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绕线的E型电感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976396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30 04: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绕线的E型电感结构,旨在提供了一种备有可控制绕线工作的结构的便于绕线的E型电感结构。它包括支撑板、横版一、横版二和横版三,所述横版一、横版二和横版三均与支撑板垂直连接,所述横版一上设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顶端穿过横版一置于横版一的外部,所述转动轴的底端穿过横版二置于横版三上,所述横版一、横版二和横版三均与转动轴转动连接,所述转动轴上套装有两个绕组,两个绕组分别置于横版一和横版二之间的转动轴上以及横版二和横版三之间的转动轴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可达到备有可控制绕线工作的结构的目的;降低电线脱离绕组的概率;便于转动盘的顺利转动。动盘的顺利转动。动盘的顺利转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绕线的E型电感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电子设备
,尤其是指一种便于绕线的E型电感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电感电感线圈是用绝缘导线例如漆包线、纱包线等绕制而成的电磁感应元件,也是电子电路中常用的元器件之一。电感是用漆包线、纱包线或塑皮线等在绝缘骨架或磁心、铁心上绕制成的一组串联的同轴线匝,它在电路中用字母“L”表示,主要作用是对交流信号进行隔离、滤波或与电容器、电阻器等组成谐振电路。
[0003]随着电子化时代的进步,电磁波的干扰越来越频繁,电感的应用自然不可避免的越来越普及化,但现在的电感结构在绕线的结构上未加更多的关注,一般是手动需操作将电线绕于电感结构上,这样增加了绕线的工作量,而且缠绕并不紧密,易出现脱落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需手动操作完成绕线工作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备有可控制绕线工作的结构的便于绕线的E型电感结构。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便于绕线的E型电感结构,包括支撑板、横版一、横版二和横版三,所述横版一、横版二和横版三均与支撑板垂直连接,所述横版一上设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顶端穿过横版一置于横版一的外部,所述转动轴的底端穿过横版二置于横版三上,所述横版一、横版二和横版三均与转动轴转动连接,所述转动轴上套装有两个绕组,两个绕组分别置于横版一和横版二之间的转动轴上以及横版二和横版三之间的转动轴上。
[0007]通过支撑板配合垂直连接于支撑板上的横版一、横版二和横版三构成E型电感结构的框架,横版一、横版二和横版三均转动连接的转动轴则可在横版一、横版二和横版三的支撑效果下进行转动工作,这里转动轴的顶端穿过横版一置于横版一的外部,便于控制转动轴以进行转动工作,而转动轴上套装的绕组可缠绕上电线,电线便在转动轴的缠绕工作影响下缠绕于绕组上,达到备有可控制绕线工作的结构的目的。
[0008]作为优选,所述横版一上设有滚动轴承一,所述滚动轴承一的外圈与横版一连接,所述横版二上设有滚动轴承二,所述滚动轴承二的外圈与横版二连接,所述横版三上设有滚动轴承三,所述滚动轴承三的外圈与横版三连接,所述滚动轴承一的内圈、滚动轴承二的内圈和滚动轴承三的内圈均与转动轴连接。这样设计通过外圈与横版一连接的滚动轴承一、外圈与横版二连接的滚动轴承二以及外圈与横版三连接的滚动轴承三,可让滚动轴承一的内圈、滚动轴承二的内圈和滚动轴承三的内圈都和转动轴做好连接,便于转动轴在横版一、横版二和横版三的支撑效果下顺利转动,安全实在。
[0009]作为优选,所述绕组上安装有两个转动盘,两个转动盘分别置于绕组的顶端和底端,所述横版一和转动盘之间、横版二和转动盘之间以及横版三和转动盘之间均留有间隙,所述横版一、横版二和横版三均与转动盘转动连接。这样设计通过绕组的顶端和底端安装
的转动盘可让绕组顺利的进行转动,此处横版一、横版二和横版三均与转动盘转动连接且横版一和转动盘之间、横版二和转动盘之间以及横版三和转动盘之间均留有间隙,转动盘的转动不会受到横版一、横版二和横版三的影响,简便可靠。
[0010]作为优选,所述转动盘包括若干个连接轴,若干个连接轴以绕组为圆心均匀分布,所述连接轴的分布呈圆形,所述连接轴的一端与绕组连接,所述连接轴的另一端设有滚轮,所述横版一、横版二和横版三均通过滚轮与连接轴转动连接。这样设计通过以绕组为圆心均匀分布呈圆形的若干个连接轴可在连接轴连接的滚轮的滚动效果下顺利的在横版一上、横版二上和横版三上转动。
[0011]作为优选,所述绕组上设有插孔。这样设计通过绕组上的插孔可插入电线的端部,以便电线的缠绕工作。
[0012]作为优选,所述连接轴上设有开孔和操纵腔,所述开孔置于绕组顶端连接的连接轴上,所述开孔和插孔均与操纵腔连通,所述操纵腔内设有操纵杆,所述操纵杆的形状为L形,所述操纵杆的一端穿过开孔置于连接轴的外部,所述操纵杆的另一端安装有硬块,所述硬块置于绕组的外部。这样设计通过绕组顶端连接的连接轴上的开孔可控制操纵腔内的操纵杆的一端,让操纵杆在操纵腔内上移,使得置于绕组的外部的硬块受力上移,插孔便被打开,电线便可插入与插孔内,放开操纵杆的控制,操纵杆受硬块的重力影响下移,压住电线,降低了电线脱离绕组的概率。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可达到备有可控制绕线工作的结构的目的;降低电线脱离绕组的概率;便于转动盘的顺利转动。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技术的总体布置图;
[0015]图2是本技术的转动轴的连接示意图;
[0016]图3是本技术的转动盘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4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支撑板,2、横版一,3、横版二,4、横版三,5、转动轴,6、绕组,7、转动盘,8、滚动轴承一,9、滚动轴承二,10、滚动轴承三,11、连接轴,12、滚轮,13、开孔,14、插孔,15、操纵腔,16、操纵杆,17、硬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描述。
[0020]如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一种便于绕线的E型电感结构,包括支撑板1、横版一2、横版二3和横版三4,横版一2、横版二3和横版三4均与支撑板1垂直连接,横版一2上设有转动轴5,转动轴5的顶端穿过横版一2置于横版一2的外部,转动轴5的底端穿过横版二3置于横版三4上,横版一2、横版二3和横版三4均与转动轴5转动连接,转动轴5上套装有两个绕组6,两个绕组6分别置于横版一2和横版二3之间的转动轴5上以及横版二3和横版三4之间的转动轴5上。
[0021]如图1、图2和图4所示,横版一2上设有滚动轴承一8,滚动轴承一8的外圈与横版一2连接,横版二3上设有滚动轴承二9,滚动轴承二9的外圈与横版二3连接,横版三4上设有滚
动轴承三10,滚动轴承三10的外圈与横版三4连接,滚动轴承一8的内圈、滚动轴承二9的内圈和滚动轴承三10的内圈均与转动轴5连接。绕组6上安装有两个转动盘7,两个转动盘7分别置于绕组6的顶端和底端,横版一2和转动盘7之间、横版二3和转动盘7之间以及横版三4和转动盘7之间均留有间隙,横版一2、横版二3和横版三4均与转动盘7转动连接。
[0022]如图3所示,转动盘7包括若干个连接轴11,若干个连接轴11以绕组6为圆心均匀分布,连接轴11的分布呈圆形,连接轴11的一端与绕组6连接,连接轴11的另一端设有滚轮12,横版一2、横版二3和横版三4均通过滚轮12与连接轴11转动连接。
[0023]如图4所示,绕组6上设有插孔14。连接轴11上设有开孔13和操纵腔15,开孔13置于绕组6顶端连接的连接轴11上,开孔13和插孔14均与操纵腔15连通,操纵腔15内设有操纵杆16,操纵杆16的形状为L形,操纵杆16的一端穿过开孔13置于连接轴11的外部,操纵杆16的另一端安装有硬块17,硬块17置于绕组6的外部。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绕线的E型电感结构,其特征是,包括支撑板(1)、横版一(2)、横版二(3)和横版三(4),所述横版一(2)、横版二(3)和横版三(4)均与支撑板(1)垂直连接,所述横版一(2)上设有转动轴(5),所述转动轴(5)的顶端穿过横版一(2)置于横版一(2)的外部,所述转动轴(5)的底端穿过横版二(3)置于横版三(4)上,所述横版一(2)、横版二(3)和横版三(4)均与转动轴(5)转动连接,所述转动轴(5)上套装有两个绕组(6),两个绕组(6)分别置于横版一(2)和横版二(3)之间的转动轴(5)上以及横版二(3)和横版三(4)之间的转动轴(5)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绕线的E型电感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横版一(2)上设有滚动轴承一(8),所述滚动轴承一(8)的外圈与横版一(2)连接,所述横版二(3)上设有滚动轴承二(9),所述滚动轴承二(9)的外圈与横版二(3)连接,所述横版三(4)上设有滚动轴承三(10),所述滚动轴承三(10)的外圈与横版三(4)连接,所述滚动轴承一(8)的内圈、滚动轴承二(9)的内圈和滚动轴承三(10)的内圈均与转动轴(5)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绕线的E型电感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绕组(6)上安装有两个转动盘(7),两个转动盘(7)分别置于绕组(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国栋沈玲玲杨俊
申请(专利权)人:长兴索菲特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