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电离源离子迁移管
[0001]本技术涉及离子迁移谱仪的核心部件离子迁移管,具体地说是一种采用扩束镜系统对真空紫外灯输出光束的直径进行扩束增大,提高电离区内中性样品分子利用率,进而获得高检测灵敏度的光电离源离子迁移管。
技术介绍
[0002]大气压光电离化技术是离子迁移谱中使用最为普遍的一种离子化技术。早期的光电离技术普遍采用激光做为光源,由Lubman等人于1982年首次引入离子迁移谱领域(Anal.Chem.1982,54:1546)。随着微型化商品化真空紫外灯(VUV灯)的出现,Hill和Eiceman等人先后将Krypton VUV灯和Hydrogen VUV灯直接用作离子迁移谱的光电离源(Anal.Chem.1983,55:1761;Anal.Chem.1986,58:2142)。为了提高光电离源离子迁移谱的检测灵敏度和检测目标物范围,Spangler于 1992年公开了一种轴侧固定结构的光电离源离子迁移谱技术,采用 Krypton VUV灯作为光电离源(US5338931)。Hans
‑
Ru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电离源离子迁移管,所述离子迁移管为环状电极(6)和环状绝缘体(7)从左至右依次交替同轴叠合构成的中空圆柱状腔体,于腔体左端设置光电离源(1)、右端设置离子接收极(5),沿光电离源(1)至离子接收极(5)方向,在腔体内部位于光电离源(1)和离子接收极(5)之间设置离子门(3),将腔体内部分成两个区域,其中光电离源(1)和离子门(3)之间构成电离区(2),离子门(3)和离子接收极(5)之间构成迁移区(4),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电离源(1)包括电离源腔室(11)、真空紫外灯(12)、光输入透镜(13)和光输出透镜(14);电离源腔室(11)为左端密闭、右端开口的圆柱形筒体,筒体右开口端通过环状绝缘体(7)与电离区(2)左端的环状电极(6)左端面密封连接或密闭连接,于筒体内部的左侧端面沿轴线方向开设有通孔,于通孔内设置真空紫外灯(12),真空紫外灯(12)的光输出方向沿筒体轴线指向筒体内部;于电离源腔室(11)内从左至右设有二个相互间隔、平行放置的光输入透镜(13)和光输出透镜(14),圆柱状光输入透镜(13)和光输出透镜(14)的轴线与电离源腔室(11)的轴线重合,光输入透镜(13)和光输出透镜(14)的柱体四周边缘与电离源腔室(11)的内壁面密闭连接,光输入透镜(13)位于真空紫外灯(12)和光输出透镜(14)之间,光输入透镜(13)和光输出透镜(14)构成扩束镜系统;真空紫外灯(12)输出直径为d1的圆柱状平行光束,经扩束镜系统后,被转变成直径为d2的圆柱状平行光束并输入电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创,杨其穆,徐一仟,蒋丹丹,李海洋,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