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针织模块和机织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97717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30 04: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针织模块和机织设备,其中,该针织模块包括提针支架和多个提针,多个提针并排间隔设置于提针支架上;提针包括头部、杆部以及设置于杆部上的针踵部;多个提针包括多个第一提针和多个第二提针,第一提针和第二提针在提针支架上交替排布,第一提针的针踵部与头部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二提针的针踵部与头部之间的距离。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针织模块中,通过将针踵部设置在第一提针的杆部和第二提针的杆部的不同位置,从而有效保证提针在针踵的作用下进行一隔一的提升编织,进而提升了对双斜向织物结构的针织效率,保证稳定的针织效果。效果。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针织模块和机织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针织
,尤其涉及一种针织模块和机织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双斜向机织物是由普通平纹机织物衍变而来的一种产业用纺织品。与普通正交机织物相比,双斜向机织物经纬纱线之间的夹角不是90
°
,而是0
°‑
180
°
中任意角度,因此,织物各个方向的变形能力更加突出。利用此特点,双斜向机织物特别适合用作球形、锥形等曲面物体的包覆或骨架材料的制备。在航空航天和国防技术方面,用碳纤维或芳纶织造的双斜向机织物可用于特殊部位的骨架材料;在工业方面,双斜向机织物可作为长度方向连续增强产品,提高其强度。
[0003]但现有技术中,双斜向机织物是通过对普通0

90机织物裁剪后,利用旋转的方法获得的,该方法获得的机织物存在浪费大、幅宽较小以及在长度方向上不连续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提升对双斜向织物结构的针织效率,保证稳定的针织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针织模块和机织设备。
[0005]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针织模块,所述针织模块包括提针支架和多个提针,所述多个提针并排间隔设置于所述提针支架上;
[0006]所述提针包括头部、杆部以及设置于所述杆部上的针踵部;
[0007]所述多个提针包括多个第一提针和多个第二提针,所述第一提针和所述第二提针在所述提针支架上交替排布,所述第一提针的针踵部与头部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提针的针踵部与头部之间的距离。
[0008]优选的,所述提针包括舌针和加长针杆,所述加长针杆与所述舌针的针杆固定连接,所述舌针的针头构成所述头部,所述舌针的针杆与所述加长针杆构成所述杆部,所述针踵部设置于所述加长针杆上。
[0009]优选的,所述加长针杆的端部设置有连接槽,所述舌针的针杆端部插入所述连接槽中,并与所述加长针杆焊接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加长针杆呈圆柱形,所述舌针的针杆呈扁长条形,所述舌针的针杆宽度小于所述加长针杆的半径;
[0011]所述连接槽与所述舌针的针杆形状适配,所述连接槽在所述舌针的针杆宽度方向上贯通所述加长针杆的侧壁,且所述连接槽贯通所述加长针杆的端面。
[0012]优选的,所述针踵部与所述加长针杆垂直;和/或,
[0013]所述针踵部与所述加长针杆焊接连接。
[0014]优选的,所述多个提针沿第一方向排布,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提针的舌针的针杆宽度方向平行。
[0015]优选的,所述舌针的针头包括针钩和针舌,所述针舌的一端与所述舌针的针杆转
动连接;
[0016]各个所述提针的针舌的转动轴线均相对第二方向向同一侧偏转,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且垂直于所述杆部的延伸方向。
[0017]优选的,多个所述提针的针舌的转动轴线相互平行;和/或,
[0018]各个所述提针的针舌的转动轴线与所述第二方向的夹角均为8至12
°

[0019]本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机织设备,包括两个如上述所述的针织模块,两个所述针织模块的提针相对设置。
[0020]优选的,两个所述针织模块中的所述提针的针舌的转动轴线相对第二方向的偏转方向相反。
[0021]本技术公开的实施案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0022]通过将针踵部设置在第一提针的杆部和第二提针的杆部的不同位置,从而有效保证提针在针踵的作用下进行一隔一的提升编织,进而提升了对双斜向织物结构的针织效率,保证稳定的针织效果。
[0023]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0024]并入到说明书中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并且与描述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原理。在这些附图中,类似的附图标记用于表示类似的要素。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5]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针织模块的示意图。
[0026]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针织模块的提针的主视图。
[0027]图3是图2的俯视图。
[0028]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针织模块中针舌的偏转示意图。
[0029]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针织模块中第一提针的示意图。
[0030]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针织模块中第二提针的示意图。
[0031]图7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机织设备中相对设置的提针的示意图。
[0032]图8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针织模块中连接槽的示意图。
[0033]附图标记:
[0034]1、提针支架;2、提针;21、第一提针;22、第二提针;23、舌针;24、加长针杆;210、头部210;220、杆部;230、针踵部;231、针钩;232、针舌;240、连接槽;X、第一方向;Y第二方向;a、角度。
具体实施方式
[0035]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含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
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0036]如图1所示,本技术公开的一示例性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针织模块。该针织模块包括提针支架1和多个提针2。
[0037]其中,在提针支架1上设置有多个均匀间隔设置的安装孔,该安装孔的直径范围包括2mm~3mm,在一个实施例中,安装孔的直径优选为2.1mm。多个提针2并排间隔设置于提针支架1上的多个安装孔中,并且多个提针2 与多个安装孔一一对应设置。需要说明的是,根据双斜向机织物沿
±
45
°
方向的织物密度为2mm/根的设计要求,在一些实施例中,双斜向机织物的原料可以包括3K

T300碳纤维,此时,纱线的宽度为1.8mm。因此,在提针的规格选择中,可以将提针2的针头宽度选择为2mm,以满足在安装孔的安装要求,同时也能满足双斜向机织物的原料宽度要求,并且在纱头引入提针2后,能够保证纱线沿宽度方向展开,避免产生堆积。
[0038]参照图3所示,提针2包括头部210、杆部220和针踵部230。其中提针 2的头部210设置在杆部220的一端,在一些实施例中,头部210与杆部220 之间是焊接固定连接。针踵部230设置在杆部220上,在一些实施例中,针踵部230的一端固定于杆部220上,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针织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织模块包括提针支架和多个提针,所述多个提针并排间隔设置于所述提针支架上;所述提针包括头部、杆部以及设置于所述杆部上的针踵部;所述多个提针包括多个第一提针和多个第二提针,所述第一提针和所述第二提针在所述提针支架上交替排布,所述第一提针的针踵部与头部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提针的针踵部与头部之间的距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织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提针包括舌针和加长针杆,所述加长针杆与所述舌针的针杆固定连接,所述舌针的针头构成所述头部,所述舌针的针杆与所述加长针杆构成所述杆部,所述针踵部设置于所述加长针杆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针织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加长针杆的端部设置有连接槽,所述舌针的针杆端部插入所述连接槽中,并与所述加长针杆焊接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针织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加长针杆呈圆柱形,所述舌针的针杆呈扁长条形,所述舌针的针杆宽度小于所述加长针杆的半径;所述连接槽与所述舌针的针杆形状适配,所述连接槽在所述舌针的针杆宽度方向上贯通所述加长针杆的侧壁,且所述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亚明熊伟刘梁森齐业雄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方硕复合材料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