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塑料接头装配装置,包括装配装置,上料装置和下料装置,所述上料装置包括接头上料装置和中型橡胶圈上料装置,该中型橡胶圈上料装置和接头上料装置分别安装在装备装置两侧,该下料装置安装在装配装置一侧,所述装配装置包括工作台,装配转盘,第一震动上料装置,第二震动上料装置,第三震动上料装置,第一上料工位,第二上料工位,第三上料工位,压装工位,第四上料工位,第五上料工位,检测工位和下料工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不同工位和装配转盘上的治具进行配合,按照特定的顺序进行上料,并通过压合进行组装,如此完成接头的装配,工作效率高,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度,满足现有的生产需求。现有的生产需求。现有的生产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塑料接头装配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接头装配检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塑料接头装配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接头产品在使用前,需要在接头产品的连接臂上的连接孔内安装弹性垫片和在接头的接口外环面安装O型圈,以往都是手工装配,十分的浪费时间,且工人劳动量大,而在接头装配完成后需要对接头进行打码,然后才能入库,而手工安装时对于安装位置的把控无法做到完美,容易出现不良,对产品的质量无法保证,增加了生产成本的同时,降低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塑料接头装配装置,通过不同工位和装配转盘上的治具进行配合,按照特定的顺序进行上料,并通过压合进行组装,如此完成接头的装配,工作效率高,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度,满足现有的生产需求。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0005]一种塑料接头装配装置,包括装配装置,上料装置和下料装置,所述上料装置包括接头上料装置和中型橡胶圈上料装置,该中型橡胶圈上料装置和接头上料装置分别安装在装配装置两侧,该下料装置安装在装配装置一侧与装配装置滑动连接,所述装配装置包括工作台,装配转盘,第一震动上料装置,第二震动上料装置,第三震动上料装置,第一上料工位,第二上料工位,第三上料工位,压装工位,第四上料工位,第五上料工位,检测工位和下料工位。
[0006]进一步的,所述工作台上安装有装配转盘,该装配转盘上安装有八个组装治具,装配转盘四周分别设有第一上料工位,第二上料工位,第三上料工位,压装工位,第四上料工位,第五上料工位,检测工位和下料工位安装在工作台上。
[000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震动上料装置与第一上料工位连接,第二震动上料装置与第三上料工位连接,第三震动上料装置与第四上料工位连接。
[0008]进一步的,所述接头上料装置与第二上料工位连接,中型橡胶圈上料装置与第五上料工位连接。
[0009]进一步的,所述第四上料工位与第五上料工位结构相同,该第四上料工位包括夹持装置和顶料装置,该夹持装置与顶料装置均安装在工作台上,该夹持装置包括支架,固定板,滑轨,横移气缸,第二固定板,第二滑轨,第二滑块,纵移气缸,第三固定板和夹爪装置,该支架上安装有固定板,该固定板上安装有滑轨,该滑轨上滑动连接有滑块,滑块上安装有第二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侧端面安装有横移气缸,该横移气缸与第二固定板连接,该第二固定板上安装有第二滑轨,该第二滑轨上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块,该第二滑块上安装有第三固定板,该第三固定板上安装有夹爪装置,所述第二固定板上端安装有纵移气缸,纵移气缸与第三固定板连接,所述固定板上还安装有第一接触感应限位装置,所述第二固定板上安装
有第二接触感应限位装置。
[00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上料工位包括第一支架,旋转气缸,旋转台,第一推拉气缸,第三滑块,夹料气缸和第一夹爪,该第一支架上安装有旋转气缸,该旋转气缸连接有第一推拉气缸,该第一推拉气缸上设有连接滑轨,该连接滑轨上滑动连接有第三滑块,该第三滑块的一端与第一推拉气缸的缸头连接,该第三滑块上安装有夹料气缸,该夹料气缸上连接有第一夹爪。
[0011]更进一步的,所述工作台上临近下料工位处还固定设有不良下料口和激光打码装置。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3]a.本技术将人工转换为机械自动化,增加了生产效率的同时,降低了产品装配的不良,降低了人工劳动量;
[0014]b.本技术在完成装配的同时,对产品进行检测,分出良品和不良品,且可以对产品进行打码,实现了一机多用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的上料装置内部结构俯视图;
[0017]图3为本技术的第一上料工位立体图;
[0018]图4为本技术的第四上料工位立体图。
[0019]附图标记
[0020]1.装配装置;2.上料装置;3.下料装置;21.接头上料装置;22. 中型橡胶圈上料装置;11.工作台;12.装配转盘;13.第一震动上料装置;14.第二震动上料装置;15.第三震动上料装置;16.第一上料工位;17.第二上料工位;18.第三上料工位;19.压装工位;20.第四上料工位;30.第五上料工位;31.检测工位;32.下料工位;4.组装治具;40.夹持装置;50.顶料装置;41.支架;42.固定板;43.滑轨; 44.横移气缸;45.第二固定板;46.第二滑轨;47.第二滑块;48.纵移气缸;49.第三固定板;51.夹爪装置;52.滑块;53.第一接触感应限位装置;54.第二接触感应限位装置;61.第一支架;62.旋转气缸; 63.旋转台;64.第一推拉气缸;65.第三滑块;66.夹料气缸;67.第一夹爪;68.连接滑轨;5.不良下料口;6.激光打码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作详细阐述,以使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作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0022]参见图1
‑
4所示,一种塑料接头装配装置,包括装配装置1,上料装置2和下料装置3,所述上料装置2包括接头上料装置21和中型橡胶圈上料装置22,该中型橡胶圈上料装置22和接头上料装置21 分别安装在装配装置1两侧,该下料装置3安装在装配装置1一侧与装配装置1滑动连接,所述装配装置1包括工作台11,装配转盘12,第一震动上料装置13,第二震动上料装置14,第三震动上料装置15,第一上料工位16,第二上料工位17,第三上料工位18,压装工位19,第四上料工位20,第五上料工位30,检测工位31和下料工位32。
[0023]所述工作台11上安装有装配转盘12,该装配转盘12上安装有八个组装治具4,装配转盘12四周分别设有第一上料工位16,第二上料工位17,第三上料工位18,压装工位19,第四上料工位20,第五上料工位30,检测工位31和下料工位32安装在工作台11上。
[0024]所述第一震动上料装置13与第一上料工位16连接,第二震动上料装置14与第三上料工位18连接,第三震动上料装置15与第四上料工位20连接。
[0025]所述接头上料装置21与第二上料工位17连接,中型橡胶圈上料装置22与第五上料工位30连接。
[0026]所述第四上料工位20与第五上料工位30结构相同,该第四上料工位20包括夹持装置40和顶料装置50,该夹持装置40与顶料装置均50安装在工作台11上,该夹持装置40包括支架41,固定板42,滑轨43,横移气缸44,第二固定板45,第二滑轨46,第二滑块47,纵移气缸48,第三固定板49和夹爪装置51,该支架41上安装有固定板42,该固定板42上安装有滑轨43,该滑轨43上滑动连接有滑块52,滑块52上安装有第二固定板45,所述固定板42侧端面安装有横移气缸44,该横移气缸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塑料接头装配装置,包括装配装置(1),上料装置(2)和下料装置(3),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装置(2)包括接头上料装置(21)和中型橡胶圈上料装置(22),该中型橡胶圈上料装置(22)和接头上料装置(21)分别安装在装配装置(1)两侧,该下料装置(3)安装在装配装置(1)一侧与装配装置(1)滑动连接,所述装配装置(1)包括工作台(11),装配转盘(12),第一震动上料装置(13),第二震动上料装置(14),第三震动上料装置(15),第一上料工位(16),第二上料工位(17),第三上料工位(18),压装工位(19),第四上料工位(20),第五上料工位(30),检测工位(31)和下料工位(3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塑料接头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11)上安装有装配转盘(12),该装配转盘(12)上安装有八个组装治具(4),装配转盘(12)四周分别设有第一上料工位(16),第二上料工位(17),第三上料工位(18),压装工位(19),第四上料工位(20),第五上料工位(30),检测工位(31)和下料工位(32)安装在工作台(11)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塑料接头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震动上料装置(13)与第一上料工位(16)连接,第二震动上料装置(14)与第三上料工位(18)连接,第三震动上料装置(15)与第四上料工位(20)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塑料接头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头上料装置(21)与第二上料工位(17)连接,中型橡胶圈上料装置(22)与第五上料工位(30)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塑料接头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上料工位(20)与第五上料工位(30)结构相同,该第四上料工位(20)包括夹持装置(40)和顶料装置(50),该夹持装置(40)与顶料装置(50) 均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牛庆亚,
申请(专利权)人:英普激光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