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干式连接节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870804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8 11: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干式连接节点,第一预制单元、集中载荷支座和基座分布在同一直线L上,且集中载荷支座位于第一预制单元和基座之间,同时集中载荷支座靠近第一预制单元的一端连接第一预制单元,靠近基座的一端连接基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干式连接节点,能够提高震后可修复性和可替换性。能够提高震后可修复性和可替换性。能够提高震后可修复性和可替换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干式连接节点


[0001]本技术涉及装配式混凝土建筑
,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用于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干式连接节点。

技术介绍

[0002]近些年来,众多研究表明在装配式结构体系中,其连接节点在整体强度和刚度以及在提高结构抗震性能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早期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中经常采用的现场浇筑不同,目前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连接技术倾向于采用钢

混组合节点来实现预制模块之间的连接。
[0003]目前,常用的适用于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干式连接节点可以提供刚性的连续约束,但目前用于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干式连接节点由上钢板和上预制混凝土柱连接形成一个连接单元,同时由下钢板和下预制混凝土柱连接形成一个连接单元,然后上钢板和下钢板通过螺栓连接而成。
[0004]对目前这种用于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干式连接节点进行实验研究,实验结果确认了该连接节点在往复荷载条件下的受弯承载力可以满足连续柱的要求,在节点的各个参数中,板厚是其中一个关键的参数,连接节点的刚度和强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板厚,对于实验中所测试的多组试件中,只有板厚为45mm的连接节点才能够满足要求,但是目前这种用于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干式连接节点存在震后修复难度大的问题。
[0005]因此,如何提供一种提高震后可修复性和可替换性的用于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干式连接节点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干式连接节点,能够提高震后可修复性和可替换性。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8]一种用于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干式连接节点,包括:第一预制单元和第二预制单元,且所述第二预制单元包括:基座和集中载荷支座;
[0009]所述第一预制单元、所述集中载荷支座和所述基座分布在同一直线L上,且所述集中载荷支座位于所述第一预制单元和所述基座之间,同时所述集中载荷支座靠近所述第一预制单元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预制单元,靠近所述基座的一端连接所述基座。
[0010]优选的,所述集中载荷支座包括:第一安装板、第二安装板和多个第一方钢管;
[0011]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板平行且间隔设置,多个所述第一方钢管均位于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板之间,且每个所述第一方钢管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安装板,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安装板;
[0012]同时,所述第一安装板连接在所述基座上,所述第二安装板与所述第一预制单元可拆卸连接。
[0013]优选的,多个所述第一方钢管平行且间隔分布,且每个所述第一方钢管的轴线平行所述直线L,同时每个所述第一方钢管的两端一一对应垂直连接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板。
[0014]优选的,所述第一预制单元包括:第一钢板和第一预制混凝土柱;
[0015]所述第一预制混凝土柱的轴线平行所述直线L;
[0016]所述第一钢板垂直连接在所述第一预制混凝土柱的一端,同时所述第一钢板与所述第二安装板通过螺栓连接。
[0017]优选的,所述第一预制混凝土柱包括:多个第二方钢管和第一浇筑混凝土,多个所述第二方钢管均预制在所述第一浇筑混凝土中,且多个所述第二方钢管平行并间隔设置,并均平行所述直线L,同时所述第一钢板连接在所述第一浇筑混凝土的一端。
[0018]优选的,所述第二方钢管的屈服强度大于所述第一方钢管的屈服强度。
[0019]优选的,所述基座包括:第二钢板和第二预制混凝土柱;
[0020]所述第二预制混凝土柱的轴线平行所述直线L;
[0021]所述第二钢板垂直连接在所述第二预制混凝土柱的一端,同时所述第二钢板与所述第一安装板通过螺栓连接。
[0022]优选的,所述第二预制混凝土柱包括:多个第三方钢管和第二浇筑混凝土,多个所述第三方钢管均预制在所述第二浇筑混凝土中,且多个所述第三方钢管平行并间隔设置,并均平行所述直线L,同时所述第二钢板连接在所述第二浇筑混凝土的一端。
[0023]优选的,所述第三方钢管的屈服强度大于所述第一方钢管的屈服强度。
[0024]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公开提供了一种用于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干式连接节点,可以实现如下技术效果:
[0025]1、本技术能够提高震后可修复性和可替换性;
[0026]2、提高第一预制混凝土柱和第二预制混凝土柱的力学强度。
附图说明
[002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8]图1为本技术一种用于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干式连接节点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2为本技术第一预制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3为本技术第二预制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31]其中,1

第一预制单元;2

第二预制单元;21

基座;22

集中载荷支座;221

第一安装板;222

第二安装板;223

第一方钢管;11

第一钢板;12

第一预制混凝土柱;121

第二方钢管;122

第一浇筑混凝土;211

第二钢板;212

第二预制混凝土柱;201

第三方钢管;202

第二浇筑混凝土。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3]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用于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干式连接节点,包括:第一预制单元1和第二预制单元2,且第二预制单元2包括:基座21和集中载荷支座22;
[0034]第一预制单元1、集中载荷支座22和基座21分布在同一直线L上,且集中载荷支座22位于第一预制单元1和基座21之间,同时集中载荷支座22靠近第一预制单元1的一端连接第一预制单元1,靠近基座21的一端连接基座21。
[0035]本技术通过第一预制单元1和基座21之间的集中载荷支座22将大部分载荷集中在集中载荷支座22周围,因此地震时,集中载荷支座22会先破坏,则震后修复时,替换或者去除(去除后将第一预制单元1和基座2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干式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预制单元(1)和第二预制单元(2),且所述第二预制单元(2)包括:基座(21)和集中载荷支座(22);所述第一预制单元(1)、所述集中载荷支座(22)和所述基座(21)分布在同一直线L上,且所述集中载荷支座(22)位于所述第一预制单元(1)和所述基座(21)之间,同时所述集中载荷支座(22)靠近所述第一预制单元(1)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预制单元(1),靠近所述基座(21)的一端连接所述基座(2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干式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集中载荷支座(22)包括:第一安装板(221)、第二安装板(222)和多个第一方钢管(223);所述第一安装板(221)和所述第二安装板(222)平行且间隔设置,多个所述第一方钢管(223)均位于所述第一安装板(221)和所述第二安装板(222)之间,且每个所述第一方钢管(223)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安装板(221),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安装板(222);同时,所述第一安装板(221)连接在所述基座(21)上,所述第二安装板(222)与所述第一预制单元(1)可拆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干式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方钢管(223)平行且间隔分布,且每个所述第一方钢管(223)的轴线平行所述直线L,同时每个所述第一方钢管(223)的两端一一对应垂直连接所述第一安装板(221)和所述第二安装板(222)。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干式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制单元(1)包括:第一钢板(11)和第一预制混凝土柱(12);所述第一预制混凝土柱(12)的轴线平行所述直线L;所述第一钢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程光何俊彪陶然付佳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港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