增加测试时长,从而提高了油气分离的测量精度;同时,同发动机水循环系统的出水端引入冷却液,可充分利用冷却液的温度对第一腔体11中的气体进行加热,无需增加额外的加热装置。
[0031]进一步地,该油气分离测量装置100还包括密封圈10,密封圈10设置在内壳2与滤芯4的上端面之间,进一步提高气密性。本实施例中的密封圈 10为橡胶密封圈。
[0032]第二实施例
[0033]请参阅图4

图6,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底壳3上设置有弹性缓冲件5,滤芯4的顶端与内壳2相抵,滤芯4的底端与底壳3的弹性缓冲件5相抵。更为具体地,弹性缓冲件5包括弹簧51和挤压块52,弹簧51 设置在底壳3和挤压块52之间,挤压块52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气分离测量装置(100),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内壳(2)和底壳(3),所述底壳(3)与所述内壳(2)的底部固定,所述内壳(2)的内部中空,形成有第一腔体(11),所述第一腔体(11)内设置有过滤结构,所述内壳(2)和所述外壳(1)之间形成有第二腔体(21),所述第二腔体(21)内设有流体,能够对所述第一腔体(11)进行加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气分离测量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结构包括滤芯(4),所述滤芯(4)的顶端与所述内壳(2)相抵,所述滤芯(4)的底端与所述底壳(3)相抵。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气分离测量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3)上设置有弹性缓冲件(5),所述滤芯(4)通过所述弹性缓冲件(5)与所述底壳(3)相抵。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油气分离测量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缓冲件(5)包括弹簧(51)和挤压块(52),所述弹簧(51)设置在所述底壳(3)和所述挤压块(52)之间,所述挤压块(52)与所述滤芯(4)相抵。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气分离测量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上设置有进气管(6)和出气管(7),所述进气管(6)和所述出气管(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涛王延昭章成阳焱屏叶文临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