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河蟹高效生态养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968044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30 01: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河蟹高效生态养殖方法,包括选举养殖塘、蟹种放养、蟹种喂养及相关管理、水草养护、底质调控、病害生态防治以及捕捞暂养步骤,本发明专利技术中,“三公二母”中等规格的河蟹更适宜大众消费,受到市场的青睐,市场需求大且稳定,所谓“三公二母”是指公蟹3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河蟹高效生态养殖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水产养殖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河蟹高效生态养殖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河蟹学名中华绒螯蟹,以其营养丰富、肉味鲜美而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尤其以“三公二母”中等规格的河蟹更适宜大众消费,所谓“三公二母”是指公蟹3两

3.5两、母蟹2两

2.5两为主的中等规格的河蟹。该种规格的河蟹市场热度非常高。大规模养殖生产的话能够取得可观的经济效益,因此需要一种能够有效养殖生产“三公二母”规格河蟹的方法,且该方法产量高、效益稳定、抗风险能力强。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河蟹高效生态养殖方法,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河蟹高效生态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 选择或自行挖取东西走向的长方形养殖塘,面积10

30亩,蓄水深度0.8

1.2m;所述养殖塘的土壤以沙壤土或粘壤土为主;所述养殖塘为平底,且池底淤泥层不超过10cm;所述养殖塘的池埂高1.4

1.6m,顶宽2

3m,且经夯实加固,池埂坡比为1:2.5;S2. 蟹种放养前的相关准备工作,包括以下子步骤:S2

1. 将S1养殖塘中的池水排干,若池中有野杂鱼,则先用药物清理后排干池水,清理池底淤泥后将池底暴晒15

30天至干裂,随后在池中加装增氧机,所述增氧机的功率为0.3

0.5kw /亩:S2

2. 将生石灰或漂白粉兑水全池泼洒消毒,其中生石灰用量125

150kg/亩,漂白粉用量25

50kg/亩,消毒后池塘水深0.3

0.4m;S2

3. 养殖塘消毒3

5天后,即可移栽水草,株行距1.5

3 米,水草覆盖面积为50

60%;S3. 蟹种放养:蟹种放养前,检验池水是否清洁安全,检测池水安全后,选取规格为160

180只/kg,规格整齐、附肢齐全、体质健壮、无病无伤、爬行迅速活力好的健康蟹种进行放养,放养时间为一年内的第一季度为宜;蟹种下塘时先反复2

3次浸泡池水,然后用维生素C水溶液浸泡3分钟,放苗2

3天后,用碘制剂兑水全池泼洒消毒1次;S4. 蟹种喂养及管理,包括以下步骤:S4

1. 喂养玉米、小麦、大豆植物性饲料搭配冰鲜鱼、螺蛳动物性饲料,维持饲料的总蛋白含量在38

40%;水温10℃以上开始投喂,第一次蜕壳前后可每天投喂一次,投喂时间为傍晚,第二次蜕壳后,一天投喂两次,投喂时间为上午和傍晚,其中上午投喂日投饵量的20%

30%,傍晚投喂日投饵量的80%

70%;
第一次蜕壳前后投喂蛋白含量40%以上的配合饲料,日投喂量为存塘蟹种总重量的3%

5%;第三次或第四次蜕壳后,投喂蛋白含量38%

40%的配合饲料,日投喂量为存塘蟹种总重量的4

6%,同时每天可按0.5kg/亩添加玉米,添加量逐渐递增;第五次蜕壳后投喂蛋白含量40%以上的配合饲料,搭配玉米,日投喂量为存塘蟹种重量的5%

8 %,玉米逐渐添加到1.5

2kg/亩

天;上述投喂总量,以投喂后3

4 小时内吃完为宜;S4

2. 水质调控保持溶解氧:开启增氧机,使池水溶解氧始终保持5 mg/L以上;施用微生物制剂:根据不同的养殖阶段和水质情况,采用微生物制剂定期调节水质;施肥:蟹种放养后即可用商品有机肥或其它肥水产品进行肥水,使水色呈茶褐色为宜,养殖全程需定期肥水;水位调控:5月上旬前保持滩面水位0.4m,7月上旬前保持滩面水位0.6m,7月上旬后保持滩面水位0.8m以上;pH值调节:采用生石灰以及有机酸、乳酸菌维持池水pH为7.5

8.5;透明度调控:6月份之前,池水能见度保持在20

30cm,7月份开始,池水能见度保持在50cm以上;S5. 水草养护控制水草高度,株高应保持在28

32cm,草头距离水面20

30cm,水草覆盖率不超过水面的60%;S6. 底质调控定期使用底质改良剂或生物制剂对养殖塘进行底质改良;S7. 病害生态防治4月中旬前后,每亩放养规格为40

50尾/kg的鳙鱼一龄鱼种3

5尾,以控制池水肥度;5月下旬至6月初,每亩放养规格为3

5cm鳜鱼苗10

15尾;S8. 捕捞暂养根据上市销售时间,适时捕捞,捕捞以地笼捕获为主;若计划长时间暂养,延期到春节前后上市销售,应在水温低于10℃后再起捕,分雌、雄,分规格,放进专用网箱暂养,日常做好暂养管理,适时销售。
[0005]优选地,S2

1中的增氧机为鼓风机与微孔管组装而成的微孔底层曝气增氧系统,该系统架设于池塘中间或池埂上,包括主管道和鼓风机,主管道上每隔3

5m连通有直径1.6cm的黑色PEX支管,支管横铺于池底,支管上每隔3

5m设置1个出气孔并套接20cm长的微孔管,微孔管与支管平行,微孔管距离池底5

10 cm。
[0006]优选地,S2

3和S5中的水草为伊乐藻。
[0007]优选地,S3中,向池水中添加青虾或草虾,以检验池水是否清洁安全。
[0008]优选地,S4

2中的微生物制剂为光合细菌、EM菌或者乳酸菌。
[000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中,“三公二母”中等规格的河蟹更适宜大众消费,受到市场的青睐,市场需求大且稳定,所谓“三公二母”是指公蟹3

3.5两、母蟹2

2.5两为主的中等规格的河蟹。亩均
放养2000

3000只蟹种、蟹种规格140

160只/千克,亩产量100

250千克,该养殖方法产量高、效益稳定、抗风险能力较强。
具体实施方式
[0010]为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
[0011]一种河蟹高效生态养殖方法,包括一、养殖池条件与设施1、池塘结构池塘形状以东西走向的长方形为宜,面积10

30亩为宜,最大蓄水深度0.8

1.2m。沙壤土最好,粘壤土次之,底部淤泥层不超过10c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河蟹高效生态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 选择或自行挖取东西走向的长方形养殖塘,面积10

30亩,蓄水深度0.8

1.2m;所述养殖塘的土壤以沙壤土或粘壤土为主;所述养殖塘为平底,且池底淤泥层不超过10cm;所述养殖塘的池埂高1.4

1.6m,顶宽2

3m,且经夯实加固,池埂坡比为1:2.5;S2. 蟹种放养前的相关准备工作,包括以下子步骤:S2

1. 将S1养殖塘中的池水排干,若池中有野杂鱼,则先用药物清理后排干池水,清理池底淤泥后将池底暴晒15

30天至干裂,随后在池中加装增氧机,所述增氧机的功率为0.3

0.5kw /亩:S2

2. 将生石灰或漂白粉兑水全池泼洒消毒,其中生石灰用量125

150kg/亩,漂白粉用量25

50kg/亩,消毒后池塘水深0.3

0.4m;S2

3. 养殖塘消毒3

5天后,即可移栽水草,株行距1.5

3 米,水草覆盖面积为50

60%;S3. 蟹种放养:蟹种放养前,检验池水是否清洁安全,检测池水安全后,选取规格为160

180只/kg,规格整齐、附肢齐全、体质健壮、无病无伤、爬行迅速活力好的健康蟹种进行放养,放养时间为一年内的第一季度为宜,放养密度为2000

3000只/亩;蟹种下塘时先反复2

3次浸泡池水,然后用维生素C水溶液浸泡3分钟,放苗2

3天后,用碘制剂兑水全池泼洒消毒1次;S4. 蟹种喂养及管理,包括以下步骤:S4

1. 喂养玉米、小麦、大豆植物性饲料搭配冰鲜鱼、螺蛳动物性饲料,维持饲料的总蛋白含量在38

40%;水温10℃以上开始投喂,第一次蜕壳前后可每天投喂一次,投喂时间为傍晚,第二次蜕壳后,一天投喂两次,投喂时间为上午和傍晚,其中上午投喂日投饵量的20%

30%,傍晚投喂日投饵量的80%

70%;第一次蜕壳前后投喂蛋白含量40%以上的配合饲料,日投喂量为存塘蟹种总重量的3%

5%;第三次或第四次蜕壳后,投喂蛋白含量38%

40%的配合饲料,日投喂量为存塘蟹种总重量的4

6%,同时每天可按0.5kg/亩添加玉米,添加量逐渐递增;第五次蜕壳后投喂蛋白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守军莫广尧孙修云宫子慧李军王燕李明李忠伟张爱斌李艳张浩德陈家耀郭春艳姚方艳唐利波张士超
申请(专利权)人:泗洪县水产技术推广站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