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964877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30 01: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水混合区,所述进水混合区连接有依次连通的厌氧区、缺氧区、缓冲区、气提区、曝气区、硝化液回流区、沉淀区,所述沉淀区与所述进水混合区连通;所述曝气区内设有曝气装置,所述硝化液回流区内设有空气推流装置,所述空气推流装置包括平行布置的隔墙,两侧所述隔墙之间设有空气扩散器,本申请通过设置曝气装置,增加了氧气传输效率,同时还设有空气推流装置,使进水的污染物浓度迅速降低,致使整个池内的污染物浓度差大幅度降低,这样便有效地避免了微生物遭受冲击,为微生物生长提供稳定的水体环境。减少浓度梯度,降低进水浓度负荷的冲击。冲击。冲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污水处理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设备
,具体是一种污水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国内污水厂生化工艺主要采用的是AAO厌氧

缺氧

好氧工艺,该工艺成熟可靠,厌氧、缺氧、好氧三种不同的环境条件和不同种类的微生物菌种互相配合,可稳定去除有机物,同步脱氮除磷效果较好,丝状菌不能大量增殖,避免了污泥膨胀问题,SVI一般小于100。
[0003]但是传统曝气器充氧效率低,检修需停产,风机能耗大,硝化液回流比为200%

400%,回流泵能耗大,回流至缺氧段的硝化液溶解氧较高,反硝化消耗的碳源用量较大,抗负荷耐冲击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污水处理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包括进水混合区1,所述进水混合区1连接有依次连通的厌氧区2、缺氧区3、缓冲区4、气提区5、曝气区6、硝化液回流区7、沉淀区8,所述沉淀区8与所述进水混合区1连通;
[0007]所述曝气区6内设有曝气装置,所述硝化液回流区7内设有空气推流装置,所述空气推流装置包括平行布置的隔墙9,两侧所述隔墙9之间设有空气扩散器10。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曝气装置为可提升式结构。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曝气装置包括曝气支管11以及与所述曝气支管11连通的曝气软管13,所述曝气软管13与所述曝气区6底板滑动连接。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曝气区6底部设有多个软管导槽14,曝气区6底部两端均设有滑轮15,所述曝气软管13穿过所述软管导槽14、滑轮15。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曝气区6内设有支管导轨12,所述曝气支管11通过支管导轨12与所述曝气区6滑动连接,所述曝气支管11为软管结构。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曝气软管13上设有气孔,所述气孔的密度为3300个每米,通气量为0.5至1,氧利用率为35%。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沉淀区8内设有澄清装置。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澄清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澄清区8内的至少一块澄清斜板17,所述澄清区8内设有挡板19,所述澄清斜板17位于所述挡板19内侧,所述澄清斜板17上方设有出水槽18。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进水混合区1、厌氧区2、缺氧区3、缓冲区4、气提区5、曝气区6、硝化液回流区7、沉淀区8设置在同一处理池内。
[0016]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进水混合区1连接有除臭设备,所述除臭设备包括
多个用于放置除臭菌的罐体,所述罐体上设有多个释放孔,所述除臭微生物添加部与所述进水混合区连通。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8]1、本申请通过设置特殊的曝气方式与布孔技术使曝气更加均匀,在降低通气量90%的前提下,气泡在上升过程中相互碰撞形成更大气泡的几率显著下降,气泡到达池顶的直径大大减小,且上升速度减缓数倍,所产生的气泡比表面积大,氧传递效率提高数倍,气泡上升速度减缓后形成与水体及菌群团的充分微混合,微生物获得氧的效率成倍提高;同时,曝气系统的特殊的安装、运营及维护方式,确保了曝气系统的免维护运营,及其简便的不停车更换操作;
[0019]2、本申请采用的利用空气推流器将池体中的泥水混合物进行循环,循环流量为进水量的几十倍甚至上千倍,由于水体中的污染物质随着水流循环,已被微生物逐渐降解,从而污染物浓度在循环末端较低,低浓度循环水流会对进水进行大比倍稀释,使进水的污染物浓度迅速降低,致使整个池内的污染物浓度差大幅度降低,这样便有效地避免了微生物遭受冲击,为微生物生长提供稳定的水体环境。减少浓度梯度,降低进水浓度负荷的冲击;
[0020]3、采用嵌入式除臭技术,除臭微生物随着污水处理的流程进入各工艺段中,使得各构筑物恶臭物质在水中得到去除,实现污水厂恶臭的全过程控制。与传统除臭工艺相比,其技术优势有:无需加盖,省去传统工艺中的臭气收集、输送环节;无需新建设施,节省占地;从源头消除恶臭物质,减少臭气中硫化氢等对设备的腐蚀;建设方式方便快捷,尤其是老厂改造,无需停产,即可建设;复合微生物填料未缓释填料,损耗少,耐用性强,载体/催化填料为永久性填料;投资和运行成本低;运行稳定,维护简便,安全性强。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实施例工艺流程图;
[0023]图3为本实施例空气推流装置示意图;
[0024]图4为本实施例曝气装置结构示意图;
[0025]图5为本实施例曝气装置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6]图6为本实施例澄清装置结构示意图;
[0027]图中:1

进水混合区、2

厌氧区、3

缺氧区、4

缓冲区、5

气提区、6

曝气区、7

硝化液回流区、8

沉淀区、9

隔墙、10

空气扩散器、11

曝气支管、12

支管导轨、13

曝气软管、14

软管导槽、15

滑轮、16

曝气软管拉绳、17

澄清斜板、18

出水槽、19

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9]请参阅图1

6,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污水处理装置,依次布置的进水混合区1、厌氧区2、缺氧区3、缓冲区4、气提区5、曝气区6、硝化液回流区7、沉淀区8;将好氧、缺氧、气提
及沉淀等多个处理单元设置于同一处理池中,极大地简化了工艺流程,节省了占地面积,减少了管道投资,同时也使得运营管理方便,控制简单。进水混合区1与沉淀区8和厌氧区2相连,厌氧区2后设置缺氧区3,缺氧区3后设置缓冲区4,缓冲区4后设置气提区5,气提区5后设置曝气区6,曝气区6内设置有曝气装置,曝气区6后设置硝化液回流区7,硝化液回流区7内部设置有空气推流装置10,硝化液回流区7后设置沉淀区8,沉淀区8内设置有快速澄清系统。
[0030]在本实施例中,曝气区6设置有曝气装置,曝气装置包括曝气支管11以及与曝气支管11连通的曝气软管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水混合区1,所述进水混合区1连接有依次连通的厌氧区2、缺氧区3、缓冲区4、气提区5、曝气区6、硝化液回流区7、沉淀区8,所述沉淀区8与所述进水混合区1连通;所述曝气区6内设有曝气装置,所述硝化液回流区7内设有空气推流装置,所述空气推流装置包括平行布置的隔墙9,两侧所述隔墙9之间设有空气扩散器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装置为可提升式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装置包括曝气支管11以及与所述曝气支管11连通的曝气软管13,所述曝气软管13与所述曝气区6底板滑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区6底部设有多个软管导槽14,曝气区6底部两端均设有滑轮15,所述曝气软管13穿过所述软管导槽14、滑轮15。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区6内设有支管导轨12,所述曝气支管11通过支管导轨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恒飞杨玉祁俊杨兴华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亚泰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