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华虎头蟹人工育苗设施和育苗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954177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29 23: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中华虎头蟹人工育苗设施和育苗方法,涉及中华虎头蟹增养殖技术领域,解决了中华虎头蟹在增养殖过程中产生的排泄物会与育苗产生的底质混杂,污染养殖区域,难以进行清除,且换水时容易导致中华虎头蟹逃跑造成经济损失的问题。一种中华虎头蟹人工育苗设施和育苗方法,包括育苗池,所述育苗池的内部设置有育苗区,所述育苗区的一侧设置有进食区,所述育苗区与进食区的中间设置有隔断机构,所述隔断机构包括隔断底板。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有排水清渣机构、隔断机构和育苗区清理机构可以快速的对中华虎头蟹的养殖区域进行清洁,保证养殖水体的清洁,且在换水时避免中华虎头蟹出现逃跑造成经济损失。蟹出现逃跑造成经济损失。蟹出现逃跑造成经济损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华虎头蟹人工育苗设施和育苗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中华虎头蟹养殖领域,具体为一种中华虎头蟹人工育苗设施和育苗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华虎头蟹是虎头蟹科、虎头蟹属甲壳类动物;外形奇特,色泽鲜艳,头胸甲圆形,表明有颗粒状隆起在前部及中部特别显著;鳃区各有一个呈深紫色圆斑,如虎眼状;额部窄,具3锐齿,中部较大而突出长度稍大于宽度;分区明显,疣状突起对称地分布于各区中心;额具3个锐齿,居中者较大,前侧缘具2个疣状突起及一壮刺,后侧缘具两壮刺,后缘圆钝;螯足不对称,左大右小;第4对步足呈桨状,指节扁平卵圆形;腹部雄性短小呈三角形,雌性卵圆形。
[0003]但是,现有的中华虎头蟹在增养殖过程中产生的排泄物会与育苗产生的底质混杂,污染养殖区域,难以进行清除,且换水时容易导致中华虎头蟹逃跑造成经济损失;因此,不满足现有的需求,对此我们提出了一种中华虎头蟹人工育苗设施和育苗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华虎头蟹人工育苗设施和育苗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的中华虎头蟹在养殖过程中产生的排泄物会与育苗使用的底质混杂,污染养殖区域,难以进行清除,且换水时容易导致中华虎头蟹逃跑造成经济损失等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中华虎头蟹人工育苗设施,包括育苗池,所述育苗池的内部设置有育苗区,所述育苗区的一侧设置有进食区,所述育苗区与进食区的中间设置有隔断机构,所述隔断机构包括隔断底板,所述隔断底板的表面设置有收纳槽,所述收纳槽的内侧活动设置有升降隔板,所述升降隔板的两端上表面均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侧设置有调节套管,所述调节套管的底端插从育苗池的上表面插接进入育苗池内部且底端设置有升降环,所述升降环的中间贯穿设置有调节螺杆,所述调节螺杆的底端插接在育苗池内部且底端外表面设置有螺杆齿轮,所述螺杆齿轮的一侧设置有和其啮合的调节齿轮,所述调节齿轮的下方设置有调节电机;
[0006]所述进食区的内部设置有排水清渣机构,所述排水清渣机构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表面设置有两个对称分布的导流条,所述底板的内部设置有电磁铁,所述电磁铁的上方活动设置有永磁体,所述永磁体的上方设置有升降条形板,所述升降条形板的两侧均镶嵌设置有弹性气囊,所述升降条形板的底面与底板的内部中间设置有堵塞弹簧,所述升降条形板活动卡接在底板内部且升降条形板的两侧与底板的中间设置有排水槽,所述排水槽的下方设置有连通水槽,所述连通水槽贯穿育苗池的底端;
[0007]所述育苗池的上表面设置有两个对称的导向滑槽,所述育苗区的上方设置有育苗区清理机构,所述育苗区清理机构包括支撑顶板,所述支撑顶板的下方设置有升降板,所述升降板与支撑顶板的中间设置有伸缩连杆,所述支撑顶板的内部设置有电动伸缩杆,所述
电动伸缩杆的一端设置有滑动底座,所述滑动底座的中间活动设置有卷收滚轮,所述卷收滚轮的外侧缠绕设置有卷收绳,所述卷收绳的一端固定在卷收滚轮的外表面而另一端贯穿支撑顶板的底面与升降板的表面连接,所述卷收滚轮的中间贯穿设置有驱动转轴,所述驱动转轴的一端贯穿滑动底座且端部设置有卷收电机;
[0008]所述支撑顶板的上方设置有抽水管,所述抽水管的底端贯穿支撑顶板和位于支撑顶板下方的升降板,所述抽水管的底端端部设置有吸收板,所述升降板的下方设置有出气板,所述出气板的内侧设置有气流导向条,所述出气板的表面设置有吹气管,所述吹气管的上端贯穿升降板与外接的气泵连接,所述支撑顶板的两端下方均设置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顶端与支撑顶板的底面贴合且外侧设置有平直连接钢片,所述支撑杆的内侧设置有L形连接钢片,所述支撑杆与支撑顶板通过平直连接钢片和L形连接钢片连接;
[0009]所述支撑杆的底端插接在导向滑槽内侧且端部贯穿设置有导向螺杆,所述导向螺杆的两端均插接在育苗池内部且一端外表面设置有同步蜗轮,所述同步蜗轮的下方设置有和其啮合的驱动蜗杆,所述驱动蜗杆的中间外表面设置有蜗杆齿轮,所述蜗杆齿轮的下方设置有和其啮合的导向齿轮,所述导向齿轮的一端设置有导向电机。
[0010]优选的,所述电磁铁的外侧包覆有防水套,所述防水套经过防水处理。
[0011]优选的,所述导向螺杆的外表面和被导向螺杆贯穿的支撑杆底端内侧表面均设置有旋向相同的螺纹,所述导向螺杆与支撑杆通过螺纹传动,所述升降环的内表面设置有与调节螺杆外表面旋向相同的螺纹,所述升降环与调节螺杆通过螺纹传动。
[0012]优选的,所述调节套管和连接杆的上方均设置有连接片,所述连接片的两端分别与调节套管和连接杆的顶端端面贴合且与调节套管与连接杆均通过螺钉连接。
[0013]优选的,所述出气板的两端上表面均设置有连接绳,所述连接绳的两端与升降板的底面固定连接。
[0014]优选的,所述出气板与吸收板之间存在一定的高度差,所述高度差大于养殖的亲蟹的身高尺寸。
[0015]优选的,所述滑动底座的底面设置有贯穿的条形槽,所述条形槽的下方设置有导向环,所述卷收绳的底端从导向环的中间穿过。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育苗装置的有益效果是:启动卷收电机将被卷收绳悬吊的升降板向下降低且保证出气板的底面与底质的表面贴合,然后启动吹气管连接的气泵和抽水管连接的抽水泵,通过气泵向出气板内部输气将位于底质表面的排泄物和杂质吹起同时抽水泵通过抽水管和吸收板将被吹起的排泄物和杂质向外界进行抽出,同时导向电机驱动两个导向螺杆转动,并使得支撑杆带动支撑顶板沿着导向滑槽方向进行移动,使得出气板和吸收板在育苗区内部进行滑动,可以全面的对育苗区中铺设的底质进行清洁,避免细菌滋生。
[0017]一种中华虎头蟹人工育苗设施的育苗方法,所述育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8](A)在育苗池建造完毕后,使用砖块在育苗池的内部堆砌成一道隔断底板,然后将升降隔板插接在隔断底板表面的收纳槽内侧,将育苗池内部的区域分割为育苗区和进食区,再对分隔后的育苗区区域内部铺设养殖所需的底质,底质为天然海区细砂(养殖亲蟹的培育细砂需要经过砂滤海水翻洗3

5次,幼体<溞状幼体分为三期(Z1

Z3),变态为大眼幼体2天时开始铺培育细砂>培育细砂需要使用40目筛网过滤后再经过砂滤海水清洗6

8次),在
底质铺设完毕后向育苗池内部添加海水,且保证海水的盐度在25

27之间;
[0019](B)最后将需要培育的亲蟹或者幼体放入02铺设的底质表面,亲蟹的放养密度以每平方米2

3只为宜,光照强度500Lux~1000Lux,水温16度~28度,水深0.8m~1.0m,连续微量充气,夜间投饵,饵料以低值鲜活贝类为主,辅以杂鱼虾;投喂量为亲蟹体重的5%~10%,依摄食情况适当调整,日换水1次,换水量80%~100%,加水前清理池底污物及残饵,拣出受伤和死亡亲蟹个体;
[0020](C)幼体培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华虎头蟹人工育苗设施,包括育苗池(1),其特征在于:所述育苗池(1)的内部设置有育苗区(2),所述育苗区(2)的一侧设置有进食区(3),所述育苗区(2)与进食区(3)的中间设置有隔断机构(5),所述隔断机构(5)包括隔断底板(501),所述隔断底板(501)的表面设置有收纳槽(502),所述收纳槽(502)的内侧活动设置有升降隔板(503),所述升降隔板(503)的两端上表面均设置有连接杆(504),所述连接杆(504)的一侧设置有调节套管(505),所述调节套管(505)的底端插从育苗池(1)的上表面插接进入育苗池(1)内部且底端设置有升降环(507),所述升降环(507)的中间贯穿设置有调节螺杆(506),所述调节螺杆(506)的底端插接在育苗池(1)内部且底端外表面设置有螺杆齿轮(508),所述螺杆齿轮(508)的一侧设置有和其啮合的调节齿轮(509),所述调节齿轮(509)的下方设置有调节电机(510);所述进食区(3)的内部设置有排水清渣机构(4),所述排水清渣机构(4)包括底板(401),所述底板(401)的表面设置有两个对称分布的导流条(402),所述底板(401)的内部设置有电磁铁(406),所述电磁铁(406)的上方活动设置有永磁体(405),所述永磁体(405)的上方设置有升降条形板(403),所述升降条形板(403)的两侧均镶嵌设置有弹性气囊(404),所述升降条形板(403)的底面与底板(401)的内部中间设置有堵塞弹簧(409),所述升降条形板(403)活动卡接在底板(401)内部且升降条形板(403)的两侧与底板(401)的中间设置有排水槽(407),所述排水槽(407)的下方设置有连通水槽(408),所述连通水槽(408)贯穿育苗池(1)的底端;所述育苗池(1)的上表面设置有两个对称的导向滑槽(7),所述育苗区(2)的上方设置有育苗区清理机构(6),所述育苗区清理机构(6)包括支撑顶板(608),所述支撑顶板(608)的下方设置有升降板(614),所述升降板(614)与支撑顶板(608)的中间设置有伸缩连杆(616),所述支撑顶板(608)的内部设置有电动伸缩杆(617),所述电动伸缩杆(617)的一端设置有滑动底座(618),所述滑动底座(618)的中间活动设置有卷收滚轮(619),所述卷收滚轮(619)的外侧缠绕设置有卷收绳(621),所述卷收绳(621)的一端固定在卷收滚轮(619)的外表面而另一端贯穿支撑顶板(608)的底面与升降板(614)的表面连接,所述卷收滚轮(619)的中间贯穿设置有驱动转轴(620),所述驱动转轴(620)的一端贯穿滑动底座(618)且端部设置有卷收电机(622);所述支撑顶板(608)的上方设置有抽水管(609),所述抽水管(609)的底端贯穿支撑顶板(608)和位于支撑顶板(608)下方的升降板(614),所述抽水管(609)的底端端部设置有吸收板(610),所述升降板(614)的下方设置有出气板(611),所述出气板(611)的内侧设置有气流导向条(615),所述出气板(611)的表面设置有吹气管(612),所述吹气管(612)的上端贯穿升降板(614)与外接的气泵连接,所述支撑顶板(608)的两端下方均设置有支撑杆(607),所述支撑杆(607)的顶端与支撑顶板(608)的底面贴合且外侧设置有平直连接钢片(9),所述支撑杆(607)的内侧设置有L形连接钢片(8),所述支撑杆(607)与支撑顶板(608)通过平直连接钢片(9)和L形连接钢片(8)连接;所述支撑杆(607)的底端插接在导向滑槽(7)内侧且端部贯穿设置有导向螺杆(606),所述导向螺杆(606)的两端均插接在育苗池(1)内部且一端外表面设置有同步蜗轮(605),所述同步蜗轮(605)的下方设置有和其啮合的驱动蜗杆(604),所述驱动蜗杆(604)的中间外表面设置有蜗杆齿轮(603),所述蜗杆齿轮(603)的下方设置有和其啮合的导向齿轮
(602),所述导向齿轮(602)的一端设置有导向电机(60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华虎头蟹人工育苗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铁(406)的外侧包覆有防水套(410),所述防水套(410)经过防水处理。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华虎头蟹人工育苗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螺杆(606)的外表面和被导向螺杆(606)贯穿的支撑杆(607)底端内侧表面均设置有旋向相同的螺纹,所述导向螺杆(606)与支撑杆(607)通过螺纹传动,所述升降环(507)的内表面设置有与调节螺杆(506)外表面旋向相同的螺纹,所述升降环(507)与调节螺杆(506)通过螺纹传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华虎头蟹人工育苗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套管(505)和连接杆(504)的上方均设置有连接片,所述连接片的两端分别与调节套管(505)和连接杆(504)的顶端端面贴合且与调节套管(505)与连接杆(504)均通过螺钉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华虎头蟹人工育苗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板(611)的两端上表面均设置有连接绳(613),所述连接绳(613)的两端与升降板(614)的底面固定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华虎头蟹人工育苗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板(611)与吸收板(610)之间存在一定的高度差,所述高度差大于养殖的亲蟹的身高尺寸。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中华虎头蟹人工育苗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底座(618)的底面设置有贯穿的条形槽,所述条形槽的下方设置有导向环(623),所述卷收绳(621)的底端从导向环(623)的中间穿过。8.一种中华虎头蟹人工育苗设施的育苗方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郝咏芳于洪波宋松伟曹琛魏国庆黄金勇张乾王连勇吕晓民李丹邢佐平王彩蕴
申请(专利权)人:营口市农业农村综合发展服务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