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头机构及循环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976784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30 04: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摇头机构及循环扇,包括:上壳体组件和下壳体组件,上壳体组件与下壳体组件可转动连接;连接件,连接件包括内圈和外圈,内圈与外圈能相对转动,内圈与下壳体组件连接,外圈与上壳体组件连接;驱动装置,驱动装置设置在下壳体组件和上壳体组件的其中一个上,驱动装置的转轴与下壳体组件以及上壳体组件中的另一个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摇头机构及循环扇,结构简单、装配难度系数小、运行稳定、性能可靠、方便维护、生产成本低,适合批量生产。量生产。量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摇头机构及循环扇


[0001]本技术涉及风扇
,特别是涉及一种摇头机构及循环扇。

技术介绍

[0002]循环扇是一种产生气流的装置,包括支撑机构、底盘和机头机构。底盘安装于支撑机构的底端,机头机构安装于支撑杆的顶端,机头机构包括扇叶和驱动扇叶转动的电机。当电机驱动扇叶转动时,扇叶压缩空气产生气流。为了保证循环扇的吹风效果,现有的循环扇都设有左右摇头的功能,而现有循环扇左右摇头功能多是通过在电机的后部设置转轴,并通过设置齿轮机构和连杆机构与支撑机构相互配合来实现。这种模式的摇头机构与机头机构的运作关联性强,关联结构多,结构复杂,不利于循环扇的整体运行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循环扇结构复杂、装配难度高、调节不方便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装配难度系数小、运行稳定、性能可靠、方便维护、生产成本低的摇头机构及循环扇。
[0004]一种摇头机构,包括:上壳体组件和下壳体组件,所述上壳体组件与所述下壳体组件可转动连接;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括内圈和外圈,所述内圈与所述外圈能相对转动,所述内圈与所述下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摇头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壳体组件(100)和下壳体组件(200),所述上壳体组件(100)与所述下壳体组件(200)可转动连接;连接件(300),所述连接件(300)包括内圈(310)和外圈(320),所述内圈(310)与所述外圈(320)能相对转动,所述内圈(310)与所述下壳体组件(200)连接,所述外圈(320)与所述上壳体组件(100)连接;驱动装置(400),所述驱动装置(400)设置在所述下壳体组件(200)和所述上壳体组件(100)的其中一个上,所述驱动装置(400)的转轴与所述下壳体组件(200)以及所述上壳体组件(100)中的另一个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摇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组件(100)包括上壳体(110)和第一锁紧件(120),所述上壳体(110)上设有第一限位部(111),所述第一锁紧件(120)与所述上壳体(110)固定连接,所述下壳体组件(200)包括下壳体(210)和第二锁紧件(220),所述第二锁紧件(220)与所述下壳体(210)固定连接,所述驱动装置(400)设置在所述下壳体(210)上,所述连接件(300)的所述外圈(320)与所述第一限位部(111)连接,所述连接件(300)的所述内圈(310)与所述第二锁紧件(220)连接,所述驱动装置(400)的转轴与所述第一锁紧件(120)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摇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紧件(120)以及所述第二锁紧件(220)为卡扣件、胶粘件、紧固件、焊接件的任意一种。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摇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锁紧件(220)包括第二本体(221)和多个第二限位部(222),多个所述第二限位部(222)沿所述第二本体(221)周向设置,所述连接件(300)的所述内圈(310)上设有贯通的第一通孔(301),所述连接件(300)通过所述第一通孔(301)套设于所述第二限位部(222)外,并使所述内圈(310)与所述第二本体(221)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摇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110)的底壁上设有第二通孔(101),所述第一限位部(111)沿所述第二通孔(101)的外周围合形成第一凹槽(102),所述连接件(300)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102)内,所述第二本体(221)穿过所述第二通孔(101)并使所述第二限位部(222)凸出所述第二通孔(101),所述连接件(300)固定于所述第二限位部(222)与所述第一限位部(111)之间,并使所述内圈(310)以及外圈(320)分别与所述第二锁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林林文杰卢刚亮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卡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