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984765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30 07: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及插置于绝缘本体内的端子模组,所述端子模组包括上排端子组及下排端子组,上排端子组设有一上侧本体,下排端子组设有一下侧本体,所述上侧本体设有一上主体部及自上主体部的后端延伸出的遮挡部,遮挡部的两侧设有向外凸伸出的凸肋,所述下侧本体设有一下主体部及自下主体部后端凸伸出的一对臂部,所述臂部之间形成有容纳所述遮挡部的容纳口,且臂部设有一与所述凸肋干涉配合的内壁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改善上侧本体和下侧本体的结构,利用上侧本体的遮挡部两侧的凸肋与下侧本体的一对臂部进行干涉配合,使上侧本体和下侧本体的结合更加稳定可靠,不易散落松动,给后续的组装工艺提供了保障。供了保障。供了保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连接器


[0001]本技术涉及电性连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笔记本、平板电脑、手机等消费性电子产品小型轻薄化的发展趋势,对其零部件的设计和制造工艺要求越来越高,由于产品日渐轻薄化,其内部的空间也变得非常狭小,这就要求产品内部必须要采用密集化布局,各个电子零件的体积也越来越小,越来越轻薄化,对制程工艺和产品连接的可靠性要求都越来越高。以USB电连接器为例,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是USB Type C型电连接器,其具有更好的传输性能,主要原因是USB Type C型电连接器具备更为出色的端子模组,这类端子模组通常由上排端子组、中间隔离板及下排端子组一起组装而成,为了使上排端子组和下排端子组能够紧密可靠的结合在一起,通常会在上排端子组的塑胶体上设置凸起的定位柱,而在下排端子组的塑胶体上设置凹陷的定位孔,借由定位柱和定位孔的硬干涉实现彼此结合固定定位,但是随着越来越轻薄化的设计趋势,单纯的依靠定位柱和定位孔的结合方式已经难以保证上排端子组和下排端子组能够可靠牢固的结合在一起,在实际使用中上排端子组和下排端子组之间的组装关系仍然会出现松动、散落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以改善现有技术中端子模组内部结合力较弱、易松动的问题。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及插置于所述绝缘本体内的端子模组,所述端子模组包括上排端子组及下排端子组,所述上排端子组设有一上侧本体,所述下排端子组设有一下侧本体,所述上侧本体设有一上主体部及自上主体部的后端垂直向下延伸出的遮挡部,所述遮挡部的两侧设有向外凸伸出的凸肋,所述下侧本体设有一下主体部及自下主体部后端凸伸出的一对臂部,所述一对臂部之间形成有容纳所述遮挡部的容纳口,且所述臂部设有一与所述凸肋干涉配合的内壁面。
[0005]进一步地,所述内壁面朝向所述容纳口设置,且内壁面呈倾斜向下延伸,使得所述容纳口呈上宽下窄的设置。
[0006]进一步地,所述上排端子组还设有若干上排端子,所述下排端子组还设有若干下排端子,所述若干上排端子和若干下排端子分别组装于所述上侧本体和下侧本体上且均设有向下延伸出的尾部。
[0007]进一步地,所述遮挡部与所述上主体部一体相连,所述遮挡部位于所述上排端子的尾部和下排端子的尾部之间。
[0008]进一步地,所述上排端子组和下排端子组之间还设有一金属隔离板,所述金属隔离板的后端设有一对向下弯折延伸的安装脚及介于两安装脚之间的挡板,所述挡板位于所述上排端子的尾部和所述下排端子的尾部之间,且所述挡板还介于所述遮挡部与所述下排
端子的尾部之间。
[0009]进一步地,所述挡板收容于所述容纳口内,所述安装脚插置于所述臂部内。
[0010]进一步地,所述上主体部设有一朝向所述下主体部的一安装面,所述安装面上设有一对向下凸出的定位柱,所述定位柱设有一圆柱形的基部及凸起于所述基部表面的若干卡扣部。
[0011]进一步地,所述若干卡扣部与所述基部一体成型且沿所述基部的圆周方向分布,且所述卡扣部也呈圆柱形。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通过改善上侧本体和下侧本体的结构和配合方式,利用上侧本体的遮挡部两侧的凸肋与下侧本体的一对臂部进行干涉配合,使得上侧本体和下侧本体之间的结合更加稳定可靠,不易散落松动,给后续的组装工艺提供了保障。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所述电连接器的端子模组的立体组合图。
[0014]图2为本技术所述电连接器的端子模组的后侧视图。
[0015]图3为本技术所述电连接器的端子模组的局部分解图。
[0016]图4为本技术所述电连接器的端子模组的上排端子组底面朝上时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请参阅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未图示)及固定于绝缘本体内的端子模组100,所述端子模组100插置于所述绝缘本体内并用于与对接端的电连接器进行电性连接。所述端子模组100包括上排端子组10、下排端子组20及夹设于上排端子组10和下排端子组20之间的金属隔离板30。
[0018]所述上排端子组10设有一上侧本体11及固定于上侧本体11上的若干上排端子12,所述上侧本体11为绝缘塑胶注塑成型而得,其设有一上主体部13及自上主体部13的后端垂直向下延伸出的遮挡部14,所述上主体部13设有一朝向所述金属隔离板30和所述下排端子组20的安装面15,该安装面15用于与所述金属隔离板30和下排端子组20进行安装固定,其中,所述安装面15上设有一对凸起的定位柱16,所述定位柱16朝向所述下排端子组20凸伸,其设有一圆柱形的基部161及凸起于所述基部161表面的若干卡扣部162,所述若干卡扣部162与所述基部161一体成型且沿所述基部161的圆周方向分布,且所述卡扣部162呈圆柱形,用于与下排端子组20进行卡扣配合。所述遮挡部14与所述上主体部13的后端一体相连且垂直于所述安装面15,且所述遮挡部14横向延伸,即从上主体部13的左侧延伸至右侧,所述遮挡部14用于将若干上排端子12的尾部121与所述金属隔板30进行隔开,防止两者发生误触而引发短路风险,也能进一步的隔开若干下排端子22的尾部221,需要说明的是,所述遮挡部14的两侧还设有向外凸伸出的凸肋141,所述凸肋141用于与下侧本体21发生干涉配合。
[0019]所述下排端子组20设有一下侧本体21及固定于下侧本体21上的若干下排端子22,所述下侧本体21上也由绝缘塑胶注塑成型而得,且下侧本体21设有一下主体部210及自下主体部210后端延伸出的一对臂部23,所述下主体部210上开设有与所述定位柱16卡扣配合的定位孔(未图示)。所述一对臂部23向后凸伸出所述下主体部210的后端,且该一对臂部23
之间形成有一容纳口24,所述臂部23设有上下贯通的贯通槽25,参图2所示(为便于展示贯通槽25,图2中已将金属隔离板30移除),且所述臂部23设有一朝向所述容纳口24的内壁面26,所述内壁面26倾斜向下延伸,具有引导作用,并用于与所述上侧本体11的遮挡部14配合,具体来说,由于所述内壁面26呈倾斜向下延伸,使得所述容纳口24呈上宽下窄设置,当上侧本体11与下侧本体21组装时,上侧本体11的遮挡部14将卡持入所述容纳口24内,遮挡部14两侧的凸肋141则将与所述内壁面26发生干涉配合,从而增加上侧本体11与下侧本体21的结合力。所述若干下排端子22组装于所述下侧本体21上,并设有向下延伸出的尾部221。
[0020]所述金属隔离板30介于所述上排端子组10和所述下排端子组20之间,且金属隔离板30呈平板状,其上开设有与所述定位柱16对应的穿孔31,以便于所述定位柱16可穿过所述穿孔31而与所述下侧本体21配合,另外,所述金属隔离板30的后端设有一对向下弯折延伸的安装脚32及介于两安装脚32之间的挡板33,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及插置于所述绝缘本体内的端子模组,所述端子模组包括上排端子组及下排端子组,所述上排端子组设有一上侧本体,所述下排端子组设有一下侧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侧本体设有一上主体部及自上主体部的后端垂直向下延伸出的遮挡部,所述遮挡部的两侧设有向外凸伸出的凸肋,所述下侧本体设有一下主体部及自下主体部后端凸伸出的一对臂部,所述一对臂部之间形成有容纳所述遮挡部的容纳口,且所述臂部设有一与所述凸肋干涉配合的内壁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壁面朝向所述容纳口设置,且内壁面呈倾斜向下延伸,使得所述容纳口呈上宽下窄的设置。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排端子组还设有若干上排端子,所述下排端子组还设有若干下排端子,所述若干上排端子和若干下排端子分别组装于所述上侧本体和下侧本体上且均设有向下延伸出的尾部。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宏江武月春陈昌耀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德朋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