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水资源化再利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562135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7 12: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中水资源化再利用系统,包括预处理机构、膜浓缩机构、纳滤分盐机构、蒸发浓缩机构和电解机构,所述预处理机构、膜浓缩机构、纳滤分盐机构依次布置,所述膜浓缩机构的的产水侧与中水回用池相连接,所述膜浓缩机构的的浓水侧与所述纳滤分盐机构的进水端相连接,所述纳滤分盐机构的产水侧与所述蒸发浓缩机构相连接,所述纳滤分盐机构的浓水侧与所述电解机构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实现零排放的基础上,对各个环节的产物进行合理处理和回收利用,达到了中水资源化再利用的目的。达到了中水资源化再利用的目的。达到了中水资源化再利用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水资源化再利用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中水处理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中水资源化再利用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在我国,以燃煤发电、现代煤化工等为代表的能源行业在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消耗了大量水资源,产生了大量的工业废水。近年来,随着环境保护工作力度的日益加大,如何安全高效地处理工业废水,越来越成为关系行业健康发展的重大课题。特别是在内蒙、陕西、宁夏、新疆等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相对脆弱的地区,工业废水的零排放处理成为了越来越急迫的要求。
[0003]目前,工业废水经污水厂处理后形成中水即所谓的再生水,中水零排放处理技术大多采用“多级反渗透膜+蒸发浓缩结晶”,生产出高纯度盐类,盐类以结晶盐的形式分离并暂存仓库等待处理,蒸发冷凝水再通过生化处理后达标回用或排放,实现中水资源化再利用以及零排放。中水合理回用既能减少水环境污染,又可以缓解水资源紧缺的矛盾,是贯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但是,由于采用蒸发结晶系统,占地面积大,设备投资及运行成本高,工艺复杂,同时,暂存的废盐属于危废,此种零排放处理技术仅仅做到水的零排放,但同时产生了大量固废及危废,导致环境污染严重,并非真正意义上的零排放。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种种不足,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提出一种中水资源化再利用系统。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中水资源化再利用系统,包括预处理机构、膜浓缩机构、纳滤分盐机构、蒸发浓缩机构和电解机构,所述预处理机构、膜浓缩机构、纳滤分盐机构依次布置,所述膜浓缩机构的的产水侧与中水回用池相连接,所述膜浓缩机构的的浓水侧与所述纳滤分盐机构的进水端相连接,所述纳滤分盐机构的产水侧与所述蒸发浓缩机构相连接,所述纳滤分盐机构的浓水侧与所述电解机构相连接。
[0007]进一步,所述预处理机构包括依次设置且相连接的原水池、第一反应池、第二反应池和陶瓷膜微滤组件,所述第一反应池设有用于添加复合强氧化剂的第一添加口,所述第二反应池设有用于添加软化药剂的第二添加口。
[0008]优选的,所述复合强氧化剂为次氯化钠和臭氧,所述第一添加口包括次氯化钠添加口和臭氧添加口。
[0009]优选的,所述臭氧添加口通过微纳米气泡发生器与臭氧发生器相连接,所述微纳米气泡发生器可使臭氧形成纳米气泡并均匀地分散到第一反应池内。
[0010]优选的,所述软化药剂为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钠中的一种或两种及以上任意组合。
[0011]进一步,所述微纳米气泡发生器包括吸水泵、混合泵、射流器和释放喷头,所述吸
水泵与所述混合泵相连接,所述混合泵的出水分为两路,其一路出水连接所述射流器,所述射流器连接所述臭氧发生器,回流管路上配套压力检测仪表,并回流到所述混合泵的入口,另一路出水连接所述释放喷头,所述释放喷头内部采用释压结构。
[0012]进一步,所述第一反应池和所述第二反应池内部均设有搅拌器。
[0013]进一步,所述陶瓷膜微滤组件内部设有过滤陶瓷膜,透过所述过滤陶瓷膜的中水流通至清水出口,被所述过滤陶瓷膜截留的中水流通至浓缩出口,所述浓缩出口通过循环回路与所述陶瓷膜微滤组件的进水端连通,所述清水出口与所述浓缩出口形成错流结构,且所述清水出口与缓冲池相连接。
[0014]进一步,所述陶瓷膜微滤组件并联设置多级。
[0015]进一步,所述缓冲池设有用于添加酸液的第三添加口。
[0016]进一步,所述膜浓缩机构包括依次设置的苦咸水反渗透组件和海水反渗透组件,所述苦咸水反渗透组件的进水端与缓冲池相连接。
[0017]进一步,所述苦咸水反渗透组件的浓水侧与第一浓水缓存池相连接,所述苦咸水反渗透组件的产水侧与中水回用池相连接。
[0018]进一步,所述苦咸水反渗透组件内部设有苦咸水反渗透膜,且苦咸水反渗透组件设有多级,前一级的苦咸水反渗透组件的浓水侧通过第一中间增压泵与后一级的苦咸水反渗透组件的进液端相连接,位于末级的苦咸水反渗透组件的浓水侧与所述第一浓水缓存池相连接。
[0019]进一步,所述海水反渗透组件的进水端与所述第一浓水缓存池相连接,所述海水反渗透组件的浓水侧与第二浓水缓存池相连接,所述海水反渗透组件的产水侧与中水回用池相连接。
[0020]进一步,所述海水反渗透组件内部设有海水反渗透膜,且海水反渗透组件设有多级,前一级的海水反渗透组件的浓水侧通过第二中间增压泵与后一级的海水反渗透组件的进液端相连接,位于末级的海水反渗透组件的浓水侧与所述第二浓水缓存池相连接。
[0021]进一步,所述纳滤分盐机构的进水端与所述第二浓水缓存池相连接,所述纳滤分盐机构的产水侧与纳滤产水箱相连接,所述纳滤分盐机构的浓水侧与纳滤浓水箱相连接。
[0022]进一步,所述纳滤分盐机构内部设有纳滤膜,且纳滤分盐机构设有多级,前一级的纳滤分盐机构的浓水侧通过第三中间增压泵与后一级的纳滤分盐机构的进液端相连接,位于末级的纳滤分盐机构的浓水侧与所述纳滤浓水箱相连接。
[0023]进一步,所述蒸发浓缩机构与所述纳滤产水箱的出水端相连接,所述蒸发浓缩机构的蒸馏水侧与所述中水回用池相连接,所述蒸发浓缩机构的浓缩液侧与浓缩液储罐相连接。
[0024]进一步,所述浓缩液储罐的出水端与离子膜机构相连接,所述离子膜机构与次氯化钠储罐相连接,且所述次氯化钠储罐与所述第一添加口相连接。
[0025]进一步,所述电解机构与所述纳滤浓水箱的出水端相连接,所述电解机构分别与酸液储罐、碱液储罐相连接,所述酸液储罐与所述第三添加口相连接。
[0026]进一步,所述缓冲池与所述苦咸水反渗透组件之间、所述第一浓水缓存池与所述海水反渗透组件之间、所述第二浓水缓存池与所述纳滤分盐机构之间均设有过滤器。
[0027]优选的,所述过滤器为保安过滤器。
[0028]进一步,所述原水池与所述第一反应池之间、所述第二反应池与所述陶瓷膜微滤组件之间、所述缓冲池与所述苦咸水反渗透组件之间、所述第一浓水缓存池与所述海水反渗透组件之间、所述第二浓水缓存池与所述纳滤分盐机构之间、所述纳滤产水箱与所述蒸发浓缩机构之间、所述浓缩液储罐与所述离子膜机构之间、所述电解机构与所述纳滤浓水箱之间均设有增压泵。
[0029]进一步,所述苦咸水反渗透组件的进水端、所述海水反渗透组件的进水端以及所述纳滤分盐机构的进水端均设有高压泵。
[0030]进一步,所述原水池、所述缓冲池、所述第一浓水缓存池、所述第二浓水缓存池以及所述中水回用池均为钢砼结构,且内壁设置有起到防腐作用的玻璃丝布,所述第一反应池、所述第二反应池、所述纳滤产水箱以及所述纳滤浓水箱均为碳钢材质,且两者内部均刷涂环氧树脂防腐层。
[0031]优选的,所述次氯化钠、所述软化药剂和所述酸液均通过药剂添加泵添加,所述药剂添加泵与变频器配套使用,并与pH在线检测仪联动以调节pH。
[003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水资源化再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处理机构、膜浓缩机构、纳滤分盐机构、蒸发浓缩机构和电解机构,所述预处理机构、膜浓缩机构、纳滤分盐机构依次布置,所述膜浓缩机构的产水侧与中水回用池相连接,所述膜浓缩机构的浓水侧与所述纳滤分盐机构的进水端相连接,所述纳滤分盐机构的产水侧与所述蒸发浓缩机构相连接,所述纳滤分盐机构的浓水侧与所述电解机构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水资源化再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处理机构包括依次设置且相连接的原水池、第一反应池、第二反应池和陶瓷膜微滤组件,所述第一反应池设有用于添加复合强氧化剂的第一添加口,所述第二反应池设有用于添加软化药剂的第二添加口。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水资源化再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瓷膜微滤组件内部设有过滤陶瓷膜,透过所述过滤陶瓷膜的中水流通至清水出口,被所述过滤陶瓷膜截留的中水流通至浓缩出口,所述浓缩出口通过循环回路与所述陶瓷膜微滤组件的进水端连通,所述清水出口与所述浓缩出口形成错流结构,且所述清水出口与缓冲池相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中水资源化再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膜浓缩机构包括依次设置的苦咸水反渗透组件和海水反渗透组件,所述苦咸水反渗透组件的进水端与缓冲池相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莫明斋王晓飞陈峰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万源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