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上下层预制模块的连接节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981300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30 06:16
本申请涉及一种上下层预制模块的连接节点,其包括上层预制模块、下层预制模块以及连接组件,上层预制模块位于下层预制模块的上方;连接组件包括连接板、套筒、上螺杆和下螺杆,连接板夹设于上层预制模块与下层预制模块之间,连接板上设置有连接孔,套筒竖直设置于连接板的上方且套筒位于上层预制模块,套筒具有将连接板压紧于下层预制模块的作用力,套筒的内壁设置有与上螺杆和下螺杆配合的内螺纹;上螺杆竖直设置于上层预制模块中,下螺杆竖直设置于下层预制模块中,上螺杆的下端与套筒螺纹连接,下螺杆的上端与套筒螺纹连接,下螺杆的上端穿设于连接孔且延伸于上层预制模块中。本申请具有便于在灌浆前矫正上下层预制模块装配位置的效果。装配位置的效果。装配位置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上下层预制模块的连接节点


[0001]本申请涉及模块化建筑
,尤其是涉及一种上下层预制模块的连接节点。

技术介绍

[0002]模块化建筑是一种新兴的建筑结构体系,该体系是以每个房间作为一个模块单元,均在工厂中进行预制生产,完成预制后运输至现场并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组装成为建筑整体。这种建筑结构能够减少现场施工作业量,建造速度快,极大地提高施工效率。
[0003]在具有多层模块的建筑中,现场装配时,需要将上下两层预制模块之固定连接。相关技术中,上下层预制模块之间一般采用焊接的方式进行连接,焊接后进行灌浆。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上下层预制模块连接后容易存在一定的位置偏移,而焊接好的上下层预制模块难以进行矫正。
[000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申请人认为存在有不便于在灌浆前矫正上下层预制模块的装配位置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便于在灌浆前矫正上下层预制模块的装配位置,本申请提供一种上下层预制模块的连接节点。
[0006]本申请提供的一种上下层预制模块的连接节点,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7]一种上下层预制模块的连接节点,包括:上层预制模块、下层预制模块以及用于连接所述上层预制模块和所述下层预制模块的连接组件,所述上层预制模块位于所述下层预制模块的上方;
[0008]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连接板、套筒、上螺杆和下螺杆,所述连接板夹设于所述上层预制模块与所述下层预制模块之间,所述连接板上设置有连接孔,所述套筒竖直设置于所述连接板的上方且所述套筒位于所述上层预制模块,所述套筒具有将连接板压紧于所述下层预制模块的作用力,所述套筒的内壁设置有与所述上螺杆和所述下螺杆配合的内螺纹;
[0009]所述上螺杆竖直设置于所述上层预制模块中,所述下螺杆竖直设置于所述下层预制模块中,所述上螺杆的下端与所述套筒螺纹连接,所述下螺杆的上端与所述套筒螺纹连接,所述下螺杆的上端穿设于所述连接孔且延伸于所述上层预制模块中。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组装上层预制模块与下层预制模块时,上层预制模块堆叠在下层预制模块上方,连接板被夹持在上层预制模块和下层预制模块之间,下螺杆的上端穿过连接孔并与上层预制模块中的上螺杆通过套筒连接。在套筒的作用力下,连接板被夹紧于上层预制模块和下层预制模块之间,以使得上层预制模块和下层预制模块与连接板之间的摩擦力增大,从而提高上层预制模块与下层预制模块连接的稳定性。
[0011]套筒通过内壁的内螺纹分别与上螺杆和下螺杆形成螺纹配合,以使得套筒将上螺杆与下螺杆连接在一起。相比传统的预制模块之间焊接的连接方式,本技术方案中采用套筒和上螺杆与下螺杆的螺纹配合,使得上层预制模块与下层预制模块之间可以拆卸,便于
在灌浆前矫正上层预制模块与下层预制模块的位置。
[0012]可选的,所述套筒内设置有用于限制所述上螺杆与所述下螺杆移动的隔挡部,所述隔挡部固定于所述套筒的内壁;所述套筒具有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位于所述隔挡部的上方,所述第二腔室位于所述隔挡部的下方,所述上螺杆的下端位于所述第一腔室,所述下螺杆的上端位于所述第二腔室。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隔挡部将套筒内部空间分隔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在装配式时,隔挡部可以起阻挡作用。下螺杆的上端与套筒连接时,需要拧动套筒,使下螺杆的上端进入第二腔室。由于隔挡部的作用,隔挡部与下螺杆的上端接触时便不能继续拧动套筒,从而将下螺杆与套筒的相对位置限制在一定范围内。上螺杆的下端与套筒连接时,需要拧动上螺杆,使得上螺杆的下端安装于第一腔室,当上螺杆的下端与隔挡部抵触时,上螺杆便受到隔挡部的阻挡,使上螺杆不能继续向靠近第二腔室方向移动,由此可以判断上螺杆已经装配到预设位置,使得上预制模块与下预制模块之间的装配精度提高。
[0014]可选的,所述连接板上设置有加固台,所述加固台与所述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加固台上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连接孔贯通,所述下螺杆的上端通过所述通孔穿出于所述加固台且位于所述加固台的上方。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固台的设置提高了连接板的厚度,下螺杆穿设于连接板的连接孔和加固台的通孔,使得下螺杆的受力面积增大,从而提高下螺杆固定的稳定性,提高连接板与下螺杆连接处的结构强度。
[0016]可选的,所述加固台的数量为至少为一组,每一组所述加固台包括上凸块和下凸块,所述上凸块位于所述连接板的上表面,所述下凸块位于所述连接板的下表面,所述上凸块与所述套筒对应设置,所述套筒抵压于对应上凸块的上表面,所述下螺杆的上端位于所述上凸块的上方。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凸块与下凸块分布在连接板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下螺杆同时穿设于上凸块和下凸块时,下螺杆的外壁受到上凸块和下凸块的作用力。相比于在连接板的其中一个表面设置加固台,这样设置使得下螺杆外壁受力面积进一步增大,上螺杆和下螺杆不易产生晃动,以使得上螺杆和下螺杆的稳定性更高。
[0018]可选的,所述套筒与对应的所述上凸块之间设置有垫圈。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垫圈位于套筒与上凸块之间,套筒通过垫圈抵压于上凸块,使套筒与上凸块不会直接接触,从而使套筒与上凸块的表面不易被擦伤。另外,垫圈也可以增大套筒与加固凸块之间的静摩擦力,减少套筒与加固凸块的相对位移,提高连接节点结构的稳定性。
[0020]可选的,所述连接板、所述上凸块与所述下凸块一体成型。
[00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板与上凸块和下凸块一体成型,无缝连接,连接板、上凸块与下凸块的连接处不易开裂,从而提高连接板、上凸块和下凸块的整体力学性能。
[0022]可选的,所述连接板、所述上凸块与所述下凸块为铸钢件。
[00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铸钢材料具有各向同性,且铸钢件整体结构性强,力学性能良好。相较于焊接件,本技术方案的铸钢件整体力学性能更好,从而提高工程可靠性。
[0024]可选的,所述上层预制模块具有竖直设置的上模块柱,所述下层预制模块具有竖直设置的下模块柱,所述上模块柱位于所述下模块柱的上方,所述连接板夹设于所述上模
块柱与所述下模块柱之间;所述上模块柱与所述下模块柱的内部均为空心腔,所述上螺杆位于所述上模块柱的空心腔中,所述下螺杆位于所述下模块柱的空心腔中,所述套筒位于所述上模块柱中。
[00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模块柱与下模块柱的内部均为空心腔,这样设计,一方面,减少上模块柱与下模块柱材料的使用,降低成本;另一方面,上模块柱和下模块柱内可灌注用于粘结连接组件与上模块柱和下模块柱的浆料,从而使连接节点的结构更加稳定。
[0026]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27]1.套筒与上螺杆和下螺杆采用螺纹连接的方式连接,以使得套筒将上螺杆与下螺杆连接后还可以拆卸,从而便于在灌浆前矫正上层预制模块与下层预制模块的位置,提高装配的精确度;
[0028]2.套筒内设置的隔挡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上下层预制模块的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层预制模块(1)、下层预制模块(2)以及用于连接所述上层预制模块(1)和所述下层预制模块(2)的连接组件(3),所述上层预制模块(1)位于所述下层预制模块(2)的上方;所述连接组件(3)包括连接板(31)、套筒(32)、上螺杆(33)和下螺杆(34),所述连接板(31)夹设于所述上层预制模块(1)与所述下层预制模块(2)之间,所述连接板(31)上设置有连接孔(311),所述套筒(32)竖直设置于所述连接板(31)的上方且所述套筒(32)位于所述上层预制模块(1),所述套筒(32)具有将连接板(31)压紧于所述下层预制模块(2)的作用力,所述套筒(32)的内壁设置有与所述上螺杆(33)和所述下螺杆(34)配合的内螺纹;所述上螺杆(33)竖直设置于所述上层预制模块(1)中,所述下螺杆(34)竖直设置于所述下层预制模块(2)中,所述上螺杆(33)的下端与所述套筒(32)螺纹连接,所述下螺杆(34)的上端与所述套筒(32)螺纹连接,所述下螺杆(34)的上端穿设于所述连接孔(311)且延伸于所述上层预制模块(1)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上下层预制模块的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32)内设置有用于限制所述上螺杆(33)与所述下螺杆(34)移动的隔挡部(321),所述隔挡部(321)固定于所述套筒(32)的内壁;所述套筒(32)具有第一腔室(322)和第二腔室(323),所述第一腔室(322)位于所述隔挡部(321)的上方,所述第二腔室(323)位于所述隔挡部(321)的下方,所述上螺杆(33)的下端位于所述第一腔室(322),所述下螺杆(34)的上端位于所述第二腔室(32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上下层预制模块的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31)上设置有加固台(35),所述加固台(3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海鹏赵宝军王琼张勇张振谭军俊林建坤段国军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海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