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谭启仁专利>正文

一种具有调速和自锁功能的观光缆车应急门梯单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98605 阅读:1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具有调速和自锁功能的观光缆车应急门梯单控装置,具有自动门和软梯共用的启动、关闭和调速选择开关及自动门直流电机电源极性和转速控制电路、软梯直流无刷电机转向和转速控制电路、液晶显示屏,受单片机控制。其有益效果是在观光缆车发生机械故障或停电或遇到地震等自然灾害游客被困在缆车中时,通过液晶显示屏用以显示可供应急自动门和自救用软梯启动、关闭和调速开关选择的信息按相应开关确认,具有的自动门和软梯调速功能能确保观光缆车自救用软梯按设定的速度打开,自动门和软梯共用的一组轻触开关具有启动和关闭键的自锁功能,使观光缆车自救用软梯先予观光缆车应急自动门打开,后于观光缆车应急自动门关闭,以确保被困游客的撤离安全。(*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控制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具有调速和自锁功能的观光缆 车应急门梯单控装置。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观光缆车不具有供被困游客通向自救用软梯的应急自动门及其可 调速度的应急自动门控制装置,在观光缆车发生机械故障或停电或遇到地震等自 然灾害游客被困在缆车中,被困游客不能通过应急自动门借助自救用软梯自救自 救,将严重危及游客的生命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调速和自锁功能的观光缆车应急门梯单 控装置。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包括直流电机控制电路和直流 无刷电机控制电路。本技术观光缆车应急自动门和自救用软梯共用的一组轻 触开关、观光缆车应急自动门和自救用软梯限位开关分别与单片机输入端相连 接,单片机输入输出端口分别与观光缆车应急自动门直流电机电源极性和降压启动调速控制电路、软梯直流无刷电机转向和转速控制电路和液晶显示屏相连接, 观光缆车应急自动门和自救用软梯共用的一组轻触开关包括应急自动门和自救 用软梯启动和关闭开关、调速选择开关、电源开、电源关等五个轻触按键,液晶 显示屏用以显示供应急自动门和自救用软梯启动、关闭和调速开关选择的信息, 单片机输出直接驱动液晶显示屏工作,通过单片机软件在启动观光缆车自救用软 梯前,锁住观光缆车应急自动门启动按键,在检测到启动观光缆车自救用软梯信 号时延时释放观光缆车应急自动门启动按键,在关闭观光缆车应急自动门前锁住观光缆车自救用软梯关闭按键,在检测到关闭观光缆车应急自动门信号时延时释 放观光缆车观光缆车自救用软梯关闭按键,即观光缆车应急自动门和自救用软梯 共用的一组轻触开关具有启动和关闭键的自锁功能,使观光缆车自救用软梯先予 观光缆车应急自动门打开,后于观光缆车应急自动门关闭,以确保被困游客的撤 离安全。观光缆车应急自动门直流电机电源极性控制电路包括两只开关管和两只继 电器,两只继电器的公共端分别与直流电机电枢的接电源端和直流电机电枢三只 串接电阻接电源端相连接,继电器的触点交叉连接后分别与电源正负极相连接。 直流电机降压启动调速电路包括直流电机电枢三只串接电阻,三只开关管和三只 继电器,继电器常开触点分别与直流电机电枢三只电阻并联,直流电机电枢三只 串接电阻分别与直流电机电枢的非电源端和两只继电器中的一个公共端相连接。单片机输入输出端与软梯直流无刷电动机控制电路相连接,采用PWM即脉 冲宽度调制控制技术,改变直流无刷电动机的转动方向和转速,软梯直流无刷电 动机控制电路包括三个转子磁钢位置传感器信号、反相器、六只功率管和限流电阻,其与单片机的连接方式是三个转子磁钢位置传感器信号分别与单片机输入 端相连接,单片机输出端与反相器的输入端相连接,反相器的输出端分别与六只 功率管的输入端相连接,六只功率管的输入端两两连接后与直流无刷电动机三组线圈相连接,六只功率管的主回路通过限流电阻接地。观光缆车应急自动门和自救用软梯共用的一组轻触开关包括应急自动门和 自救用软梯启动和关闭开关、调速选择开关、电源开、电源关等五个轻触按键, 其一端与单片机输入端口相连接,并通过电阻与电源正极相连接,其公共端接地。观光缆车应急自动门和自救用软梯限位开关与单片机的连接方式是其一 端与单片机输入端口相连接,并通过电阻与电源正极相连接,其公共端接地。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观光缆车发生机械故障或停电或遇到地震等自 然灾害游客被困在缆车中时,通过液晶显示屏用以显示可供应急自动门和自救用 软梯启动、关闭和调速开关选择的信息按相应开关确认,确保观光缆车自救用软 梯按设定的速度打开,具有的观光缆车应急自动门和自救用软梯调速功能以及观 光缆车应急自动门和自救用软梯共用的一组轻触开关具有的启动和关闭键的自 锁功能,使观光缆车自救用软梯先予观光缆车应急自动门打开,后于观光缆车应急自动门关闭,以确保被困游客的撤离安全。附图说明下面通过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1为本技术的电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参阅图l。单片机采用PIC16C57八位单片机。本技术包括直流电机控制电路和直流无刷电机控制电路。观光缆车应急 自动门和自救用软梯共用的一组轻触开关、观光缆车应急自动门和自救用软梯限 位开关分别与单片机输入端相连接,单片机输入输出端口分别与观光缆车应急自 动门直流电机电源极性和转速控制电路、自救用软梯直流无刷电机转向和转速控 制电路和液晶显示屏相连接,观光缆车应急自动门和自救用软梯共用的一组轻触 开关包括应急自动门和自救用软梯启动和关闭开关、调速选择开关、电源开、电 源关等五个轻触按键,液晶显示屏用以显示可供应急自动门和自救用软梯启动、 关闭和调速开关选择的信息,单片机输出直接驱动液晶显示屏工作。通过单片机 软件在启动观光缆车自救用软梯前,锁住观光缆车应急自动门启动按键,在检测 到启动观光缆车自救用软梯信号时延时释放观光缆车应急自动门启动按键,在关 闭观光缆车应急自动门前,锁住观光缆车自救用软梯关闭按键,在检测到关闭观 光缆车应急自动门信号时延时释放观光缆车观光缆车自救用软梯关闭按键,即观 光缆车应急自动门和自救用软梯共用的一组轻触开关具有启动和关闭键的自锁 功能,使观光缆车自救用软梯先予观光缆车应急自动门打开,后于观光缆车应急 自动门关闭,以确保被困游客的撤离安全。实施例中观光缆车应急自动门直流电机电源极性控制电路包括两只开关管、 两只继电器,两只继电器的公共端分别与直流电机电枢的接电源端和直流电机电 枢三只串接电阻R1、 R2、 R3接电源端相连接,继电器的触点交叉连接后分别与 电源正(+)负(-)极相连接。改变电枢绕组的极性进行正反转控制。观光缆车 应急自动门直流电机降压启动调速电路包括直流电机电枢l三只串接电阻Rl、R2、 R3,三只开关管和三只继电器J1、 J2、 J3,继电器J1、 J2、 J3常开触点Jl-l、 J2-l、 J3-l分别与直流电机电枢址三只电阻R1、 R2、 R3并联,直流电机电枢三 只串接电阻R1、 R2、 R3分别与直流电机电枢M^的非电源端和两只继电器中的 一个公共端相连接。观光缆车应急自动门直流电机降压启动调速电路的原理如下启动时,单片 机控制继电器J1、 J2动作,常开触点J1-1、 J2-l闭合,短路R1、 R2,直流电机 电枢1串接R3降压启动,再J3动作,常开触点J3-1闭合,短路R3,变成全压 启动。调速时,单片机控制继电器J3、 J2、 J1先后释放J3-1、 J2-l、 Jl-l,直流 电机电枢紘先后串接R3、 R2、 Rl,改变电枢电流,达到调速的目的。单片机输入输出端与软梯直流无刷电动机控制电路相连接,采用PWM即脉 冲宽度调制控制技术,改变直流无刷电动机的转动方向和转速,软梯直流无刷电 动机控制电路包括三个转子磁钢位置传感器信号、反相器、六只功率管和限流电 阻,其与单片机的连接方式是三个转子磁钢位置传感器信号分别与单片机输入端相连接,单片机输出端与反相器的输入端相连接,反相器的输出端分别与六只 功率管的输入端相连接,六只功率管的输入端两两连接后与直流无刷电动机三组线圈相连接,六只功率管的主回路通过限流电阻接地。观光缆车应急自动门和自救用软梯共用的一组轻触开关包括应急自动门和 自救用软梯启动和关闭开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调速和自锁功能的观光缆车应急门梯单控装置,包括直流电机控制电路和直流无刷电机控制电路,其特征是观光缆车应急自动门和自救用软梯共用的一组轻触开关、观光缆车应急自动门和自救用软梯限位开关分别与单片机输入端相连接,单片机输入输出端口分别与观光缆车应急自动门直流电机电源极性和降压启动调速控制电路、软梯直流无刷电机转向和转速控制电路和液晶显示屏相连接,观光缆车应急自动门和自救用软梯共用的一组轻触开关包括应急自动门和自救用软梯启动和关闭开关、调速选择开关、电源开、电源关等五个轻触按键,液晶显示屏用以显示可供应急自动门和自救用软梯启动、关闭和调速开关选择的信息,单片机输出直接驱动液晶显示屏工作,通过单片机软件在启动观光缆车自救用软梯前,锁住观光缆车应急自动门启动按键,在检测到启动观光缆车自救用软梯信号时延时释放观光缆车应急自动门启动按键,在关闭观光缆车应急自动门前,锁住观光缆车自救用软梯关闭按键,在检测到关闭观光缆车应急自动门信号时延时释放观光缆车观光缆车自救用软梯关闭按键,即观光缆车应急自动门和自救用软梯共用的一组轻触开关具有启动和关闭键的自锁功能,使观光缆车自救用软梯先予观光缆车应急自动门打开,后于观光缆车应急自动门关闭,以确保被困游客的撤离安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启仁
申请(专利权)人:谭启仁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6[中国|杭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