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扬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双电机能量回收减振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975490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30 04: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电机能量回收减振器,其包括机械整流组件,机械整流组件包括安装箱体,安装箱体上可滑动地连接有移动齿条,安装箱体上可转动地连接有第一连接轴和第二连接轴,第一连接轴经第一单向滚针轴承连接有与移动齿条啮合的第一传动齿轮和经第二单向滚针轴承连接有在移动齿条外的第一转动齿轮,第二连接轴上连接有与移动齿条啮合的第二传动齿轮和在移动齿条外且与第一转动齿轮啮合的第二转动齿轮,第一单向滚针轴承和第二单向滚针轴承传递转矩的方向相同;能量回收组件,能量回收组件包括固定在安装箱体外侧的与第一连接轴连接的第一回收电机和与第二连接轴连接的第二回收电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提高能量转换效率。提高能量转换效率。提高能量转换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电机能量回收减振器


[0001]本技术涉及车辆
,特别是一种双电机能量回收减振器。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国家节能减排战略的提出,许多用电设备都朝着低能耗方向发展,微电子器件便是其中之一,这使得从生活中回收电能为微电子设备供电成为可能。机械振动能量回收装置可以有效的为微电子设备供电。
[0003]现有技术中,公开了名称为“一种集成式滚珠丝杠半主动馈能减振器”,公布日为2021.12.25,公布号为CN 112128300 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该减振器包括运动转换机构、行星齿轮增速机构和发电机构及阻尼力调节机构,所述运动转化机构将汽车的上下振动转变为旋转运动,并驱动集成行星齿轮增速机构配合发电机构实现高效的振动能量回收;此减振器中通过滚珠丝杠的大传动比,使得减振器产生了较高的阻尼力和输出电压,然而,由于该结构传动比较大,高频激励下零件之间的动态响应现象致使产生的阻尼力波动非常明显。大幅度波动的阻尼力存在阻尼力失效现象,这将引起零件之间的冲击,从而减小了能量回收减振器的使用寿命,使得其不宜处于高频激励下工作,同时对减振的安全构成了威胁。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技术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技术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技术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05]鉴于上述和/或现有的减振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技术。
[0006]因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电机能量回收减振器,其结构简单,采用双电机结构实现能量回收,其中一个电机起到调控阻尼力的作用,另一个电机起拓宽能量回收减振器带宽的作用,能有效改善阻尼力不足的现象,提高输出电能。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双电机能量回收减振器,其包括,
[0008]机械整流组件,所述机械整流组件包括安装箱体,所述安装箱体上可滑动地连接有移动齿条,所述安装箱体上可转动地连接有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连接轴和第二连接轴,所述第一连接轴连接有与移动齿条啮合的第一传动齿轮和在移动齿条外的第一转动齿轮,所述第二连接轴上连接有与移动齿条啮合的第二传动齿轮和在移动齿条外且与第一转动齿轮啮合的第二转动齿轮,所述第一传动齿轮经第一单向滚针轴承连接在第一连接轴上,所述第一转动齿轮经第二单向滚针轴承连接在第一连接轴上,所述第一单向滚针轴承和第二单向滚针轴承传递转矩的方向相同;
[0009]能量回收组件,所述能量回收组件包括固定在安装箱体外侧的第一回收电机和第二回收电机,所述第一连接轴与第一回收电机连接,所述第二连接轴与第二回收电机连接。
[0010]作为本技术所述双电机能量回收减振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安装箱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框,所述第一连接框内设有第一联轴器,所述第一连接轴经第一联轴器与第一回收电机连接。
[0011]作为本技术所述双电机能量回收减振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连接框远离安装箱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与第一回收电机连接的第一变速箱,所述第一变速箱上连接有伸进第一连接框内的第一输入轴,所述第一连接轴经第一联轴器与第一输入轴连接。
[0012]作为本技术所述双电机能量回收减振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安装箱体的一侧还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框,所述第二连接框内设有第二联轴器,所述第二连接轴经第二联轴器与第二回收电机连接。
[0013]作为本技术所述双电机能量回收减振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二连接框远离安装箱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与第二回收电机连接的第二变速箱,所述第二变速箱上连接有伸进第二连接框内的第二输入轴,所述第二连接轴经第二联轴器与第二输入轴连接。
[0014]作为本技术所述双电机能量回收减振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安装箱体内固定连接有移动导轨,所述移动导轨上可滑动地连接有滑块,所述移动齿条连接在滑块上侧。
[0015]作为本技术所述双电机能量回收减振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移动齿条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至少一个齿条支架,所述齿条支架固定连接在滑块上侧。
[0016]作为本技术所述双电机能量回收减振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移动齿条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两个在长度方向上间隔设置的齿条支架。
[0017]作为本技术所述双电机能量回收减振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移动齿条伸出安装箱体外的端部连接有连接耳。
[001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单旋转电机和双旋转电机的联合设置,能输出更多的电能,提高能量转换效率。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0020]图1为本技术的俯视图。
[0021]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2]图3为本技术的主视图。
[0023]图4为本技术中处于压缩行程时的结构图。
[0024]图5为本技术中处于拉伸行程时的结构图。
[0025]图6为使用本技术与使用单电机时输出电压与阻尼力对比图。
[0026]图中,100能量回收组件,101第一回收电机,102第二回收电机,200机械整流组件,201安装箱体,202第二转动齿轮,203第二连接轴,204移动齿条,205第一转动齿轮,206第一
连接轴,207滑块,208第一单向滚针轴承,209第一传动齿轮,210齿条支架,211第二单向滚针轴承,212移动导轨,213第二传动齿轮,214连接耳,300传动组件,301第一变速箱,302第一输入轴,303第一联轴器,304第一连接框,305第二变速箱,306第二输入轴,307第二连接框,308第二联轴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0028]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29]其次,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技术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
[0030]参照图1~图6,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电机能量回收减振器,其能输出更多的电能,提高能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电机能量回收减振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机械整流组件(200),所述机械整流组件(200)包括安装箱体(201),所述安装箱体(201)上可滑动地连接有移动齿条(204),所述安装箱体(201)上可转动地连接有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连接轴(206)和第二连接轴(203),所述第一连接轴(206)连接有与移动齿条(204)啮合的第一传动齿轮(209)和在移动齿条(204)外的第一转动齿轮(205),所述第二连接轴(203)上连接有与移动齿条(204)啮合的第二传动齿轮(213)和在移动齿条(204)外且与第一转动齿轮(205)啮合的第二转动齿轮(202),所述第一传动齿轮(209)经第一单向滚针轴承(208)连接在第一连接轴(206)上,所述第一转动齿轮(205)经第二单向滚针轴承(211)连接在第一连接轴(206)上,所述第一单向滚针轴承(208)和第二单向滚针轴承(211)传递转矩的方向相同;能量回收组件(100),所述能量回收组件(100)包括固定在安装箱体(201)外侧的第一回收电机(101)和第二回收电机(102),所述第一连接轴(206)与第一回收电机(101)连接,所述第二连接轴(203)与第二回收电机(102)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电机能量回收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箱体(20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框(304),所述第一连接框(304)内设有第一联轴器(303),所述第一连接轴(206)经第一联轴器(303)与第一回收电机(101)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电机能量回收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框(304)远离安装箱体(20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与第一回收电机(101)连接的第一变速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竞王佩犇丛枭杰关栋高悦文张纯沈辉龚俊杰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