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纳米气泡臭氧投加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965268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30 01: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微纳米气泡臭氧投加装置,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投加池,其用于容纳需催化氧化处理的污水;臭氧发生器,其用于提供臭氧;混合泵,其用于将投加池中抽出的污水与臭氧发生器送出的臭氧混合;气泡发生器,其用于使污水与臭氧混合物中的臭氧形成微纳米气泡并且将污水与臭氧混合物送入投加池中;以及阻挡机构,其设置在投加池当中且用于阻挡微纳米气泡上浮;通过设置气泡发生器和阻挡机构,使得臭氧能够产生微纳米气泡且能够降低微纳米气泡的上升速度,提高了臭氧的利用率。提高了臭氧的利用率。提高了臭氧的利用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纳米气泡臭氧投加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水处理的
,更具体的说,它涉及一种微纳米气泡臭氧投加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对污水进行处理的时候,需要对污水当中的污染物进行处理,基于臭氧的催化氧化技术在污水处理工艺当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0003]在利用臭氧对污水进行催化氧化处理的时候,将臭氧投加到气浮池当中,臭氧在上浮过程当中与污水当中的污染物质接触,实现催化氧化反应;但是现有的臭氧投加装置,臭氧的上浮速度快,使得臭氧未经完全反应就逃逸出了气浮池,从而存在臭氧利用率低的问题,使得大量臭氧被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纳米气泡臭氧投加装置,其通过设置气泡发生器和阻挡机构,使得臭氧能够产生微纳米气泡且能够降低微纳米气泡的上升速度,提高了臭氧的利用率。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微纳米气泡臭氧投加装置,包括投加池,其用于容纳需催化氧化处理的污水;
[0006]臭氧发生器,其用于提供臭氧;
[0007]混合泵,其用于将投加池中抽出的污水与臭氧发生器送出的臭氧混合;
[0008]气泡发生器,其用于使污水与臭氧混合物中的臭氧形成微纳米气泡并且将污水与臭氧混合物送入投加池中;
[0009]以及阻挡机构,其设置在投加池当中且用于阻挡微纳米气泡上浮。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混合泵将污水与臭氧混合之后,通过气泡发生器将臭氧形成微纳米气泡,然后将污水与微纳米气泡一起送入到投加池当中,微纳米气泡的直径小,使得气泡呈乳化状且分布均匀,并且产生微纳米气泡后,气液两相之间的比表面积大大增加,极大的提高了臭氧的利用率;通过阻挡机构,能够减缓微纳米气泡上浮的速度,使得臭氧能够更加充分的与投加池中的污水反应,更进一步的提高臭氧的利用率。
[0011]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气泡发生器包括设置有释压孔的第一发生板和第二发生板,第一发生板上释压孔数量少于第二发生板上释压孔数量,污水与臭氧混合物先后穿过第一发生板和第二发生板。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污水与臭氧混合物从第一发生板内的释压孔中穿过后再从第二发生板的释压孔中穿过,使得污水由少孔向多孔释压从而使得臭氧形成微纳米气泡。
[0013]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气泡发生器还包括发生柱,其上开设有多个螺旋贯穿发生柱的螺旋孔,螺旋孔的数量少于第一发生板上释压孔的数量。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螺旋孔其数量少于第一发生板上释压孔的数量,增加一个释压过程,使得臭氧能够好的形成微纳米气泡。
[0015]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螺旋孔的孔径大小自螺旋孔远离第一发生板一端向螺旋孔靠近第一发生板一端逐渐减小。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螺旋孔孔径大小的变化,使得污水与臭氧混合物穿过螺旋孔的过程当中实现了加压过程,从而进一步加大了污水穿过螺旋孔和穿过第一发生板上的释压孔的压力差,从而使得释压过程中臭氧能够更好的形成纳米气泡。
[0017]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螺旋孔自螺旋孔远离第一发生板一端向螺旋孔靠近第一发生板一端逐渐向发生柱轴线收缩靠近。
[0018]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发生板和第二发生板之间以及发生柱与第一发生板之间都设置有连接环,连接环用于在第一发生板和第二发生板之间以及发生柱与第一发生板之间形成一过渡空间。
[0019]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混合泵通过管道将污水与臭氧混合物送至投加池中,所述气泡发生器位于管道伸入投加池的一端内。
[0020]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管道内固定连接有一固定环,当气泡发生器固定在管道内时,发生柱抵紧在固定环上;
[0021]发生柱远离第一发生板一端设置有一安装环,安装环外侧设置有多个插入安装环内的伸缩杆,气泡发生器上设置有一螺栓,当螺栓拧入安装环内时,多个伸缩杆向外伸展且贴紧在安装环远离发生柱一侧,当螺栓拧出安装环内时,多个伸缩杆向安装环内收缩且此时伸缩杆能够从安装环内穿过。
[00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固定环和伸缩杆的设置,使得气泡发生器的安装和拆卸更加方便快捷。
[0023]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气泡发生器在投加池底部中间位置且向上释放微纳米气泡;
[0024]所述阻挡机构包括多组沿竖直方向排布的阻挡组件;
[0025]阻挡组件包括分散板,其用于将气泡发生器释放出的微纳米气泡朝向投加池桶壁处分散;
[0026]以及收集环,位于分散板上方,其用于将投加池靠近桶壁处的微纳米气泡朝向靠近投加池中心的位置收集。
[002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分散板和收集环的设置,延长了微纳米气泡上浮过程当中的路径长度,增加了微纳米气泡的上浮时间。
[0028]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分散板和收集环皆围绕竖直轴线转动;
[0029]分散板底部固定连接有多个围绕竖直轴线排布的弧形分散板,分散板的弧形凸起一侧位于分散板迎向转动方向一侧,收集环底部固定连接有多个弧形收集杆,收集杆的弧形凸起一侧位于收集杆背向转动方向一侧。
[0030]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相比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31]1、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气泡发生器和阻挡机构,使得臭氧能够产生微纳米气泡且能够降低微纳米气泡的上升速度,提高了臭氧的利用率;
[0032]2、本专利技术中,污水与臭氧混合物从第一发生板内的释压孔中穿过后再从第二发生
板的释压孔中穿过,使得污水由少孔向多孔释压从而使得臭氧形成微纳米气泡;
[0033]3、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螺旋孔其数量少于第一发生板上释压孔的数量,增加一个释压过程,使得臭氧能够好的形成微纳米气泡;
[0034]4、本专利技术通过固定环和伸缩杆的设置,使得气泡发生器的安装和拆卸更加方便快捷;
[0035]5、本专利技术通过分散板和收集杆的设置,延长了微纳米气泡上浮过程当中的路径长度,增加了微纳米气泡的上浮时间。
附图说明
[0036]图1为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的示意图;
[0037]图2为图1的A部放大示意图;
[0038]图3为实施例的投加池的剖视图;
[0039]图4为实施例的输送管和气泡发生器的示意图;
[0040]图5为实施例的气泡发生器的示意图;
[0041]图6为实施例的气泡发生器的爆炸图;
[0042]图7为实施例的气泡发生器的剖视图;
[0043]图8为图7的B部放大示意图;
[0044]图9为实施例的阻挡机构的示意图;
[0045]图10为图9的C部放大示意图。
[0046]图中:1、投加池;2、臭氧发生器;21、输气管;211、止回阀;3、混合泵;31、输送管;311、固定环;312、密封圈;4、气泡发生器;41、第一发生板;42、第二发生板;421、连接环;43、释压孔;44、发生柱;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纳米气泡臭氧投加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投加池(1),其用于容纳需催化氧化处理的污水;臭氧发生器(2),其用于提供臭氧;混合泵(3),其用于将投加池(1)中抽出的污水与臭氧发生器(2)送出的臭氧混合;气泡发生器(4),其用于使污水与臭氧混合物中的臭氧形成微纳米气泡并且将污水与臭氧混合物送入投加池(1)中;以及阻挡机构,其设置在投加池(1)当中且用于阻挡微纳米气泡上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纳米气泡臭氧投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泡发生器(4)包括设置有释压孔(43)的第一发生板(41)和第二发生板(42),第一发生板(41)上释压孔(43)数量少于第二发生板(42)上释压孔(43)数量,污水与臭氧混合物先后穿过第一发生板(41)和第二发生板(4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微纳米气泡臭氧投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泡发生器(4)还包括发生柱(44),其上开设有多个螺旋贯穿发生柱(44)的螺旋孔(441),螺旋孔(441)的数量少于第一发生板(41)上释压孔(43)的数量。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微纳米气泡臭氧投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孔(441)的孔径大小自螺旋孔(441)远离第一发生板(41)一端向螺旋孔(441)靠近第一发生板(41)一端逐渐减小。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微纳米气泡臭氧投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孔(441)自螺旋孔(441)远离第一发生板(41)一端向螺旋孔(441)靠近第一发生板(41)一端逐渐向发生柱(44)轴线收缩靠近。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微纳米气泡臭氧投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生板(41)和第二发生板(42)之间以及发生柱(44)与第一发生板(41)之间都设置有连接环(421),连接环(421)用于在第一发生板(41)和第二发生板(42)之间以及发生柱(44)与第一发生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晓飞莫明斋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万源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