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重物移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963654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30 01:02
本申请提供一种智能化重物移位装置,其包括滑移支架、滑移小车及牵引机构;所述滑移支架包括相接的水中滑移支架及陆地滑移支架,所述水中滑移支架沿顺桥向延伸,其包括滑道钢管桩及第一滑道梁,所述滑道钢管桩沿所述第一滑道梁的预设路径布设,所述陆地滑移支架包括扩大基础及第二滑道梁,所述扩大基础沿所述第二滑道梁的预设路径布设,所述第一滑道梁与所述第二滑道梁相接;所述牵引机构设于所述滑移支架的端部,并用于牵引所述滑移小车沿所述滑移支架移动以运输桥梁构筑件。本申请通过水中滑移支架与陆地滑移支架的结合来实现桥梁构筑件的运输,能够使驳船、浮吊等水运工具快速卸船,减少航道占用时间,确保其他航运的正常运行。行。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化重物移位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桥梁施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化重物移位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现代社会中,桥梁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不仅传统中跨越水域(河流等)、沟渠等场合需要架桥通行,在城市中也扮演着立体交通的重要角色。而桥梁施工常采用水运的方式运输桥梁的构筑件,则需要驳船、浮吊等水运工具,而由于每次从水运工具上搬运桥梁构筑件至施工现场需要一段时间,长时间的搬运导致水运工具占用航道时间过长,影响航道的正常使用,并且卸船后的桥梁构筑件需要其他陆运工具运输到施工现场,运输过程繁琐,影响了施工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方便运输桥梁构筑件的智能化重物移位装置。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智能化重物移位装置,包括滑移支架、滑移小车及牵引机构;
[0006]所述滑移支架包括相接的水中滑移支架及陆地滑移支架,所述水中滑移支架沿顺桥向延伸,其包括滑道钢管桩及第一滑道梁,所述滑道钢管桩沿所述第一滑道梁的预设路径布设,所述陆地滑移支架包括扩大基础及第二滑道梁,所述扩大基础沿所述第二滑道梁的预设路径布设,所述第一滑道梁与所述第二滑道梁相接;所述牵引机构设于所述滑移支架的端部,并用于牵引所述滑移小车沿所述滑移支架移动以运输桥梁构筑件。
[0007]进一步设置:所述滑道钢管桩沿横桥向设置两组,每组所述滑道钢管桩设有两排顺桥向延伸的滑道钢管桩,且每组的两排所述滑道钢管桩之间设有多根一一对应连接的滑道承重梁,所述滑道承重梁沿横桥向延伸,所述第一滑道梁铺设于所述滑道承重梁上。
[0008]进一步设置:所述陆地滑移支架的扩大基础采用C30混凝土浇筑件,其内预埋有钢板,所述扩大基础上铺设有沿横桥向延伸的基础承重梁,所述基础承重梁与所述钢板连接,所述第二滑道梁架设于基础承重梁上。
[0009]进一步设置:所述陆地滑移支架包括垂直相交的纵向滑移机构及横向滑移机构,所述纵向滑移机构沿顺桥向延伸并与所述水中滑移支架对接,所述横向滑移机构沿横桥向延伸,且所述横向滑移机构位于所述纵向滑移机构靠近索塔的一侧,所述纵向滑移机构与横向滑移机构的相交处设有用于将所述纵向滑移机构上的桥梁构筑件转移至所述横向滑移机构上的升降机构。
[0010]进一步设置:所述纵向滑移机构包括所述第二滑道梁,所述横向滑移机构包括与所述第二滑道梁垂直相交的第三滑道梁,所述第三滑道梁底部设置有沿其长度方向排布的扩大基础。
[0011]进一步设置:所述升降机构包括液压千斤顶。
[0012]进一步设置:所述滑移小车包括履带式搬运小坦克,所述履带式搬运小坦克上设
有运输平板。
[0013]进一步设置:所述牵引机构包括卷扬机及用于与运输平板连接的钢丝绳,且所述牵引机构位于同一方向上至少设置两组。
[0014]进一步设置:所述滑移支架位于河堤路处设置路堤交错轨道布置结构。
[0015]相比现有技术,本申请的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0016]1.本申请的智能化重物移位装置通过水中滑移支架与陆地滑移支架的结合来实现桥梁构筑件的运输,能够使驳船、浮吊等水运工具快速卸船,减少航道占用时间,确保其他航运的正常运行。
[0017]2.本申请的智能化重物移位装置的陆地滑移支架包括纵向滑移机构及横向智能化重物移位装置,利用纵向智能化重物移位装置将桥梁构筑件运输至两者相交处,再由横向智能化重物移位装置运输至塔柱下方,以便于工人吊装施工,运输方便。
[0018]本申请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这些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19]本申请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20]图1为本申请中智能化重物移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申请中水中滑移支架用于运输钢塔节段、钢横梁节段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申请中水中滑移支架用于运输钢箱梁节段的示意图;
[0023]图4为本申请中路堤交错轨道布置结构的示意图;
[0024]图5为本申请中斜拉桥索塔大吨位钢混组合横梁的拼装支架的示意图;
[0025]图6为本申请中斜拉桥索塔大吨位钢横梁的拼装滑移支架的示意图。
[0026]图中,1、滑移支架;11、水中滑移支架;111、滑道钢管桩;112、第一滑道梁;113、滑道承重梁;114、滑道斜撑;12、陆地滑移支架;121、扩大基础;122、第二滑道梁;123、基础承重梁;124、第三滑道梁;13、路堤交错轨道布置结构;131、混凝土结构;2、滑移小车;2、斜拉桥索塔大吨位钢混组合横梁的拼装支架;211、滑移轨道桩;212、承重钢管桩;22、支架桩顶承重梁;23、滑移轨道梁;24、支架纵向承重梁;25、斜撑;26、下横梁临时支墩;27、支架扩大基础;3、斜拉桥索塔大吨位钢横梁的拼装滑移支架;31、支承钢管桩;32、支承桩顶承重梁;33、贝雷承重梁;34、分配梁;35、临时支墩。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解释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0028]请参见图1,针对于双塔双索面半漂浮体系混合梁斜拉桥的施工,本申请提供了智能化重物移位装置及斜拉桥钢横梁多功能支架,以用于完成钢塔柱、钢横梁及钢箱梁的滑移及安装就位,能够有效提高施工效率,减少航道占用时间。
[0029]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施工的斜拉桥采用H型子母塔,该索塔包括两个塔柱及设于
塔柱之间的三道横梁,其索塔的每个塔柱划分为30个节段,下横梁为钢

混凝土组合结构,下横梁可划分为6个节段,中、上横梁均为钢结构,中横梁划分为7个节段,上横梁划分为6个节段。另外,本申请的斜拉桥的主梁跨越水道及防洪大堤。
[0030]请结合图1至图3,本申请利用智能化重物移位装置将钢塔节段、钢横梁节段及钢箱梁节段分别运输至待施工处,方便施工。所述智能化重物移位装置包括滑移支架1、滑移小车2及用于牵引所述滑移小车2沿所述滑移支架1移动的牵引机构,其中,所述滑移支架1包括相接的水中滑移支架111及陆地滑移支架121,由于本实施例的斜拉桥的主桥跨越水道和防洪大堤,所述水中滑移支架111的设置能够减少桥梁构筑件卸船时对航道的占用及对河堤、原地貌的影响,同时能够提高对于桥梁构筑件的运输速度及效率。
[0031]所述水中滑移支架111沿顺桥向延伸,其包括插打于水中的滑道钢管桩111及第一滑道梁112,所述滑道钢管桩111设有多根并沿所述第一滑道梁112的预设路径排布。同时,本实施例沿顺桥向设置两组滑道钢管桩111及第一滑道梁112,每组所述滑道钢管桩111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化重物移位装置,其特征是:包括滑移支架、滑移小车及牵引机构;所述滑移支架包括相接的水中滑移支架及陆地滑移支架,所述水中滑移支架沿顺桥向延伸,其包括滑道钢管桩及第一滑道梁,所述滑道钢管桩沿所述第一滑道梁的预设路径布设,所述陆地滑移支架包括扩大基础及第二滑道梁,所述扩大基础沿所述第二滑道梁的预设路径布设,所述第一滑道梁与所述第二滑道梁相接;所述牵引机构设于所述滑移支架的端部,并用于牵引所述滑移小车沿所述滑移支架移动以运输桥梁构筑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化重物移位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滑道钢管桩沿横桥向设置两组,每组所述滑道钢管桩设有两排顺桥向延伸的滑道钢管桩,且每组的两排所述滑道钢管桩之间设有多根一一对应连接的滑道承重梁,所述滑道承重梁沿横桥向延伸,所述第一滑道梁铺设于所述滑道承重梁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化重物移位装置,其特征是:所述陆地滑移支架的扩大基础采用C30混凝土浇筑件,其内预埋有钢板,所述扩大基础上铺设有沿横桥向延伸的基础承重梁,所述基础承重梁与所述钢板连接,所述第二滑道梁架设于所述基础承重梁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智能化重物移位装置,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开开喻丽张涛赖引明邓冠章彭振王庄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路桥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