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何大军专利>正文

摩托车全波整流稳压调节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97845 阅读:2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摩托车全波整流稳压调节器,由磁电机、可控全波整流电路,控制电路、电流取样电路、电压取样电路、滤波电路、蓄电池和负载组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结构特征是:磁电机的输出端与可控全波整流电路的输入端相联,可控全波整流电路的输出端并接有控制电路、电压取样电路、滤波电路、蓄电池E、负载R↓[L];在可控全波整流电路的输出回路中串联有电流取样电路。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既能实现电流电压的精确控制,又能降低油耗和磁电机发热温升,还可提高蓄电池、发动机、调节器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稳压调节器,尤其是摩托车全波整流稳压调节器。目前,摩托车上使用的整流稳压调节器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单相半波整流稳压调节器,一种是三相全波整流调节器。单相半波整流稳压调节器采用正半波整流充电,负半波削波稳压,大灯采用交流供电。此电路存在着以下缺点1.由于采用大灯交流供电,摩托车发动机在停机时大灯不能开起,发动机转速低时,大灯灯光亮度不够;发动机转速升高时,大灯容易损坏。2.此电路采用半波整流对蓄电池充电,充电电流小,使蓄电池常处于欠压工作状态,磁电机的性能不能得到充分发挥。3.由于整流调压器在负波稳压,削波时可控硅导通,充电线圈被短路,强大的电流流过磁电机和调节器,使磁电机、调节器和发动机严重发热,这既浪费了发动机的能量,又降低了磁电机、调节器及发动机的可靠性。4.由于这种稳压器的稳压精度有限,尤其在无蓄电池情况下,稳压精度更不能保证,因此常使用电设备易损坏。三相全波整流调节器采用全直流供电,加大了磁电机的输出功率,虽然解决了蓄电池的充电和大灯亮度问题,但也带来了以下缺陷1.由于该电路采用负半周削波稳压,在磁电机输出功率大时或蓄电池饱和时,可控硅导通,磁电机被短路,强大的电流流过磁电机和调节器,使磁电机和调节器发热严重,发动机温升高,影响了磁电机、调节器和发动机的可靠性,也降低了发动机的性能,同时发动机的能量也白白浪费。2.该电路没有过充电保护装置,既使蓄电池已达到饱和,调节器在正半波时,仍要对蓄电池充电,这就容易造成蓄电池损坏。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摩托车全波整流稳压调节器,通过改传统的削波稳压方式为串联开关稳压方式;改被动稳压为主动稳压,解决摩托车磁电机的发热问题、能量浪费问题、充电电压电流的控制问题和可靠性问题。本技术的具体方案是包括磁电机、负载、蓄电池,其特征在于磁电机的输出端与可控全波整流电路的输入端相联,可控全波整流电路的输出端并接有控制电路、电压取样电路、滤波电路、蓄电池、负载;在可控全波整流电路的输出回路中串联有电流取样电路。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由于采用了全波整流,使磁电机的功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输出电压平稳,输出电流增大,从而保证了摩托车电器系统的正常可靠工作。2.通过对输出电压的实时取样,电压控制电路的及时、准确对输出电压的平均值进行控制,输出控制信号使输出电压稳定精度高,防止了对蓄电池的过充电。当蓄电池电压达到一定值后,通过电压控制器电路,限制了蓄电池的充电电流,又能保证蓄电池维持一定的涓流,满足了蓄电池可靠充电要求,保证了蓄电池的安全和合理使用。可延长蓄电池的使用寿命。3 采用全直流供电,解决了摩托车大灯电压不稳,灯光亮度不一致问题,即使停车也不影响大灯亮度,延长了大灯的使用寿命。4.本技术改传统的削波稳压方式为串联开关稳压方式,既解决了目前摩托车大量浪费能量问题,又解决了以前因削波调压,磁电机、调压器的严重发热问题,从而提高了发动机,调压器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同时降低了发动机的能源消耗。5.由于增加了电流控制电路,从而防止了过电流充电对蓄电池性能及寿命的影响,使蓄电池在安全电流范围内均匀充电,保证蓄电池在安全、稳定的环境中工作,保证的蓄电池的可靠性,电流控制电路对外电路实施短路保护。当电路短路时,电流控制电路工作使电路几乎不工作,避免了因短路而造成的一切损失。6.由于设置了滤波电路,使输出电压近似于直流电压,使蓄电池的充电稳定,保证了蓄电池的可靠工作,又防止了因蓄电池的性能下降而对其它电器造成的损坏,实现了无蓄电池的情况下摩托车电路的可靠工作。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电路图。如图1所示本技术由磁电机、可控全波整流电路、控制电路、电流取样电路、电压取样电路、滤波电路、蓄电池和负载组成,本技术的结构特征是磁电机的输出端与可控全波整流电路的输入端相联,可控全波整流电路的输出端并接有控制电路、电压取样电路、滤波电路、蓄电池E、负载RL;在可控全波整流电路的输出回路中串联有电流取样电路。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电流取样电路由二极管D13、三极管T3、电阻R7和R8、电容C4组成;其中电流取样电路的输入端(电阻R8)串联在可控全波整流电路输出端的负极回路中,二极管D13正极接在可控全波整流电路的负极,即电阻R8的正极;二极管D13的负极接在电阻R7和电容C4的正极,电容C4负极与三极管T3发射极联接;电阻R7的负极接三极管T3的基极,三极管T3的集电极接控制电路输入端的负极,三极管T3的发射极接电阻R8和电容C4的负极。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电压取样电路由二极管D14、D15、D16、D17,三极管T4、电阻R9、R10、R11,电容器C5组成,其中二极管D15正极与可控全波整流电路的输出端正极相联,二极管D15的负极与稳压二极管D16的负极相联,稳压二极管D16的正极与电阻R10正极相联,电阻R10的负极与电阻R9和电阻R11,电容C5的正极联接;电阻R11的另一极与二极管D17的负极联接,该二极管D17的正极与可控全波整流电路输出端的负极相联;电容C5的负极与可控全波整流电路输出端的负极联接;电阻R9负极接在三极管T4的基极,三极管T4的发射极接D14的负极,三极管T4的集电极控制电路输入端的负极,稳压二极管D14正极接可控全波整流电路输出端的负极。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控制电路由二极管D12、电阻R6、光电耦合器V1、V2、电容C3组成,其中二极管D12的正极接可控全波整流电路输出端的正极,二极管D12负极接电阻R6、电容C3正极,电容C3的负极接可控全波整流电路输出端的负极,电阻R6的负极与光耦合器V1中的二极管的正极相联,该二极管的负极与光电耦合器V2中的二极管的正极相联,光电耦合器V2的负极与电流取样电路中的三极管T3、电压取样电路中三极管T4的集电极相联;光电耦合器V1中三极管的集电极与可控全波整流电路中的三极管T1基极相联;光电耦合器V1中三极管的发射极与可控全波整流电路的a端联接;光电耦合器V2中的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的可控全波整流电路中的三极管T2基极相联;光电耦合器V2中三极管的发射极与可控全波整流电路b端联接。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可控全波整流电路由二极管D1、D2、D3、D4、D5、D6、D7、D8、D9、D10、D11,电阻R1、R2、R3、R4、R5,电容器C1、C2,三极管T1、T2,可控硅S1、S2组成;其中二极管D1、D3、D5的正极并接在a端,二极管D2、D4、D6的正极并接在b端,在二极管D5上并联有电容C1,在二极管D6上并联有电容C2;在二极管D1、D2输出端并联有电阻R1、R4,电阻R4接在三极管T2的基极,该与二极管D6的正极相联,三极管T2的发射极接二极管D8的负极,三极管T2的集电极与三极管T1集电极并接,三极管T1的发射极接二极管D7的负极,二极管D7的正极接可控硅S1的控制极,可控硅S1的阴极接电路a端上,并且接二极管D9的负极,可控硅S1的阳极接与可控硅S2的阳极并联,可控硅S2的控制极接二极管D8的正极,可控硅S2的阴极接电路b端,同时接二极管D11的正极,二极管D11、D9的正极和二极管D10的负极并联在可控全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摩托车全波整流稳压调节器,包括磁电机(L)、负载(R↓[L])、蓄电池(E),其特征在于:磁电机的输出端与可控全波整流电路的输入端相联,可控全波整流电路的输出端并接有控制电路、电压取样电路、滤波电路、蓄电池(E)、负载(R↓[L]);在可控全波整流电路的输出回路中串联有电流取样电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大军
申请(专利权)人:何大军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5[中国|重庆]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